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路(9)
“萧菀有一句话说对了,陛下可打压士族,扶持寒门,然陛下绝不会看着士族彻底的消亡,他亦是士族,除非中土换一个皇帝,但这可能吗?大夏根基稳如泰山,胡族骑兵不敢轻易南下扣边,士族亡不了。”
淑妃眸子一瞬间灿若星辰,“更衣,本宫去长生湖畔走走。”
“喏。”
三清道观左侧有一处碧蓝的湖泊,命名为长生湖,据传湖水长生不歇,有许多信徒会在湖畔许愿,或者放下长明灯,祭奠逝去的亲人。
淑妃附身,亲自将长明灯点燃,安放在纸船上,湖水飘荡,纸船随着波纹向湖中心漂浮。淑妃双手合十,合眼祈祷。
“秦王殿下到,众人回避。”
淑妃手指微动,直到她祈祷完成,她放出的长明灯融入湖水后,才转身看向秦王方向。
秦王身穿玄色长袍,不同士族贵胄涂抹腰间佩戴扇子玉佩,半人高的长剑斜挂在腰间,行走间手掌时不时的扶着剑柄,高人一等的健硕身材相比较时下流行的文弱才子显得他鹤立鸡群,亦有几分的格格不入。
香客或是躲闪,或是行礼,亦或是满不在乎,偶有狂生名士会对秦王露出鄙夷之色,不是秦王身边有侍卫随扈,狂生许是会骂秦王一顿。
“那便是秦王殿下?”
“可不,同当今陛下不像,但却是陛下同母的嫡亲兄弟。”
“秦王殿下长得不好看,难怪显德太后不选秦王。”
淑妃唇角高高的翘起,在大夏朝,秦王是最为不受欢迎的王爷,如果没有王爷的身份,绝对在大夏难以立足。换了赵王来,香客会蜂拥而上,每次赵王出行,都会收到一车的木桃鲜花,赵王同祁阳侯并称大夏两大美男子。
秦王见到长生湖畔的淑妃,慢慢的停住脚步。淑妃含笑而立,端庄绝艳,妙目若寒潭,流转间是浓浓的嘲讽,秦王拱手:“臣拜见淑妃娘娘。”
“秦王殿下乃大夏戍边有功之臣,亦是陛下左膀右臂,不必多礼,快请起。”
“谢淑妃娘娘。”
秦王左手自然而然的扶着配剑,目光越过淑妃,看向长生湖。厚唇抿了抿,沉默下来。
淑妃扫过秦王深邃的五官,高挺的鼻梁,厚嘴唇,轻笑:“升斗小民毫无见识,秦王殿下无需介怀。”
“臣不会。”
秦王说这一句话,又沉默了。在他身边随扈的侍卫知晓自己的主子不擅长言辞,亦有曾经被狂生名士说得落荒而逃的经历,在女子面前,主人更是木讷到极致。换了赵王,定会将当今陛下的宠妃逗得喜笑颜开。
在大夏,比出身,比容貌,比辩才,比书法。秦王除了出身皇族,是陛下嫡亲兄弟之外,其余得都是下品,辩才无,容貌豪放不够儒雅文弱,书法更是没有,最让名士不齿得是秦王竟然成了戍边的将军,弃笔从戎,兵家子比寒门地位还低微。
虽然秦王有大功于大夏,戍边十余年,但在贤德太后选继承人的时候,他是最先被排除掉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陛下登基后,对嫡亲兄弟秦王很是信任,委以重任,荣宠有加,对其余兄弟类似才名满天下的赵王,看着是重视亲厚,然···淑妃却知晓陛下最为警惕得就是赵王。
有如上的短处,秦王便是有造反的心思,亦不会有人支持追随,得到世人的认可。
淑妃不想同沉默的秦王同站在一处,“本宫奉陛下之命,来三清道观礼,恰好有机会,亲自放下一盏长明灯,往年多是假借旁人之手。”
秦王垂下眼睑,凝视手掌下铁剑剑柄,“淑妃娘娘有心,逝者定会体谅。”
“不打扰秦王殿下赏景,本宫先告辞。”
淑妃生疏客套的说道,两人擦肩而过时,旁边传来吵闹声,“混账,你们说谁是丑八怪?胆敢污蔑父王,找死。”
“世子殿下饶命,世子殿下饶命。”
第八章 相识
纷乱处,秦王世子一袭月白精麻单襦,脚踩高齿木屐,宽袖披垂,头带一顶小冠,尚未到及冠束发的年纪,在他脑后留有几缕的青丝,从容不迫得收回踩在侮辱秦王的人身上的脚,眉目俊秀,目若皓月繁星,齿白唇红得仿佛仙宫仙童,只听他肆意嚣张的说:“侮辱当朝秦王,拉下去。”
他手中的扇子回旋,唇边泛着冷傲的笑意,“尔等再敢说父王的不是,便如同他。”
“奕儿。”
万难不变脸色的秦王回身警告儿子,秦王世子步履从容,在秦王跟前停住脚步,遗传自秦王的高个子,他远比同龄人高上几寸。
“区区几个庶族,父王不值得为他们动气。”
秦王两道浓眉皱起,显然不满儿子的嚣张跋扈,淑妃此时笑着说:“炫奕不是最不耐烦三清道观?”
“在京城无趣得很,母妃让我陪伴父王。”
说着话,秦王世子略带几分轻浮的眸子环顾四周,向脸红红扑看向自己的女郎展露笑颜,女郎们越发露出爱慕之色,“三清道观也不都是刻板的道姑,瞧着比京城自在,也省得见玉师傅那张刻板的脸。”
“李炫奕。”秦王冷哼,“不得对玉师傅不敬。”
“知晓,知晓。”
面对秦王的愤怒,李炫奕很快躲到淑妃身边,扬起笑颜:“娘娘。”
淑妃有瞬间得错愕,含笑道:“此时记起本宫来了?上次让你入宫于我作画,偏偏推三阻四的。”
“那日母妃微恙,我在她床前侍奉,何况娘娘的画技极好,我岂敢在您面班门弄斧?”
“但凡有人说你总是说出一番的道理,偏就让人奈何不得。”淑妃亲昵的戳了戳李炫奕玉样的脸颊,看向秦王,“玉师傅着实刻板,炫奕风流不羁,陛下是极爱的,总是说他学了赵王,将来有是一位名扬天下的才子名士,他这摸样,爱煞旁人,偏就秦王你白看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