满门反派疯批,王妃以医治服(263)
之所以他能搞到铁,是因为军器所、军工厂皆被摄政王控制。
这就是上了晏家船的好处。
慕听雪看着秦侯爷递过来的四百万银票:“不是说好了五五?”
她不想再占秦家的便宜,毕竟芸姐每个月都给她送好几根五百年份的野人参。那些人参拿到现代,都卖出了昂贵的价格。
慕听雪只拿了五五的三百万两银票,都是懂事的体面人:“以后还有许多机械方面的事儿,要仰仗侯爷帮忙,侯爷这种不可多得的专业型人才,亦为国之栋梁。”
“殿下,您太抬举秦某了,都是不入流的小道。”
秦侯爷自是感动不已,他低垂下眼睑,“说来惭愧,昭意圣贤书读的不好,也不能全怪他,这点随我。”
“怎么能叫不入流小道呢?”
慕听雪并不赞同他这种自我轻贱的说法,“机械是一门深奥、神奇的学问,它囊括算学、物理、几何、天文等等。民以食为天,农业机械能够让粮食的产量大幅度提升,曲辕犁犁地,龙骨水车灌溉;冶金鼓风机械的风箱,可提升冶铁技术;水转大纺车可增加几十倍的纺纱产量;磨玉车可用于采玉和玉雕;起重装置绞车,能够控制数千斤的闸门!”
秦侯爷听得目瞪口呆,心潮澎湃。
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被这样坚定地肯定价值。
不是不入流,非小道,而是对国计民生有巨大影响力的机械。
而且,长公主殿下所说的什么曲辕犁,什么龙骨水车,什么绞车……都是云煌目前所没有的。她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制盐,机械,算学,诗词,练兵,土豆番茄种植,她究竟精通多少个流派的学问?
嗯?
摄政王不是在和芸儿扫雪烹茶么,怎么也跑天工楼来了。
“机械不止对民生、农业、采矿、冶炼影响很大,应用在战争中,亦能够产生巨大的提升。侦查机械有:巢车、望楼,做好侦查工作就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远射兵器机械,连弩,在弩体中加一个槽,可连发二十箭,人马见血立毙;有战神之称的抛石机……”
“媳妇儿,细说一下连发二十箭的连弩!!”
第208章 嘎嘎乱杀
晏泱到二姐家,比慕听雪要早半个时辰。
晏泱本和晏芸姐弟俩一道于亭中用泥炉、松毛烹茶,对饮叙旧。
长公主站在天工楼三层的游廊,往下眺望湖光山色的时候,没瞧见晏泱,晏泱却眼尖地瞧见了她。晏芸打趣了两句,就连赶带哄地,把弟弟给撵过去了。
晏泱一入开天楼,就听到了慕听雪一番对“农业机械、纺织机械、起重机械”的铿锵论述,惊叹于她的博学多才,集百家学派之所长,知识面极广。
可当他听到关于“战争机械”的论述时,心田立刻翻涌起了滔天的热浪!
兵法有云,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侦查工作在军事战争前夕,异常重要,镇北军中有侦查机械巢车,却无长公主所言之“望楼”,这令他颇为振奋,升起不小的兴趣。
振奋的情绪,在“连弩”这个词出现的时候,瞬间攀升至顶峰!
这世上,真的有能一次性连续射出二十支箭矢的远程兵器么?
如果有,那将会是七国军事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
迄今为止,镇北军中的弓兵,用的是一种叫做“神臂弓”的兵器——弓长六尺六寸,箭长两尺,射程三四百米。想要拉开神臂弓,需要引满四石之力,唯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力士才能操控。
神臂弓,因射程优秀,已经算是远程兵器中的佼佼者了,也只能射出一箭。
一次一箭的缺点,是很明显的。
如果敌方是骑兵,骑兵阵营只要强行顶住第一波箭矢攻击,死一小波人,趁着云煌的弓兵更换箭矢的时间差,用高机动性、高速度的战马,强行冲过这三四百的射程,地上的弓兵立刻就会被贴脸突死!
北屿是草原上放牧的民族,全是骑兵;而云煌则恰恰相反,农耕的社会结构,步兵为主。
为了解决弓兵被骑兵突脸而死的困局,晏泱专门设计出了一种战术——让持神臂弓的弓兵,分成三排,第一排射完了,退到最后面准备,第二排接着上,等到第三排也射出了箭矢,原本退至最后的第一排弓兵又准备好了。往复循环。
此战术一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高机动性的北屿骑兵。
但依然不够完美。
只是增加了敌方的人马伤亡数量,敌方骑兵依然能踩踏着同伴的尸体疯狂碾过来。
“连弩的发射原理,稍微有些复杂。”
慕听雪见到晏泱,没有问你怎么在这儿的蠢话。
不用问。
她出席的宴会,他只要不在外打仗,基本必到。
“复杂不要紧,可以慢慢讲。”摄政王一脸求知若渴。
慕听雪并不觉得,这是慢慢讲就能听懂的。受时代的局限性,孩子他爹虽然打小就受过最上乘的贵族教育,但他没学过物理啊!
要知道,连弩机扩的发射原理,和近代的手枪是比较接近的。
但她不忍拂未婚夫的一片热情,于是,自未婚夫手中接过了纸笔,开始绘制弩槽发射的原理图:“连弩内的弩臂上,装有弩机,弩机槽体内可放置二十支箭,弓弦上连着扳手,扳动一次,一支箭就会置于发射位,弓弦立刻紧张射出。连扳二十次,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射出二十箭。”
晏泱凑了过去。
姿势很亲昵,但又不挨着她的胳膊身子,以免妨碍到她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