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满门反派疯批,王妃以医治服(361)

作者:落日山海 阅读记录

“哦?是颍州的地方豪强门阀,隐瞒田土,不肯配合户部派去的官员?”慕听雪的眸光如寒霜剑一般,“必要的时候,可以配合暴力机构强制执行。”

“这只是一个阻力。更大的阻力,在于当地纸张太少,无法具体到县城、村镇,统计户籍田亩赋税。”

陆敬严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柞树皮纸,过于昂贵,并非颍州一州的情况,云煌四十州皆是如此。”

慕听雪微愕:“柞树皮纸?”

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个意料之外的答案。

“是,殿下身居高位,有所不知,这云煌的纸,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用柞树皮炮制而成的,也称之为白棉纸。只有世家贵族们,可以买得起用得起,价格昂贵。想要在地方州郡、县城、乡镇,甚至是许多村子里都用上这种白棉纸,是绝对不可能的!没有纸,就无法记录户籍田亩。”

柞树有限,柞树皮更是稀有,而用柞树皮制造白棉纸的工艺,更是极为繁琐。

慕听雪若有所思道:“纸张是由短纤维和粘合材料组成,理论上只要有一定长径比的纤维组织粘合在一起,都可以形成纸。所以,不止柞树皮,甘蔗渣、芦苇、竹子,都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

第289章 变废为宝,堆肥

芦苇?

竹子?

甚至是甘蔗渣?

陆敬严大为震惊,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殿下,属下只听说过柞树皮纸,以及更为高级的构树皮纸。竹子和芦苇都过于坚硬了吧,而且竹青,甘蔗渣就更不必说了,那东西最多只能做农家堆肥。”

云煌国对于甘蔗渣的处理方式,只有两种。

一是燃烧。

二是和牲畜粪便、人的粪便堆积在一起,弄成化粪池,作堆肥,来年春种的时候,撒到泥土里。

至于造纸,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慕听雪接言道:“构树是个好东西,生长迅速,春季可以摘花序做馏菜吃,夏季可以摘果子吃,秋季扒皮可以造纸,剩余的树干还能当柴火烧。树叶子可以喂猪,树汁可治皮肤病,根茎种子可以入药。唯一不好的,就是叶子有倒刺。”

陆敬严点头:“没错,构树生长得极为迅速。但由于它的树皮可以用于造纸,就被世家门阀大肆收购,供不应求,目前在乡下已经很少见了。”

慕听雪道:“纸张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纸太少,就会极大降低知识信息的储存和传播难度。”

造纸的作坊,基本都在世家手里。

造纸的原料,也是他们把控着。

甚至除了国子监中央刻书坊之外,其余的私刻、家刻,也是由这个阶层控制着。

这一系列操作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化知识垄断!

“殿下,这些世家豪族现在学聪明了,他们知道明着抗税会坐牢,不配合户部清丈田亩、隐瞒土地,会被强制清算,所以具体到地方村镇下级的时候,他们就以无纸张无法记录为由,敷衍塞责,冷水泡蘑菇不作为,一个拖字诀。”

陆敬严很头疼,“全国四十个州,数百城,数千个县,底下又有上万个村子,一层一层田亩户籍普查下去,根本没有足够的纸可用。”

慕听雪明白他的意思。

户部作为户籍田地普查的政府最高机构,对州的控制力还可以,对县城的控制力就很勉强了,到了村镇,基本上是鞭长莫及。基层的纸张短缺,大大限制了鱼鳞图册的普查。

用更长远的目光去看。

纸张的短缺,还会让世家豪族,继续肆无忌惮地垄断知识。

她之前是让国子监帮忙刻书,但卖出去的书籍,大多也是卖给士族、贵族、宗室、官宦等有钱人。没能跳出那个圈子。

“既如此,只能多造些纸张了。”

“难不成,真如殿下所言,用甘蔗渣、竹子、芦苇造?”陆敬严想象不出来。

“当然。”

慕听雪有了主意,“目前,最大的造纸作坊,是谁家的?”

陆敬严答道:“离氏造纸作坊,以柞树皮为原料;濮阳氏造纸作坊,以构树皮为原料,都是行业中的翘楚。这二家旗下,还有自己的书坊。”

慕听雪心里有数了。

她旗下的帝城学馆,属于福利机构,孩子们读书认字儿,每个月都会发作业本和书本。

再加上小黑板和便宜粉笔的推行,彻底省去了纸钱。

“弄个帝城造纸厂吧,多造点纸张出来,不仅有助于全国田亩清丈,还能大批量培育人才。”

说干就干。

慕听雪对甘蔗渣造纸的热情,十倍于番茄酱。

番茄酱不过是白砂糖、白冰糖、番茄加在一起衍生出来的一款吃食,让贵族世家的餐桌更丰富一些,但甘蔗纸就不一样了,有了它,甚至能够打破现有的社会层级结构,随着知识的普及,特权阶级将面临巨大的灾难。

她第一件事,是去帝城唐氏制糖厂,巡视造纸原料。

也就是制糖厂的垃圾废物——甘蔗渣。

尚未收购整合唐氏土糖寮的时候,甘蔗渣可谓是堆积如山,脏乱臭,腐烂生虫,到处都是。唐氏原本的处理方法,就是集中焚烧,烧成灰之后,再运输到唐氏的甘蔗田里,撒进去作为肥料。

燃烧的时候,可谓是烟尘弥漫。

像起了大雾霾。

现在是十月底,甘蔗的生长周期七个月,眼下已经全部砍伐收获;新的甘蔗苗,在秋冬季节播种,给土地施肥,进入萌芽期,生长出枝芽。

慕听雪去巡视甘蔗田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车一车的甘蔗渣,被推去焚烧的场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