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329)
丁小兵道了谢,就急忙找猫蛋狗蛋去了,他得问问这兄弟俩,当初是咋取名字的?为啥他们的名字如此有趣?
自行车修理铺外边排长队,里边儿却没什么人,姥姥招呼婆媳俩坐下,就拎起铁皮炉上的大茶壶给她们倒水,又问她们怎么找过来的?
绿皮火车一向不大准时,一般都是晚点,晚几个钟头,甚至一两天的都有。
何桂枝婆媳坐的这趟车,却偏偏是提前了,而且足足提前了四个钟头。
下了绿皮火车,被人山人海簇拥着到了出站口,婆媳两人的脑袋就懵了,俩人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幸亏何桂芝手里紧紧抓着字条,这字条还是老队长提前写信告诉他们的,上边写着元妮家如今的地址。
靠着这个字条儿,一个好心的同路人带她们上了公交车,可惜刚从公交车上下来,字条就找不着了。
所以二人只能猫蛋狗蛋瞎问着,没想到还真找到了。
“多亏了好心人,要不然我俩还在火车站蹲着呢。”何桂枝十分感慨。
“你们都到公交车站了,大差不差,肯定能找到,你们还没吃饭吧?我给你们热点饺子。”
“不用不用,那么隆重干啥?我们随便啃口干粮就行。”
“不隆重,我们中午也吃这个。”
蒸饺是白菜粉条豆腐馅儿的,搁在锅里一热就可以吃。
吃饱了肚子,又赞叹了一回姥姥家的好生活,何桂枝婆媳这才小心翼翼的问情况,“隔壁是啥店?咋那么多小人书?城里兴这个啊?”
姥姥就把小人书店的情况给介绍了一下,“妮儿说了,怕她姥爷闲不住,所以给找个轻省的活干着。”
这也是元妮儿的真实想法,早在开小人书店之前,她就跟姥爷说好了,要是小人书店生意好,就让姥爷把早起收垃圾的活辞了,起早贪黑的,实在是太累了。
“妮儿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对了,那这个店是干啥的?我看像是修自行车的,咋那么多人修自行车呢?”小霞盯着窗外的人群,很是感兴趣。
姥姥又笑着把这个店铺介绍了一下,“看见自行车前边的车筐了吗?那就是你家大勇编的。”
编制这样的车筐只需少量的竹片和铁丝,成本不过几分钱,加上手工之后,就能以一块两毛钱的价格卖给四舅舅。
小霞立刻就激动了,“城里钱这么好挣啊,我也会编竹筐,我能帮着大勇一起编吗?”
“能呀,大勇正愁没人给他帮忙呢,等明年夏天,你俩还可以编席子,这玩意儿在城里好卖着呢。”
姥姥说着,把碗筷收起来,准备用开水烫一下,何桂枝赶紧抢过来,利索的把活做了。
按照姥姥的说法,老队长和陈大勇父子两个在城里过得不错,怪不得城里医院那么贵,两父子也从没说过要回去的话。
何桂芝在心里盘算着,等下她得好好问问老头子,自己也干点啥活才行。
招待了何桂枝婆媳,姥姥就说还得去小人书店盯着。
这婆媳俩对城里生活充满了好奇,一个留在了自行车铺帮忙,还有一个跟着姥姥去了小人书店。
忙活了一天,直到天黑透,两个铺子才关门。
就这还有些小朋友舍不得走。
“明天早上8:00书店就开门了,到时候你早点过来。”姥爷笑呵呵的说。
“爷爷,这本书你一定要给我留着,不要借给别人。”小朋友正看到关键环节,还舍不得放下书呢。
“行,我不借给别人。”
不得不说,小孩的钱真好赚。
收工以后,姥姥热情的邀请老队长一家人,“到我家去坐坐,让老四媳妇儿给你们做点好的。”
小霞刚要答应,就被陈大勇拽了一把,后者抢着说道,“婶子,不用了,忙一天了,你们也早点休息吧。”
城里跟乡下不一样,他们一家四口,啥都要靠着元妮家,可不能没有眼色。
人家新店开业,忙一天都累了,这时候咋能上门打扰?
只剩下一家四口了,何桂枝这才兴奋的问老队长,“当家的,陈家老四一天能挣多少钱啊?”
何桂芝这一天都在自行车修理铺,她看得清楚,四舅舅收钱的黄挎包都被装满了。
第290章 教妻
听老伴儿这么问,老队长立刻板起脸来,他还是了解自己妻子的。
何桂枝常年生活在农村,眼皮子有点浅,可这毛病不能带到城里来啊。
“你问这干什么?不管人家挣多少钱,都是人家凭本事挣来的。
大勇能来城里看病,人家帮了不少忙,啥该问,啥不该问,你心里得有个数。”老队长严肃的说道。
何桂枝被自己男人吓了一跳,“我就是问问,咋,问都不能问?那么一大包钱呢……”
陈大勇说道,“娘,怪不得我爹说你,你咋不问我病情咋样?”
婆媳两个进城是为了看病人,最先关心的,应该是陈大勇的身体状况,可何桂枝却问别人挣了多少钱,这方向明显是偏了。
何桂枝低头,老脸有些红,“我不过就是问问,大勇,你最近身体咋样?”
陈大勇叹口气,慢慢的说了起来,一期治疗已经结束,他顺利出院,“但一周还要做两次透析。”
“做一次透析得多少钱啊?”小霞已经意识到,做治疗是很烧钱的。
得知了医药费之后,小霞和何桂枝都差点儿迈不动步了,怎么会这么费钱?
何桂枝几乎要打退堂鼓,“咋这么贵啊?就没有便宜点的中药吗?咱们找个好大夫,抓些中药回家吃,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