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太子后,良娣她冠宠后宫(48)
萧绾妤可不管别人如何想,她只管乖巧应声,顺便叮嘱道:“殿下也要注意歇息。”
男人低应一声,又吩咐她的婢女们务必好好照顾她。
俞氏特意精心准备了这么久,想要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反而被魏胤珩冷落在一旁看着他们两人浓情蜜意,气得她猛扯手中的绣帕泄愤。
心里气归气,她面上可不显露出来,她强颜欢笑,柔声细语道:“殿下,妾身亲自给您炖了鸡汤,妾身让人送去书房给您可好?”
“不用,孤没时间喝。”
魏胤珩低头扫了她一眼,语气淡淡道:“这身装扮不适合你,你身边若是没有适用的婢女,可禀明太子妃为你安排新宫婢。”
话音未消,俞氏脸上勉强的笑容彻底挂不住了,僵硬的垂首应是。
“起吧。”萧绾妤嘴角微微上扬,柔声吩咐宫人起轿辇。
看足了好戏的女眷看魏胤珩已经坐上轿辇,自然也不会多留,或坐上轿辇或步行离开,只留下气得跳脚的俞氏。
……
夕阳西斜,温润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楹照在宽大的罗汉床榻上。
内室之中,睡了一觉醒来的萧绾妤,正闭着眼睛舒服地享受青萝的捶背捏肩。
“主子,吃食摆好了。”青黛温柔的声音响起。
萧绾妤闻言,睁开双眸抬手让青萝扶她起来。
青黛过来帮忙穿鞋,柔声询问 :“主子,小厨房备了不少菜,要不要给殿下送些吃食过去?”
“可,分些吃食送过去吧。”
青黛应声下去准备了。
宽大的书房内坐了七八个朝臣,康王、户部尚书郑泰,郑峋,裴菀沁父亲裴少傅、萧知禹、萧知章,以及东宫属官詹事卢宗庚,少詹事贺泉,太子司直安贯驰等人。
今日商议是乡贡一事,除了相关人员外以及太子亲臣外,为免走漏风声,其余官员都未能来。
秋猎出去一趟再回来,乡贡一事果然有了新的进展,康王遣出去的人带回了消息,他与郑泰联手,还真让他们查到了证据。
康王朗声道:“三皇兄,我派人去的人果然在河南道汝州乐安县查到了突破口……”
康王查到的突破口是汝州的贡士,名唤徐羡林。
此人与大多数贡士的不同之处在于,别人是冒籍贯取解,而他是被人顶替籍贯姓名取解。
每州、府贡士人数名额有限,想来是因为汝州的乡贡名额满了,这才让人冒名顶替了他的籍贯姓名。
徐羡林祖父是前朝京官,后来因为战乱家道中落,全家迁往汝州,据他的同窗好友所言,他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能再延续祖辈的兴盛。
他好不容易中了贡士,却在取解的前一个月,被人污蔑莫须有的罪名送入大牢。
待他家人散尽家财把他捞出来时,他才发现自个已经被人冒名顶替赴京赶考。
听完来龙去脉的魏胤珩发问:“那冒名顶替他的是何人?”
话落,郑泰朗声接过话,“启禀殿下,顶替他的人真名唤彭何君,如今在秘书省任校书郎,其父乃是汝州录事参军彭清雷。”
“此人是何出身?”
郑泰继续回道:“回禀殿下,“徐羡林”是进士及第,另外我们查到他与鸿胪寺邱少卿家嫡女有婚约在身。”
本朝官员,若仅仅是进士及第出身的话,正常需“守选”才能入仕,更别说任校书郎一职。
需知校书郎品阶虽小,可只要一任此职,那便是平步青云的开始。
也是因为“徐羡林”的出身与任职,让他们安插在吏部的人对他起了疑心。
既然有所怀疑当然要彻查清楚,康王的人与郑泰的人京内京外分头行动。
京内这里查到徐、邱两家的婚约,他们本以为是邱家在替“徐羡林”打点官场,那“徐羡林”进士及第能立马任命校书郎也是情理之中。
得亏他们的人没有敷衍了事,还是在京外细细侦查一番,还真的让他们查到了徐羡林被人冒名顶替取解赴考一事。
詹事卢宗庚闻言,幽幽开口:“所以,彭何君不仅冒名顶替徐羡林赴考,还要顶替了他的婚事?”
“徐羡林”高中,两家去岁已经择好良辰吉日,年底便要完婚,如今离婚期也就剩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郑峋微微颔首,接过话:
“不仅如此,据我等查到的资料,徐羡林多年来一直惦记着他的未婚妻,如今他的籍贯、未婚妻被夺,他应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徐羡林年幼时便在长安居住,他与邱家女年幼时多有来往,两人的婚事也是两家长辈定下的。
他寒窗苦读十余年,除了振兴家族兴盛外,也渴望能金榜题名匹配得上他的未婚妻。
郑峋继续道:“徐羡林同窗交代他本人已经在来盛京的路上,只是我们的人尚未寻到人。”
他们前几日在汝州得到消息后便赶忙传回来,这几日一直在沿着返回长安的水陆两路寻找。
坐在书案后的魏胤珩闻言,面容沉凝了下来,白玉般的指尖轻敲桌面,吩咐道:“抓紧时间,务必在他进京之前寻到人。”
徐羡林是重要的证人,他若是孤身出现在长安城内,定会有危险,所以他们需得在彭何君等人前寻到他。
“此外,邱家那边也要细查。”
话落,屋内众人应声。
徐羡林是他们的突破口没错,可案子牵扯人太多,光一个贡士根本不够用,他们得多查些人,揪出的人越多,他们的胜算就越大。
结束了徐羡林的话题,还有其他有嫌疑的贡士尚未商议,魏胤珩看了眼天色,俊美的脸上挂上温柔笑容,让众人先一道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