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揽流光(198)

“我看着老太太一时半会是能撑住的,时间久了,怕也要闹。”

“不过那位木婆子有些手段,能制得住她,以后还是得想些法子。”

霍檀点点头,他笑道:“母亲放心,我心里明白。”

有些事他不方便同母亲讲,只能含糊:“以后给祖母换了大院子,多添置几个仆从,她自然就高兴了,能待的住。”

林绣姑想了想,觉得也行,便道:“那就辛苦你跟皎皎了。”

娘几个说了会儿话,霍檀和崔云昭就回了东跨院。

热水已经烧好了,崔云昭先去舒舒服服泡了个热水澡。

等她洗干净了,换了一身干净的里衣蜷缩在罗汉床上,觉得整个人都舒坦了。

霍檀比她洗的快。

等两个人一起坐在罗汉床上,霍檀便用小火炉慢慢烧着茶。

“今日吕将军赏我的茶,说是叫祁红,很香,我来煮给娘子吃。”

崔云昭本来半眯着眼,听到这话,她便睁开眼看向霍檀。

“疏通河道的事情,郭节制答应了?”

霍檀挑了挑眉,一点都不意外。

他盘腿坐在罗汉床上,大马金刀,姿势洒脱,但煮茶的动作却非常标准优雅。

一看就是熟手。

“昨日郭节制就回了信,让吕将军全权负责此事,还特地表彰了吕将军,跟信送来了的还有特地赏赐的年礼。”

这很给吕继明面子。

郭子谦手底下那么多防御使,团练使,年关底下能被这样封赏的,怕只有吕继明一人。

吕继明当然很高兴。

霍檀手里这红茶,大概也是郭子谦赏给吕继明的。

这位吕将军倒是知道谁才是福星。

霍檀不用崔云昭问,便直接道:“郭节制的意思是,眼看就要越来越冷,岐阳那边的术士算星斗,说大约还有五六日就要落暴雪,让吕将军赶紧派人把流民归拢起来,让他们去河堤边做窝棚。”

窝棚好做,一般只要木料做桩,茅草为盖和墙,河滩上因为积淤多年,荒草丛生,木料也有不少。

一边清理一边做窝棚,五六日就能起一片屋舍。

看来,郭子谦以前一定来过长安渠左右,仔细看过这一代的地形。

既然看过,以前肯定有过这样的想法。

只是河渠不好清淤,又牵扯伏鹿的河道,所以多年来郭子谦一直没有行动。

今年的大雪和越来越多的流民,给了郭子谦最好的借口。

今上本就是军户出身,慈悲为怀,最看不得百姓受苦,郭子谦肯定直接绕过了天雄节度使封铎,上书给了皇帝陛下,得到了答覆才直接下令吕继明。

这样,封铎即便反对,也不可能违抗圣命。

崔云昭想到这里,顿了顿才道:“吕将军可有在军报中提你?”

霍檀淡淡道:“吕将军贵人事多,自然是不记得的。”

就是没有提,这个功劳吕继明独占了。

这也很有意思。

霍檀是个光明磊落的人,这个方法是崔云昭提出,他跟吕继明说的时候,就强调过是家中娘子给的意见。

还特别说崔云昭担心流民,特地翻阅书籍,想到了这个方法。

霍檀都可以提自家娘子,一点都不觉得丢面子,但吕继明却完全把霍檀忽略了。

崔云昭抬起眼眸,看向霍檀。

霍檀却洒脱一笑。

他把煮好的茶倒入茶盏中,往崔云昭面前轻轻一推:“有没有名字不足挂齿,至少这一碗茶,我们们品尝过。”

“流民也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冬日了。”

第73章

崔云昭端起茶杯,看向他:“敬天下。”

霍檀便也端起茶杯,同她碰了一下:“敬苍生。”

两个人吃了茶,霍檀就说:“这茶确实不错,明日我去寻吕将军,把剩下的茶都要来。”

崔云昭笑了一下,说:“有郎君这样的属下,吕将军应该高兴的。”

霍檀肯要茶,就是把这事揭过,表示自己不介怀没有被署名的事情,算是给吕继明一颗定心丸。

霍檀做事,从来都是滴水不漏。

两个人吃了会儿茶,霍檀便继续说:“安顿流民的差事,吕将军已经安排给吕子航和岑长胜了。”

既然军报上并未写霍檀的名讳,那么这个差事自然也不可能交给霍檀,从一开始此事就同霍檀无关。

“这样也好,”崔云昭道,“如今天寒,还是军营里舒服一些,既然有些人愿意要这功劳,便让他们要去,咱们自过自己的。”

她知道霍檀心胸豁达,却也还是宽慰了一句。

霍檀却说:“这不是我的主意,也不是我应得的奖赏,我只是替娘子不值。”

崔云昭愣了一下,旋即便笑了。

“我并不在意。”

霍檀点点头,又给她倒了一碗茶。

“你可以不在意,但我要替你在意。”

崔云昭抬眸看向霍檀。

从新婚那日开始,崔云昭同霍檀说的话越来越多,随着岁月流逝,秋去冬来,两人越发熟悉起来。

尤其是这些时日,两个人几乎是无话不谈的。

每到了傍晚时分,两人坐在一起吃茶谈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

崔云昭此时才发现,原来的自己并没有用心去了解霍檀。

而霍檀,似乎也没有认真了解过她。

上一世的两个人,就在沉默寡言里度过了四年,后来聚少离多,最终崔云昭放弃了这一段沉默的婚姻。

重新来过,崔云昭才开始慢慢了解霍檀。

慢慢知道自己的夫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从过往的规矩枷锁里跳出来,活成她自己应该有的样子,而霍檀,似乎也更喜欢这样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