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73)
至少赵月雯是这么定义的。
邬思黎远在马德里,却从未缺席过她们三人的生活。
大四那年邹念桐焦虑怕找不到工作,毅然决然加入考研大队,一战失败二战上岸,去年研究生毕业光荣成为一名私立学校的老师,整日和一群富家子弟打交道,十二三的年纪比她二十四年的人生还要精彩,导致她天天在群里发表仇富言论,说她小时候家里要有这条件,分分钟上哈佛;范云薇在大三就接触自媒体,大四毕业时全网粉丝加起来超五百万,是个小有名气的vlog博主,经常收到各大品牌方的礼品,再转送给她们;赵月雯零基础做外贸,到处飞来飞去。
四人不管多忙,每天都会在群里发一个表情包告诉彼此:我还活着。
视频语音偶尔打,约着吃一顿饭,总是定不下来合适日子。
毕业工作以后,总是有很多身不由己。
所幸还有朋友陪伴,开心了就在群里报喜难过了就在群里发疯。
餐点陆陆续续端上来,赵月雯边摆弄餐盘位置边问:“想好了回国后直接去京北?”
邬思黎点点头:“大后天就入职了。”
“要不要这么卷啊?”赵月雯这个懒虫对于邬思黎的勤奋表示强烈谴责:“摆烂这种人生态度也很可贵的好吗!”
邬思黎扎起披散的头发,露出纤细脖颈:“闲着也是无聊。”
邬思黎一个月前确定好回国的日子,便着手在国内翻译公司投递简历,基本都选在京北,虽说西语加其他任意一门专业打配合才是王炸,但邬思黎没什么喜欢的专业,出国以后她越来越会给自己松绑,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做,不想给自己增加难度,没再辅修,专注钻研西语。
她成绩漂亮,又有留学经验,在马德里这几年参加过几次大大小小的国际活动,找工作不是难事。
一个星期前京北那家她最为期待的翻译公司同她进行了一场线上面试,当即就收到入职Offer。
“行叭。”赵月雯甘拜下风。
她拿勺子搅拌着海鲜烩饭,她瞥一眼邬思黎,还是没憋住:“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邬思黎见她吞吞吐吐,好奇心吊起:“你问。”
“就是,”赵月雯拉着长音,问题又抛得极快:“你和左柯让这些年还有联系吗?”
挺措不及防。
这几年她没有在身边人口中听到过一次左柯让的名字,赵月雯她们秉承着“合格的前任就应该像死了一样”的不成文规定,自动将脑子里关于邬思黎和左柯让谈过的事情团成团丢出去。
就好像于她们而言,邬思黎和左柯让从未在一起过。
但她并没有清除记忆,也不觉得陌生:“有。”
赵月雯又问:“上一次联系是啥时候?”
“半年前。”邬思黎和盘托出:“他祝我生日快乐。”
算是和平分手,联系方式都没有删。
这四年来,他们两人之间仅有的交流就是在彼此生日那天发送一句毫无特色的生日快乐。
除此之外,同列表里其他安静躺尸的好友无异。
半年前。
赵月雯舌尖滚过这仨字。
没等到下半文,邬思黎看她:“怎么了?”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个期限,赵月雯又踌躇起来,可是话题已然起头,与其含含糊糊不如将所见如实相告,交给邬思黎自己判定,万一是她多想呢?
“我出差之前和同事在京北逛街,撞见左柯让去了婚纱店。”她不禁紧张:“和一个女人。”
她无意探听邬思黎的心事,她们宿舍四人在感情方面都有一定分寸感,谁要是宣布恋爱那是会刨根问底,谁要是宣布分手,本人不说她们就不问。
邬思黎当初分手也是一样,赵月雯她们自始至终没有问过为什么。
但眼神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它会出卖泄露主人最隐晦的秘密。
他们在一起时,赵月雯在邬思黎望向左柯让的眼睛里,看到过和她含蓄性格相悖的喜欢。
当年分手后邬思黎就立刻出国,四年过去没有开启过哪怕一段感情,回国入职首选京北。
可能是出国时机正好,可能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可能是京北更适合发展。
邬思黎的一切决定都有另外一种为自身考虑的可能,但或许也可能还有一个共同原因——
她还喜欢左柯让。
如果这个“可能”成立,赵月雯更加不敢隐瞒。
邬思黎短暂一愣,转瞬间又恢复平静:“是吗。”
她语气自然,甚至有几分漫不经心:“那挺好的。”
大家都在社会的锤炼下越来越学会掩藏,又许是邬思黎充满爱意的眼神仅左柯让在身边时可见,赵月雯拿捏不准邬思黎现在的态度,抓耳挠腮,舔一下唇,最后问出关键问题——
“你还喜欢他吗?”
第32章
尖锐且直白。
赵月雯开口前, 邬思黎正好送进嘴里一块鳕鱼丸,她理所当然得到几秒钟缓冲,咽下去后正要回答, 服务员端来最后一道巴斯克甜品。
一番打断,
不了了之。
吃完饭邬思黎领着赵月雯在市区闲逛, 六点钟两人分别, 一个去酒店一个回公寓。
邬思黎来马德里后搬过好几次家,这间公寓是她住时间最长的一间,一室一厅一卫, 二十几平米,空间不大但很温馨。
刚进家,拖鞋都还没换, 门就被敲响。
她打开, 是Diego。
Diego也是康普斯顿大学的学生,读大三,长相挺俊秀的西班牙帅哥。
邬思黎两年前搬到这栋公寓楼住在他隔壁,在这之前,他们俩在学校社团也经常见面,只不过成为邻居后才逐渐熟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