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兰艾俱焚(109)

作者:夏隙 阅读记录

他这话兰旭不会接,却也知道该跑就得跑,这时候逞英雄没意义,抓过枕头底下陪伴他逃亡一路的包袱,他郑重地朝伍九道了声“多谢”,然后翻窗过甬道越墙而出。

他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轻车熟路,看得伍九目瞪口呆,自言自语道:“你真没半夜溜出去吗?”

………………………………

兰旭步履不停,到了村子,日薄西山。回身望去,杀手没有追来。兰旭扶着篱笆,飞奔一路,胸膛简直快要爆炸,急促地呼吸着,他提起最后一口气开门进屋,就地躺在地上,一动不想动。

他的大脑飞速旋转:这两人是杀手,不是官差,究竟是谁要杀他?自己已经是逃犯,又能挡了谁的路,不惜犯下杀人之罪——又或者,不惧杀人之罪?

天色忽晚,兰旭缓过劲儿,坐了起来,却发现竹屋里并不漆黑,伸手可见五指,可又不是星月的光芒。

他慢慢站起身,顺着光线转到了灶间。

火坑里还维持着那天伍九刨完的样子,木柴高高堆在两侧,中间凹进去,放回的金钗正插在左侧的木柴堆上。

失去木柴掩映,中间露出的坑底,正自地底,散冒出幽幽的月白波光。

第四十五章

月白色的光芒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如同兰旭看过的泰西神话中海妖的歌声,鬼使神差地,他清理掉火坑里所有的木柴,洗去铅华,坑底露出本貌。

光芒更盛了,兰旭敲了敲坑底,传出“空空”的动静,精神一震,果然其下中空。借着这片光芒,兰旭仔细地勘察坑口,在边角连接处,发现不易察觉的界线。

兰旭站起身,没发现有把手的痕迹,于是抓过长枪,对准界线,狠狠凿了下去!

枪头卷顿,碎石飞溅,凿了四五下之后,界线裂开口子,兰旭把枪头横塞进去,咬紧牙关,使出全力按压枪杆,闶阆一声!扣在炕底的石板被连根撬开,扬起好大一片灰尘!

兰旭别过头去,眯着眼咳嗽着挥散尘雾,待尘埃散去,只见坑底的正中央,静静躺着一只戒盒大小的金匣,闭以金锁,四边缝隙渗出耀眼夺目的光彩。不过光之边角,在夜色中就已光明如烛;兰旭灌力在掌,毁去金锁,小心地打开金匣——

满室生辉!

好似天中盈月堕入凡尘,霎时明如晨曦。光芒渐渐散去,露出匣中一枚鹌鹑卵大的夜明珠。

明珠小巧玲珑,婉转润泽,其中仿佛有浩渺水浪,粼粼碧波。

兰旭不由痴了,接着,生出一阵迷茫。

考虑到吴大章保有昭王妃的金钗,那他再拥有一只宫廷金匣,也合情合理。但这枚盛以金匣的夜明珠,肯定是比金匣还要珍贵。

与这颗夜明珠描述相符的内廷记载,据兰旭所知,只有一枚——随侯珠。

传国玉玺,天下至阳;随侯明珠,天下至阴;二物同出,日月凌空,象征天命所归。历朝历代,由皇帝掌管玉玺,宗室之首掌管随侯珠,若君王昏聩,宗室可祭出随侯珠,上废昏君,下斩佞臣。

这一代掌管随侯珠的是丹阳大长公主,在婚礼上,兰旭有幸见过一次,那枚珠子,绿意盈盈,仅仅一眼,遍体生凉。

——而这一颗,寒意浸骨。

兰旭回想大婚当天,满目红色中的一点绿意。

——如果说婚礼当天的那枚绿珠是囊括了天下湖水,那么眼前这颗夜明珠,则是天下湖水尽从它出!

两者比较,没有人会辨不出真伪。

先帝两位手足,昭王与丹阳大长公主,昭王居长,又是男丁,乃上一代宗室之首;昭王死后,宗室凋敝,随侯珠便到了丹阳大长公主手中。

如今想来,昭王府毁于大火,鬼烂神焦,随侯珠如何能够逃出生天?唯有桃代李僵。

而真正的随侯珠,被昭王妃交予内弟吴瑛芝带走,湮没尘埃。

吴秋雁与伍九是姐弟。

吴大章是二人养父。

当年昭王获罪,吴瑛芝辞官归隐,膝下尚无子女。

随侯珠……无记业……周成庵……

昭王与昭王妃,育有一儿一女。

火灾发生时,小郡主年仅四岁,小世子年仅两岁。

具卒于火。

——吴秋雁与伍九,是昭王子女!

兰旭脑中前所未有的清明,仿佛理顺了一团乱麻,幡然明了:无记业造反的实质,是要为父报仇!他们在朝中的人,既能为他们打掩护,又与他们异途同归的,只有一个人——

周成庵!

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是以周成庵不惧暗账,不是许仕康所以为的“皇上与周成庵之间的默契”,而是周成庵根本有恃无恐!皇上不听话,那就换一个更众望所归的。因此,皇上为了封禅大搞祥瑞,试图以“天命”夺回君权,反倒让周成庵称心如意,转手以灾殃反将一军,皇上威信受损,到时随侯珠一出,昭王呼声高涨,为吴家姐弟登位大宝造势——

釜底抽薪,不破不立!

兰旭不寒而栗,手中的随侯珠如同烫手山芋,必须即刻赶回京城还给皇上,不得让周成庵的人截胡。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翻涌着过去几个月皇上与周成庵的交锋:科举舞弊,皇上借口昭王余党清除异己,昭王已经作古,借此欲加之罪,令堂下百口莫辩;周成庵羽翼被剪,却隐忍不发,一退再退,满朝以为,是皇上龙威压七寸,实则——呵,全是引君入瓮!

兰旭再坐不住,纵然体力透支,头脑晕眩,也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将随侯珠收回匣中,贴身收好,全无破绽后,背上包袱,换手握枪,出得门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