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没长嘴!我只好跑断腿!(185)
“有线索了……”
里正梗着脖子将包子咽下去,继续说道:
“他还未出县城,此刻正在一农户家中落脚。农户瞧见画像,冷汗流了一地,说越看越像在他家借宿的壮汉。他没敢打草惊蛇,便叫他五岁的小女儿悄悄来咱酒楼报信儿了!”
“哦?那咱们现在是要去那农户家里?”
辛夷一听这话,来了精神,身子一挺坐得板正。
人民群众的力量果然是巨大的!
瞧这效率,嘎嘎快!
“不……”里正摇了摇头,“咱们势单力薄,还得去趟县衙,寻县长大人借几个衙役帮忙生擒那杀人狂徒。”
“咋的?你瞧不上我寨的武力?”
辛夷可听白傲天说了,县长好几个月没收到俸禄,穷得要死,那跟着他的衙役能好到哪儿去?
不得面黄肌瘦一副萎靡样儿吗?
而她们二姐寨人不仅对于活捉这档子事儿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如今更是吃得膀大腰圆又每日练武,一个个浑身腱子肉的,不比衙役强?
里正闻言愣了神,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
但转念一想,也不是这么个道理。
他又拿出来个包子,啃了一口,
“东家,话可不能这么说!你们土匪寨抓人,得吓坏多少百姓啊?怕是都得躲在瓮里不敢出来!”
“衙役可就不一样了,衙役抓人,名正言顺,百姓瞧着都高兴!”
辛夷一听,撇了撇嘴,无话可说。
因为真是对的。
就像黑某会抓人与带编制抓人的区别……
“东家,你是不知道你睡得有多沉!当时周遭一群人围在你床前叫你,你愣是听不见半分。还以为你死了,结果你们寨子中那个嘴碎的大夫说,你就是在睡觉。”
里正又回忆起了当时那场面,咋舌感叹。
后来还是白玄之低着头,捂着脸,一脸嫌弃地将辛夷一把扛起,扔上了马车。
“……我发现,你也挺嘴碎的。”
辛夷在里正悲痛的目光中拿起了最后一个包子,
“明明起先见你时,你还一副文绉绉的模样。”
“东家,我认生。”
里正盯着辛夷手里的包子,那叫一个肉疼。
没给辛夷干活之前,他日日的吃食就是野菜米汤。
给辛夷干活儿之后,二姐寨厨娘们做的伙食那叫一个香,打饭都不限量,让他们吃饱了为止。
若有剩的,还能给家里人带回去。
靠着给辛夷酒楼干活的这份差事,许多百姓的日子都好过了许多。
里正甚至在想,若辛夷的酒楼一日不完工,那他们是不是就一日不用再饿肚子?
里头很多劳工也是这么想的。
但也只敢想想。
因为,有着里正这个监工在,而里正又知道了辛夷是这寂山上最大土匪窝的小当家。
他胆子小,怕有朝一日一睡不起。
……
“来者何人啊?”
马车悠悠停下,车厢外响起个有气无力的问询声。
第157章 俺是老辛家的大丫啊!
马车随即停下。
马夫回头朝车厢喊去:
“县衙到咯!”
辛夷起身,跳下马车,里正紧随其后。
她抬眼瞧了瞧守着县衙门口的两个衙役,一左一右。
一个眼睛半睁着,衙役服饰都穿得歪歪扭扭;
另一个,也就是方才问话的那人,眼睛倒是睁得挺大,衣裳也整齐,只是穿在他身上松松垮垮,整个人如同一副骷髅架子。
辛夷还没说话,后头赶来的里正便急忙回道:
“我们是从宣关镇来,我是宣关镇的里正,此番前来寻县长大人有要事。”
衙役闻言,上下瞧了瞧里正,片刻后才“哦”了一声,打开县衙大门,带着他们走了进去。
辛夷走在县衙院内,看着周遭的环境,惊叹不已。
当初只听白傲天的叙述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如今亲眼所见,那真是开了眼界。
原本应是青砖青石板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了被犁得松松软软的土地,现在因为还冷,没种上菜,但牛粪马粪鸡粪啥的,已经在土地上堆得冒了尖儿。
这几日天气好,日头大。
空气中充满了并不好闻的发酵过的五谷轮回气体。
衙役面色如常地在前头领着路,但辛夷与里正却忍不住屏住呼吸。
又在廊上绕了个弯,后面就是县长平日办公及居住的地方。
衙役走到书房,敲了敲门,
“大人,宣关镇的里正过来了。”
辛夷只听里边一阵稀里哗啦,而后便是年迈且乏力的答复:
“进吧。”
衙役将门打开,辛夷随之往里瞧了一眼,乱糟糟的,许多物件上盖了厚厚一层灰,似是很久没有收拾过。
那个被称作县长的,坐在书桌后面,须发皆白,形容枯槁。
衙役没有跟着辛夷与里正进去,而是回到县衙门口继续守门。
“也莫要多礼了!”
县长说话如叹气一般,听起来格外不爽利,
“本县瞧过你那画像了,消息也已放去城门,你今日前来,可还有旁的事?”
“回县长,今日得到消息,那狂徒正于一农户家中借宿。”
“大人可否……”
里正话还没说完,县长就点点头,挥挥手,
“去吧,本县衙中还有几个衙役,若要捉拿也可帮上些忙。”
说罢,他突然抬头看向辛夷,
“这姑娘是谁?长得还挺别致的?”
“这……”
里正瞥了眼身旁的辛夷,面上带出丝尴尬来。
又犹豫该不该说,毕竟辛夷的身份也实在不好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