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缠绵意:疯批太子他不禁撩(309)

作者: 姜似 阅读记录

仅仅几月过去,沈治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鞭子就要抽到自己身上,他大呼一声道:“宋知行,你可知我是谁!也是你能打的!你当真以为你们宋家大过天去了吗?”

宋知行不予置否,偏头看着已经不敢下手的衙役,笑道:“打啊,就这点出息?出了事算我的,给他留半条命,即可。”

话毕,衙役一下子便有了主心骨,扬起手中的长鞭,鞭子将风划开了一道口子,“簌”得一声落在沈治身上。

沈治月白色的长袍立马见了红,后背火辣辣的痛!痛的几乎要烧起来。

沈治强忍着剧痛,痛得全身直抖,脊梁似乎都要断掉,也不愿在沈叙面前哼出声来。

第四鞭落下,风声鹤唳,沈治实在支撑不住,脚下一软跪在地上,耳边传来宋知行透着狠厉的声音。

“三皇子殿下可还受得住?受不住也没什么,到了大理寺嘴硬的犯人,都会这么一遭,若是三皇子继续说些不该说的,就不是几鞭子这么简单了。”

宋知行摆弄这着手上的佛珠,淡淡道:“三皇子殿下有所不知,当初崔家遗孤,他们也是本官审的,嘴硬的,本官早就将其活活打死了。”

沈治一怔,崔家事变他是知道了,虽然那时候崔老爷子已经被沈叙斩杀,可是崔家头上的是太后,那时候太后大权在握,可是崔家却连一个独苗都没留下,那时候他还在纳闷,为何太后没有保住崔家的最后一点儿血脉,如今看来,不是太后没出手,而是宋知行先下手为强,将崔家人杀了个干净!

看着宋知行眼神中微微的冷意,沈治全身一颤,宋知行连当初的太后都不怕,如何还能顾及自己这个本就不受宠,如今更是被贬为庶人的皇子?

沈叙早就他知道此事,当时听说,也觉得宋知行颇为大胆。

那时候崔老爷子眼看着景元帝已经容不下他,在崔府大骂景元帝,被沈叙斩于刀下,他的大放厥词,当时在场的人皆能作证,崔贼死有余辜,可是仅存的崔府血脉呢?

历代帝王都不是心慈手软的人,景元帝也不是,景元帝的本意就是全部处死,可是耐不住太后那边死缠烂打,誓要保住崔家最后的一点点血脉也好,为此甚至不惜与景元帝分庭抗争。

沈叙还记得,太后党羽痛心疾首,在朝堂上大呼崔家之人的功绩,崔家祖唯开国皇帝马首是瞻,立下创世之功,希望景元帝念在那时,莫要赶尽杀绝。

那时候太后寻了个机会,将宋卓派往姜水,以防这宋卓出来搅局,谁知道走了个宋卓,来了个宋知行,直接在朝堂上将太后党羽骂的狗血喷头,说他们是走狗,主人指东,便不敢走西,没有文人风骨,还不如脱了那身官袍,回家种地去。

听得景元帝险些笑出声来,竟是没想到,宋卓这个嫡子,颇有宋卓当年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的影子。

然后当天,宋知行就给景元帝来了个大的。

当时沈叙也被景元帝传唤到御书房,父子两个上一刻还被太后一党缠斗的心烦意乱,下一刻便听听到刘公公禀告说,崔家男丁已经尽数死在大理寺中,起因竟是因为一个肉包子,宋知行先是将男丁们集合在一起,不放一点儿吃的就是苦苦饿着,在第五日的时候,直接名命人丢了两个肉包子进去。崔男丁闻到气味,顷刻间被刺激的红了眼,不禁自相残杀起来,最后打的打死,饿的饿死,竟是一个都没活下。

第276章 他这么小,他不能犯错嘛?

闻言景元帝瞬间茅塞顿开,连道三个“好”字,可表面样子还是要装一装,便命人去寻宋知行问责,可宋府的人说,宋卓那里出了些差池,宋知行早就在出事前,得到宋卓的家书,前往姜水了。

回想那次,沈叙不免觉得宋知行太过大胆,可是又不得不承认,这人的确解了景元帝的燃眉之急,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

太后被宋知行这出先斩后奏打得措手不及,当她还在苦苦求人在大理寺善待崔家孩子的时候,崔家子的尸体已经被运出京都,到了乱葬岗。

太后大怒,明知道是宋知行搞的鬼,可是偏偏事发的时候,宋知行不在京都,加之崔家儿郎的死因太过……

并不是被人害死,更不是如崔家先人,宁折不屈,而是自相残杀,竟然还是为了两个肉包子。

太后也是崔家嫡女,实在是没脸向他们讨要公道,愤愤不平的党羽们刚想以此说事,来治宋知行的罪,就会被沈叙的幕僚们以崔家子争包子时穷凶极恶,看着丝毫不输崔家先祖,死了倒是可惜,若是扔在战场上,准能吓得西陌人屁滚尿流,引得朝堂哄笑。

太后党羽们颜面尽失,不再言语,在宋知行回京后,太后一党再度在朝堂上问责,质问宋知行为何苛待崔家子。不然怎会因为两个包子,就令他们失了分寸。

结果宋知行两手一摊,主打的就是一个不知道,说他是大理寺卿没错,可谁规定着,大理寺卿连犯人的伙食都要管?他平时已经很忙了,已经无暇顾及,谁知是出了什么差错?

沈叙简直要听笑了,犯人五天半粒米都没见着,说不是他这个大理寺卿的手笔,谁能相信?

可宋知行就是理直气壮,没理也要硬三分。

前有宋知行睁眼说瞎话,后有宋卓痛心疾首,在朝堂上替与他的嫡子开脱。

他还这么小,他知道什么?大理寺那么大,他怎么管得过来。

他就不能犯点错嘛?

好嘛,大臣们目瞪口呆,这是犯点儿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