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满门反派疯批,王妃以医治服(308)

作者:落日山海 阅读记录

离泛趁机拱火:“长公主和摄政王带着施工队,往猫猫山的方向去了。他们修了白帝州到云都的这一段不算,还要修第二条,哎,如此随心所欲地挥霍,江山何以永祚?”

左仆射大人向皇帝讲长公主的坏话。

他心中实不忿。

肥皂在云都掀起了风潮,甚至热销至各个州郡,如此一大块利润,不止他眼馋,云都那些个有财力的门阀世家,哪个不流口水想要分一杯羹?

离家买了许多肥皂,老式无味的,各种雕花、雕兽、雕画的,请了不少有名的老手艺匠人钻研,愣是没钻研出制造方法来!

眼见着慕听雪白帝州的肥皂厂从两家变成了四家,赚了个盆满钵满,他们这些老家伙心里着急啊。

世家家主们还凑到一起,派人去白帝州的肥皂厂刺探,奈何这四个厂子总有尖兵营士兵巡逻把守,根本难以接近。

离家只能搞几家石灰厂。其他世家也有开纺织厂专制口罩。

猫猫山、天赤岭、凤鸣谷到云都的水泥驰道,又过了十天也修建好了。

慕听雪和摄政王回到云都。

她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令拨出八十万银子的工程款,修建到密州、苍州、光州、柳州、荆州、北境安远城等八个战略要地的水泥驰道。

“臣以为,万万不可!过于靡费!”

“淮州瘟疫刚结束,灾民流民不断,怎好这般同时修八条官道?不要太离谱了!”

“殿下此举,乃是倒行逆施,置百姓于水火,生灵涂炭!”

面对众臣声色俱厉的指责,慕听雪无比淡定:“诸公误会了,恰恰相反,本公主这是以工代赈,这八条水泥驰道,不会使用镇北军施工队,而是组织道路周边的群众,就近使用修路民工,每日一干一稀两顿饭,发劳务费,至少能同时解决十几万人的吃饭问题和就业问题。让灾民、流民、贫民,能够有尊严地赚钱活下去。日后水泥驰道竣工,他们也熟练掌握了建筑技能,能够混个营生。”

离泛手持笏板,反对道:“即使如此,八十万工程款也太多了,国库空虚……”

“今秋的课税,比去年秋天多收了三百六十万两。”

慕听雪打断了他,莞尔道,“仅白帝州一地,田税、商税等,就收上来八十万两,位列云煌四十州郡首位。”

离泛宛如吞了苍蝇,一时间哑口无言。

白帝州的税收原本是该交给长公主的,她给奉献出来了,几个月让白帝州的人口翻了三倍,本地经济飞速发展。一年收上来那么高的税,刚好也是八十万。

慕听雪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语不惊人死不休:“世家门阀在全国各地开了不少石灰厂、水力纺织厂、口罩厂,商业税也缴纳了不少银子。仰赖诸位大人鼎力支持,商业税在户部税收占比大大增加。”

提起工厂商业税,金銮殿的大臣们就肉疼。

五税一,要上交百分之二十的重税啊!再加上运输的一道道关税,还有摊派,利润至少得上缴百分之三十多。

缴得多,赚的也不少,至少是比种田收粮食的几倍。

“我们把盐价降一降吧,从三百降到二百五十文。”

第243章 金鸡纳树,奎宁

“盐价几个月前,不是下调过了么?”这是双眼冒火着急的,宗族亲戚手里盐引多。

“盐税乃是国之重税,占总税收的百分之六十,虽降的不多,但也会影响天下财政,望长公主再慎重些。”这是圆滑的老臣,多少也涉及了盐生意。

“她在封地折腾还好,一回云都,就天天净事儿,不是这事儿就是那事儿。”这是小小声跟同阵营的挚友咬耳朵抱怨的。

朝野名堂之上,反对的声音不少,情绪却算不上激烈。

还是上次联名弹劾慕听雪,抗议她把五百文的盐价降到三百的那波人。

他们的反应,也在慕听雪的意料之中。

温水煮青蛙,出了效果。这些人,通过水力大纺车、生石灰消毒、种植土豆神粮得到了不少利润。既然已经通过自己,捞到了更多的好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自己现在要轻轻划拉他们一刀,他们也不好与她撕破脸,闹得下不来台,顶多是不轻不重的抱怨几句。

摄政王坐在丹墀的尊椅上,看向慕听雪的眼神,不由得闪过一丝赞赏——一点儿一点儿降低盐价,秋课税刚收了那么多,这个时机挑得很好,能堵住不少人的嘴巴。

“有些臣子看待盐价,有些片面了,缺少大局观。”

晏泱发话了。

几乎所有的人,心下紧了紧。摄政王刚平定了西边柳民的暴乱,军功盖世,正是风头无二,他的话,毫无疑问是最有分量的。

慕听雪抬起头,看向未婚夫,知道他这个时候站出来,就是帮自己撑场子。

晏泱沉声道:“鞑靼、鲁番派遣的使臣已抵达云都,与我朝商议大宗精盐生意。盐价三百文,他们每年只考虑跟我朝交易一百万斤盐;盐价二百五,他们就愿意购买三百万斤。”

此言一出。

满朝叽叽喳喳一片絮聒之声。

“事关国家之间的贸易,适当地让价,的确能够获取更大的利润。是微臣考虑不够全面。”

“摄政王所言极是,三百文的价格,鞑靼、鲁番可以跟西陵国买盐,跟东桑国买盐,不一定非要选择我们。可一旦降到了二百五,鞑靼、鲁番就会坚定地与我朝进行长期盐交易。”

此议通过。

盐价成功地降了五十文钱。

刚一散朝,户部衙门的盐政部门,就传来了好消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