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归来(281)
谁出银子倒没什么,韩江雪并没有在这种小事上多加在意。林晓晓日后嫁给大哥便是她的嫂嫂,是韩家人,林晓晓好,大哥自然就好了,韩家亦只会跟着好。
三天后,韩敬还真顺顺利利的将那些东西以及田庄地契交到了林晓晓手中,韩江雪也没有过多的去问韩敬到底是如何说服的林家父女。
而林父这次也没有过多坚持什么,反倒是暗中对于韩敬的为人更添了几分好感,亦对自己女儿的这门婚事放心了不少。
算着时间,墨离已经离开京城差不多半个月了,直到今日韩江雪才收到了墨离派人送给她的书信。信上并没有写太多,只说事情虽然有些棘手不过却还是在他控制范围之内,无非得多费些功夫罢了。墨离让她不必担心,最多再过一个来月便可回京,到时回去后再把那头的事情与她细说。
刚刚把写好的回信让送信人带走,外头却是有婢女匆匆忙忙跑了进来禀告。
婢女是二夫人那屋的,说是二老爷出事了,二夫人刚刚得了信急晕了过去,老爷与大少爷如今都不在府中,三夫人请大小姐赶紧过去二夫人那里。
韩江雪顿时吓了一跳,连忙问前来报信的婢女二老爷到底出了什么事,婢女只道并不清楚,二夫人是看了信后才晕过去的。
听到这,韩江雪自然没有耽误,立马吩咐人赶紧去将父亲与兄长找回来,自己则带着水儿、紫月赶紧着往二婶那里奔去。
第一百八十二章
韩江雪的二叔现任淮州刺史,以他不过三十二三的年纪来说,如此年轻便能够做到一方刺史很是了得。纵然有受益于韩家的原因在,但若是没有那等过硬的本事,也是没有可能在这等实权之位上坐得如此长久。
而二叔为官司多年,一直尽职尽责不曾有过半点的懈怠,任上之事也不曾出过什么差池,为官一方声誉清明,颇得百姓敬爱。
韩江雪对于这个长年不怎么在家的二叔印象还是极为不错的,世家子弟里头出来为官的,做得比二叔官大权大的很多,但于韩江雪看来,做得比二叔好的却找不出几个。
所以她第一反应便是二叔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或者遇到了什么意外之事,压根就没有往官场上出了什么问题去想。
但到了二婶那边后,韩江雪却是发现事情原比她想象的要严重得多!看了淮州送过来的紧急家书,韩江雪才知道,淮州那边出了大事。
元宵节前后,淮州那边连降暴雨致淮河水面突然急涨,河岸堤坝突然冲垮,致使平县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淹,百姓死伤惨重,灾情极为严峻。
如果只是天灾的话,本也不至于对韩江雪的二叔造成太大的影响,再加上灾情一出,二叔当下便紧急调动一切力量积极抢险搞灾,安置灾民,稳定人心,一切都做得极为得当,平县那边灾情虽重。却并没有出现流民做难生事,民心亦基本算得上稳定,怎么说来这一切也应该算得上是二叔治灾之功。
可偏偏巧得紧的是,御史正好途经淮州,一听说平县突然招了这么大的灾,不但不帮忙向朝庭上书请求开国库赈灾、宽慰民心。反倒是直接盯上了韩江雪的二叔。处处挑刺,明言要治其渎职之罪。
二叔忙着救灾,安置灾民,哪里有功夫与那御史周旋。本以为做好自己的本份,身正不怕影子歪自然就没事,哪里想到隔天便有人向御史告发,说是此次洪灾实际并非天灾而为。因为淮洒平县那一边修筑的堤坝偷工减料,甚至于用稻树枝这些充数,所以才会如此不堪一击,酿成大祸。
而责任直指淮州刺史,揭穿其中存在着官商勾结、贪赃枉法等等罪行。
这封信送出前,韩江雪的二叔已经被御史勒令停职查办,甚至于被御史软禁于官府之内。形势极为不利。而御史如今已经开始调查取证。看那样子明显是有意抓着韩家人不放,不但明着悬赏举报之人,更是鼓动当地官员或者所谓的知情百姓可以放心大胆的检举告发,甚至于连三年之前韩江雪二叔不在淮州任职的事情都可以一并算数。
这封信是二叔身旁的一个心腹亲信拐了三四个弯才拖人给悄悄送回韩家的,这会淮州那边几乎没有谁敢出面替二叔说一句话,所以亲信这才只得拖信回京城紧急求助。
总之。这事明摆着就是有意针对于二叔,韩江雪当下便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更是隐隐意识到,这一次二叔出事不仅仅只是针对于他个人,背后更大的阴谋只怕是直接冲着韩家而来。
大夫掐了几下二夫人的人中,二夫人这才悠悠地醒了过来。醒来后又是急得不行,眼泪一个劲的往下掉,早就已经担心得六神无主。
这会父亲与兄长都还没回来,家里连个主事的男人都没有,韩江雪只得先行安抚二婶,只道那边的事兴许不过就是走走章程,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御史路过调查一番也是常有的事。
至于信上所提的那些,如今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总之二叔为官司清正,是一等一难得的好官。身正不怕影子歪,没有做过的事情最后查证后总将真相大白。韩江雪如今也只有抓着这一点戏说二夫人莫急得失了分寸,不然二叔那边若是知道了更是会着急担心。
三夫人亦在一旁不停劝说,只道二叔的事便是整个韩家的人,家里一定会想尽办法好好替二叔想办法度过这次难关。而越是这样的时候,二夫人就得更加沉住气好生想办法才行,否则那边还真相不明,咱们自己这里就乱了阵脚,非但无益还只会连累到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