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鬓乱:惹上奸臣逃不掉(661)+番外

作者: 三尺锦书 阅读记录

柳云湘不放心小五,去靖安侯府探望,这丫头精神头倒是好,只是有些黏她,一直往她怀里靠。

“三娘,要是再来一世就好了,我不做靖安侯府的姑娘了,我给你当女儿,可好?”

柳云湘揉了揉小五的头,“不用再来一时,你就是三娘的女儿。”

小五扑哧笑了,“可三娘也就只比我大几岁而已。”

柳云湘观察小五神色,见她笑着,似乎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真要遇到了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三娘。别忘了,三娘是镇北王妃,一定能帮上你的。”

“我长大了,我能自己处理一些事了。”

“你还小。

“也就三娘和师父觉得我还小。”

柳云湘还是担心,“你师父日日念叨着你,你还是回药堂吧。”

“过几日吧,我在家陪陪祖父。”

见小五这般懂事乖巧,柳云湘也不说什么,“行,但要记住,遇到事一定要告诉三娘。”

小五笑,“我知道了。”

柳云湘从靖安侯府出来,先去了灵云粮铺,镇北的秋收已经结束,张琪说今年收成不错。

“你先备下三万石交给镇北军,他们有一万军力在南州驻守,只怕入冬前回不去,而朝廷定然会克扣他们粮饷,这三万石当是补充的。”

张琪点头,“我这就安排。”

“还有我之前给裴小侯爷去信,让他帮忙准备一万件棉衣,他已经准备好了。这次往北金送货,你多安排一些人手,将这一万件棉衣带回来,放到雁归城交给魏将军就行。”

张琪面露困惑,“可魏将军那边说他们并不缺棉衣。”

“让他守着,今年冬天会用到的。”

张琪不解,但还是应下了。

从灵云粮铺出来,柳云湘巧不巧的看到了那阳国公府三夫人程氏,她心思转了转,朝着那程氏走过去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 元卿月怀上了

那程氏进了药材行,柳云湘走进去时正听到她身边的婢女跟备药的伙计说了一句:补肾壮阳的药草,你多拿几样过来。

于是那伙计将肉苁蓉、蛇床子、锁阳这些都摆了出来。

她是怎么想的,拿这些给自己夫君补,然后让他有精力去祸害别的女人?

“这几样能混到一起补吗?”程氏问。

那伙计瞪大眼睛,“当然不能,补也要循序渐进的,夫人切不可急躁,不然补不上来还会损耗身体。”

程氏淡淡道:“这男人啊,年纪也不大,这么就不中用了。”

柳云湘听到这话,脚步顿了一顿,这才走上前去:“三夫人。”

程氏转头见到柳云湘,笑道:“王妃,好巧啊,您也是来买药材的?”

柳云湘摇头,“我是在街上看到三夫人,特意追你过来的。”

“这样。”程氏眼眸一转,“咱们去对面的茶楼说话吧。”

“好。”

来到茶楼,柳云湘在程氏对面坐下,等送上茶来,她亲自倒了一杯,送到程氏手里。

“多亏三夫人,我那侄女才能平安归家。”

程氏一副不解的样子,“王妃这话什么意思?”

柳云湘笑,“三夫人请用茶吧。”

“我什么忙都没有帮上,可不敢喝这茶。”说着三夫人将茶杯放下了。

柳云湘叹了口气,“我那侄女虽然回家了,可对这些天的发生的事,却是语焉不详,似乎隐瞒了什么,我着实是担心她。”

说着,柳云湘扫了三夫人一眼,“三夫人那日特意等我,将消息透漏给我,定是出于好心,不想看到一个小姑娘被害,是吧?”

三夫人仍是摇头,“王妃想多了,我那日不过胡言乱语了两句,并没有透露给您什么消息。”

“那薛和风想来害过不好女子,这样的人,值得您继续袒护吗?”

“他是我夫君。”

“他是畜生。”

程氏摇头苦笑,“他是什么样的人,我并不在乎,但我们是夫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至于您的侄女,既然她平安回家了,这便是天大的好事,您实在没有必要刨根问底。”

程氏什么都不肯说,柳云湘再追着她问也没用。

这时楼下传来一阵马蹄声,柳云湘循声往下望去,见一队人马自城门那边疾驰而来,而领头的是魏书意,他这是从南州回来了?

柳云湘又往后瞧了瞧,没有看到祝清嘉,他应该是带兵留在南州了。

南州之乱断断续续打了三年了,南州的兵力几乎耗尽,如今战乱平了,便面临着留下哪一队人马驻守南州的问题。

如今在南州有镇北军,有祝清嘉的中原军,还有陆长安的定西军,三路人马争这个地盘。落到谁手里,必定还要招兵买马,军力会一下提升很多。

当然,朝廷会逐步在充盈南州地方军,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三年五年的说不好,但这期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而上官胥调魏书意回来,他是皇上跟前的太监总管,也是他安插在皇上身边的眼线。

回到王府,柳云湘没想到皇后竟然来了,还在府上等了她快两个时辰了。

“皇后把元卿月带来了。”谨烟等在府门口为的就是跟她说这个消息,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柳云湘脚步顿了一顿,“看来她是给元卿月撑腰的。”

自长公主和定远侯老夫人给元卿月撑腰没有成功后,这元卿月就一直住在兰园里,无声无息的,想着她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便将她抛之脑后了。

没成想,她又冒出来了。

“殿下呢?”

“殿下伤差不多痊愈了,今早去了官衙。奴婢让小厮去官廨告诉他皇后来府上的事,可小厮回来说殿下不在官廨。那边说衙门这几日没接到案子,十分清闲,殿下去点了个卯,便出去了,不知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