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将相在我直播间疯狂辟谣[历史盘点](28)
大赦天下?
这是秦朝的头一遭,就连始皇陛下的泰山大典,也没有大赦天下。
那天幕所言的乱世岂不是要没?他的汉高祖又怎么做?莫非此次进咸阳……始皇帝也知晓天幕的内容?!
这个惊骇的猜测宛如惊雷一般,在他脑海中骤然浮现。
“狗屁神仙,神迹还一次给俩人呐!”他暗啐道,却已经来不及多想,被架到了殿前。
秦始皇鹰隼般的眼眸直勾勾地盯着殿中的这个男人。
此人天庭饱满,下颔宽阔,生地一副好皮囊,且面见自己却并无胆怯之色。
可造之材也。
“你便是刘季?”秦始皇拿着治粟内史递上的竹简,上面写着的是治粟内史在沛县对刘邦的调查。
和户籍上整理的只言片语不同,这里所记载的丰富了许多。
[刘姓,字季,年四十有六,家妻吕氏。从职亭长,无其他建树,在乡里邻居中风评尚可。素日爱好喝酒,吹牛。]
秦始皇:“……”怎么看这字里行间,倒像是个百无聊赖的泼皮。
刘邦眼观鼻鼻观心行了躬礼,点头称是:“小人便是。”
秦始皇不知刘邦已看过天幕,只当他不知,又想考一考他,沉吟片刻后,骤然发问道:“刘季,若是郡县下的官员,治理不得当,朕鞭长莫及,你以为应当有何应对之法?”
这一问给刘邦直接问懵了。
他一个小小的亭长,怎么会被问这种问题,果然一定是那天幕,不光放给他一个人看!
这神仙可真是害人不浅!
他反应过来,立刻憨笑一声,拿出无知无德的模样,拍起始皇帝的马匹:“陛下言重了,陛下万民爱戴,在草民心中已如高山仰止,更是各地官员心中的敬仰,大秦哪里有官员会不听话,小的在沛县是从未听过此事呐!”
秦始皇目光斜向竹简上那个重重的“爱好喝酒吹牛”几个字,顿时有些无语。
治粟内史所察倒是靠谱,这刘邦还真是个这样的人,满口跑火车,言之有不了一点物。
扶苏听着刘邦张口皆是吹捧言辞,没一句实在话,眉头直皱——这便是天幕推荐做自己老师之人?
虽然天幕之意是让自己学来他的处世之道,但这幅烂如泥鳅的模样实在是让他说不出一句真心的夸赞。
扶苏忽然福至心灵——刘邦怎么可能真的是这样一个烂泥模样的人,有远大志向者,得了面圣的机会,一定会搜刮肚肠也要表现一下自己。
但假如他也看过天幕呢,那这般明哲保身的回答便合理了起来。
秦始皇不知天幕会有其他人能看到,但是扶苏却正是那个“会议分会场”的第一人 ,所以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种可能。
他意味声长地看了眼刘邦,然后坏心眼地向始皇帝一拱手:“父皇,刘亭长尚还不知晓天幕一事,对日后豪强之乱尚不知晓,儿臣以为,需要全须全尾地告知了,方才……”
扶苏后面的话刘邦压根没听进去,他就听见了几个关键词:“天幕”、“豪强之乱”,便确定了始皇陛下可以见到的是和他同一个的天幕。
他抬起头,装出一副迷茫的神色,同时也终于看见了大殿帷幕后露出一角的天幕。
刘邦:“!”
他慌忙地转过头看自己身后——还好自己身后没有再出现第二块天幕,不然可就解释不清了。
十日前,天幕播放完之后,便要他续费,他有个锤子的民生值,立刻点了个“离开”的按钮,之后天幕就再也没出现过。
好在今天这天幕没跟过来,不然可真是有口难辩,再也说不清了。
秦始皇听从扶苏的建议,令负责笔录的蒙毅将能讲的部分择了摘给刘邦。
蒙毅谨慎地选择了西汉的相关法令和困境讲给刘邦听,至于“秦二世而亡”这种丢人的猛料,和其他陛下的八卦,他是半个字也不敢提。
至于后者,那叫一个演技超群,边听蒙相复述,边将一个草民听得如此帝王权术内容时的胆战心惊演绎地惟妙惟肖。
“刘季,你大可畅所欲言,朕免你一切罪责。”秦始皇看着殿前战战兢兢的刘邦,温声宽慰道。
刘邦脑中正在高速运转中——难道这位素有暴名的帝王真的不打算治他的罪啦?正如天幕的建议一般,要将自己“招安”?
那便不是装鹌鹑能解的了,只怕还是得提出些有用的策论,秦始皇才能真的饶了自己那个压根还没出现过的“谋逆罪”。
他想起了赵高李斯二人——嗨,这两人的罪名不也同他一样还未发生,还不是被抓起来,做了天下的罪人。两位高官尚且如此,他六某一个小小的亭长……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帝王心也是难琢磨。
刘邦藏起肚子里拨动的小九九,道:“刘某粗鄙之人一个,见识短浅,所言也不过是一些浅薄的见解。”
他继续说道:“要是县乡的官员不听话,治他的罪便是。专门拉上一群地痞流氓,赏他们个小官,美其名曰中央直属,手握对地方官员的生杀大权。这帮人都是没有根的人呐,自然以陛下的命令马首是瞻,指哪儿打哪儿。叫这样的人,连年巡查各个县乡有没有官商勾结的情况,是最精确的。”
秦始皇听得不由得眉头一颤抖,哪有帝王和地痞流氓打交道的!
但是这话也不无道理,正经推选出来的人去巡查,受了各种利益关系的牵动,结果难免有失公正,但这些纯正草根出生的人,就像是自己延伸出去的鹰犬爪牙,很是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