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揽流光(126)

崔云遥哼了一声,快步走了。

等她走了,夏妈妈才道:“看来三小姐同四小姐关系越来越差了。”

崔云昭道:“她同四妹妹都是二婶娘的女儿,年龄相仿,会比较也在情理之中。”

往前走了没多一会儿,就到了西苑的月亮门。

崔氏的老宅占了这一整片,不过百年下来,因为不停繁衍,最终留下来的主支正宗只住在老宅的最中央。

其余西苑和东苑,以及后面的一小片北苑都是旁支住处,彼此之间虽有门相通,却已不算成一家。

更早的旁支早就搬离这条巷子,说是崔氏,已经不算熟悉了。

听乐堂就在西苑。

月亮门边也守着一名小厮,他见崔云昭过来,先是愣了一下,才犹豫地说:“二小姐?”

崔云昭点头,知道这小厮不认识自己,便道:“我去三堂叔的听乐堂拜访。”

小厮便忙取了钥匙开门。

她以前几乎不来西苑,小厮开了门后,她还问了一下路,然后才进了西苑。

同崔氏正宅相比,西苑看起来更陈旧古朴一些,有一种岁月的年华浸润。

青石板小路上还有积雪,显然两边不怎么来往,小厮们便也没有打扫。

崔云昭一路往前走,顺着小径绕过花园,在夏妈妈的指引下来到了听乐堂。

夏妈妈也就来过一回,能记得后面的路倒是不易。

听乐堂是个小院落。

正中间是一栋二层的小楼,边上另外还有两处跨院,看起来典雅又温馨。

崔云昭这边刚一出现,等在门口的小丫鬟便忙通传:“三夫人,昭小姐到了。”

两边已经不一起序齿了,所以称呼崔云昭只能以名字来区分。

听乐堂的堂屋里,三堂婶笑着从里面大步而出。

她道:“贵客,贵客啊。”

崔云昭也跟着笑了一下,上前两步握住了三堂婶的手:“三堂婶,是我打扰了。”

三堂婶就不乐意了:“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做什么?霆郎去上课了,一会儿回来,岚儿在跟着她嫂子处理庶务,我没叫她分心。”

崔氏的女子一样要去族学上课,只不过课业相对男子要少一些,男子课业逢十休一,女子则逢八休一,遇到了月事也可请假。

今日正好轮到崔云岚休日。

崔云昭先谢过三堂婶的用心,然后就对着夏妈妈摆手,夏妈妈就上前,从袖中取出一个檀木盒子。

三堂婶愣了一下,立即就冷了脸。

“你这是做什么?若是回一趟家就要送礼,我要生气了。”

崔云昭笑着挽住她的臂弯,语气轻柔又温和。

“三婶娘,你误会了,”崔云昭道,“你看我也没拿旁的礼物,就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听说堂嫂有了身孕,便想着我那里有一块白玉如意扣,便想着送过来当贺礼。”

崔云昭这般说着,直接打住了三堂婶的话。

“三堂婶,不会不给我这个面子吧?”

三堂婶垂眸看了看她,见她眼眸明亮,落落大方,想了想,便也干脆道:“那就替小娃儿多谢你。”

崔云昭这就笑了。

两个人正说着话,过去通传的丫鬟就回来了。

跟在她身后的,还有两个人。

其中那个跑在前面的小姑娘一看到崔云昭,眼睛立即就亮了。

她难得没那么拘束,也不再扭扭捏捏,反而大方往前跑来,一头扑进了崔云昭的怀中。

“阿姐,我好想你。”

同十几日前相比,崔云岚的变化很大。

她不再瑟缩,不再胆怯,脸上也没有了那种恰到好处的端庄。

那都是强撑着给外人看的。

似乎只有这样,旁人才不会说她不像崔氏女。

崔氏女似乎是荣誉,却也是无数生在崔氏的女儿们的束缚。

崔云昭一把抱住妹妹,看她眉宇间的郁气消散了,整个人也开朗起来,心里十分开心,也无比感激三堂婶。

她看向后面慢慢踱步而来的女子,对她笑:“六堂嫂,恭喜你。”

崔方明在这一代的旁支中排行第六,不过家中人一般都唤他明少爷或者明堂哥,他刚行弱冠之礼,娶妻伏鹿姚氏,就是这位六堂嫂。

在中原一代,虽然经历了多年战乱,但世家大族依然能屹立不倒。

伏鹿姚氏并非四大家族之一,却也是书香门第,尤其这位堂嫂,是个性格爽朗的女子,听闻三堂婶一眼就看中了她。

婆媳两个性格一模一样,都是直爽的性子,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争执,所以听乐堂总是很和睦。

崔云昭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如此看来,把弟妹托付给三堂婶是最正确不过的。

姚欣月比崔云昭大两三岁,大抵做了母亲,面容比往日要柔和许多,走路也慢条斯理的,显然很重视腹中的骨肉。

她也同崔云昭见礼:“见过昭妹妹。”

另一边的崔云岚就趴在长姐的怀中,撒娇似得不肯起来。

三堂婶招呼众人坐下,又让丫鬟端了银耳莲子羹来,才笑道:“岚丫头特别乖巧懂事,可比你堂姐要懂事多了,我同你叔父都很喜欢她。”

崔云岚就是需要旁人这样不断夸奖她。

只有这样,她才能一直是愉快的,积极去做每一件事。

果然,崔云昭注意到,崔云岚虽然红了脸,却也低着头偷笑。

以前在正宅那边,无论他们做什么,贺兰氏总要阴阳怪气一番,日子久了,崔云岚就不敢再多做任何事了。

她怕出错。

崔云昭看向三堂婶,非常诚恳:“多谢三堂婶,多谢六堂嫂,感谢你们的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