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没长嘴!我只好跑断腿!(117)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随着邢军的人头落地,那报信侍卫与高松的通缉令也贴上了告示板。
辛夷忙叫人去寻那两位通缉人士,找到了定要将他们带回府中,到时让他们随着国师府的车马一同离去。
有着国师府的掩护,想必他们会好过许多。
随后,辛夷才将此事告知自家爹娘。
白玄之重重点了点头:
“小辛夷,你做得对。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咱们定是要尽力护着这两位性命无庾的。”
可白玄之忘了,有因有果。
他们种下了善因,就有了百姓替他们出头的果。
这人命再如何也背不到他们的身上。
或许,他们知道。
但,还是觉得愧疚罢了。
-
国师府的护院没费多少功夫,便找到了高松与那位报信禁军。
高松光明磊落,好像不知道怕,一直呆在自己家中。
而那位报信侍卫,护院们则是在邢军的家中寻到了他。
那时,他正替邢军的父母姊妹收拾行李,打算离去。
听闻来人是国师府的护院,他们顿时泪洒当场。
口里直喊着怎么能拖累国师大人,不愿随护院一同去往国师府。
好在过去的护院是个会说话的。
他巧舌如簧、威逼利诱、嗓子都说冒烟了,才将几人劝好,带着他们回了府。
高松与报信侍卫在国师府又碰了面,高松表情惊愕,而报信侍卫却是一挑眉:
还说不愿随我走?如今一同来了国师府,再不愿也得愿了吧?
在老管家的引领下,几人来到了花厅,见到了传闻中的国师夫妇二人。
也见到了熟悉的面孔——辛夷。
国师府为流民施粮,城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流民吃得比他们城内百姓还要好。
听流民说,那个什么叫线面的,味道真是一绝,入口即化,入味得很。
可他们当时从不知道,那个穿着下人衣裳日日施粮的国师府人士,竟是国师府大小姐。
“快坐快坐。”
见到几人前来,国师府三人从位置上站起,压着手叫他们寻位置坐下。
辛宗礼直接下了主座,走到高松面前,“你便是高松?”
辛宗礼满脑问号,他本以为高松,形象该是膀大腰圆,须发茂密,声若洪钟,立于地面,如那铜鼎。
可现实却是……
面前的高松,身姿如松,面白无须,立于花厅,如玉君子。
瞧着国师大人这般盯着自己看,高松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声音憨厚:
“回国师大人,小的就是高松。”
好嘛,这一开口,君子如玉的形象直接碎了一地。
辛夷更是惊得下巴快掉了。
谁能想到,面前芝兰玉树的君子,一开口竟是八戒音?
辛夷甚至还自动脑补出了“嗬……嗬……”的声音。
辛宗礼整理了一下面部表情,拍了拍高松的肩:
“好小子,有前途。”
“你的那番为百姓仗义执言的言论,我已听闻。你可是念过些书?若是普通百姓,应是说不出这等话的。”
不是辛宗礼看不起普通百姓,而是古往今来,帝王实行的都是愚民政策。
他们不曾念过书,又如何有条理地讲述百姓的困境?
高松摸了摸头,
“小的是念过些书,家里祖辈都是屠户,攒了些银钱。到了小的这一代,就想改改门楣,于是,就给小的请了先生。”
“后来,考过了童生,考秀才时,考卷却被人窃了去。”
“直到秀才的文章流传出来,小的才发觉此事。后来索性也便不考了,安心接了父亲的班,当了屠户。”
此话一出,辛宗礼心中暗自惊叹。
没想到啊,这人竟还是个读书的料子,可惜啊,本应是秀才,却被那些个无能之辈顶替了去。
“高兄武艺也是甚好!”
那侍卫在此时插嘴道。
自己刚把高松掳走时,被高松发觉,直接对自己出手,死活要回到宫门口。
他堪堪才招架得住,力道大得很。
辛宗礼心下一喜,呦!好苗子啊!
文武双全?
啊?不是吧不是吧?这等人才要砸到他的头上了吗?
高松被夸得不好意思,直接将那报信侍卫推了出来:
“他叫梁鑫好,是……是皇宫侍卫来着!”
高松粗着嗓子,直接将梁鑫好展示给辛宗礼看。
良心好?
白玄之噗地一声笑了出来,这名字好啊,非常正能量,像个好人。
辛宗礼也差点没憋住,他暗自掐了把大腿,才将表情正了回来:
“好好好,你这名字,还是有些深意的。”
“往后你若不嫌弃,便跟着我吧,可好?”
梁鑫好自然是猛猛点头,眼神都亮了。
第100章 “大人,这是我家的族谱”
最后,辛宗礼才敛了神情,看向了站在梁鑫好身后,怯懦地抱着小包袱的几人。
护院说,这几人是那义士邢军的家属。
他们所带的行李不多,只每人一个小包袱而已。
除此之外……辛宗礼的眼睛眯了眯,看向邢父除了小包袱,怀中还有个紧紧抱着的小册子。
“令郎遇害实在令人唏嘘,”
辛宗礼扶上了邢父的手,表情沉痛,
“自古军中将士牺牲,朝堂上便会拨出一些钱财,用来赡养安抚将士家属,令郎自是值得这般待遇的。”
辛宗礼没说的是,往往,那些烈士家属从不会得到应有的赔偿。
若是朝堂拨了每户十两,那么到了烈士家属手中,能有个一两银子便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