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鬓乱:惹上奸臣逃不掉(779)+番外

作者:三尺锦书 阅读记录

老亲王不由的擦了一把冷汗,怎么越聊越放肆了,而见柳云湘一脸镇定,他只得朝她使眼色,让她赶紧把话题转回来。

“往年国库征税银,很大一部分来自南州,南州农业、陶瓷业、茶业、造船业、织锦业等等都很繁荣,由此而产生的税银让国库一直充盈。而随着南州战乱,各行业急速衰退,而到如今战乱平息了,可各行业恢复却很缓慢,甚至没有起死回生的迹象,皇上您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皇上瞧着面前口若悬河的女子,轻嗤了一声,“朕倒是想听听你怎么说。”

柳云湘默了一下,道:“朝廷没有制定促使各行业恢复生机的政策,因而对朝廷对行业缺乏信心。没有领头人,人人都畏首畏尾。三年战乱,死伤无数,人力缺失。”

皇上眯眼,“不过是几句空话罢了。”

柳云湘沉了一口气,道:“臣妇想重振江南织锦业,以扬州为中心辐射周围州县,建一条集织锦制造和交易的集市,并设立织锦协会。不出三年,江南织锦业必定遍地开花。”

柳云湘说完,上书房内静了。

许久,老亲王抽了一口气,“皇上,其实我们今日来就……就是来……喝茶的。”

真不是来吹牛的,还是吹破天的牛!

皇上摆手,示意老亲王闭嘴,“在朕面前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坑,说大话与欺君乃是同罪。”

柳云湘镇定道:“臣妇没有说大话。”

“你说充盈国库?”

“江南织锦协会建立后,臣妾保证第一年向朝廷交税银不低于十万,第二年不低于二十万,第三年不低于三十万,连年累加。而且织锦业一旦繁荣起来,其他陶瓷业、茶业这些行业,必定也会跟着繁荣起来。届时可就不是这几十万两了,充盈国库也不过三五年。”

皇上靠向身后座椅,右手瞧着桌面,垂眸思量着柳云湘这话。

“朕只听到你第一年会给国库十万两,第二年给国库二十万两,第三年给国库叁拾万两,连年累加。”说到这儿,皇上看向柳云湘,“朕没听错吧?”

柳云湘抿了抿嘴,显然皇上并不关心织锦业能不能振兴,不关心江南能不能恢复繁荣,他只看到了钱。

这点格局,真说不上大。

“是,臣妾说的,臣妾也能保证,若没有这个数,愿意倾家荡产来补足,请皇上……”

“哎哟哟,头疼!头疼!”不等柳云湘说完,老亲王扶着额头嚷了起来,还一把抓住柳云湘袖子,“侄孙媳妇,快扶着我。还有皇上,我们就先出宫了,这头实在疼啊!”

“叔公,朕也头疼!”皇上沉眸,继而一笑,“可老七媳妇送上了一剂良方,您总不能不许朕接下吧?”

“她一个小女子……”

“口气挺大,朕听着也舒服。”

这下老亲王没话说了,毕竟这海口是柳云湘夸下的,而她还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惹上大麻烦了。

倾家荡产啊,这两口子以后只能吃糠咽菜了。

“臣妇手上有一些产业,可暂时凑出银子来投入江南织锦业,将这条织锦集市先建起来,只是仍面临两个困境。”柳云湘道。

皇上抬手,“你说。”

“这第一个朝廷得有态度,织锦业的人看到了,才有信心重振手下产业。”

“什么态度?”

“最直接最有诚意的那就是减税。”

“减税?”皇上呵了一声,“那你说的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的税银从哪儿来,莫不你镇北王府砸锅卖铁的凑?”

柳云湘笑笑,没有反驳。

皇上点头,“行,你既应承了那些税银,朝廷减税还不影响,何不做出个姿态来。”

柳云湘舒了口气,“朝廷重设江南织造衙门。”

“可以。”

“江南织锦与西越互市,这条政策要放开。”

“可以。”

如今大荣和西越没有冲突,来年还要联盟,贸易互市一直都有,之后政策也会越来越松。

柳云湘点头,“我要的就是朝廷这样的态度,还有第二条困境,那就是人力。”

“你要人?”

“我要善念营那些人。”

“一群老弱病残?”

“他们好控制。”

皇上眼眸转了转,“说来说去,你不过是想替这些人脱罪吧?”

“臣妇请求皇上放开善念营,将这些人交给臣妇安置。他们都是贱籍,可以通过在织锦坊做工来筹集银子赎身,待赎身后变成平民百姓,一来可以解决善念营的问题,二来也彰显了皇上您的宽容气度。”

“朕倒是觉得肃平王的提议不错,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您也说了他们不过一帮老弱病残,不是虎狼,也不会有后患。既是一帮无用的,倒不如让他们为充盈国库做一些贡献。”

“不过尔尔几万两。”

柳云湘垂眸,“一人一百两赎身的话,臣妇可先付给朝廷,以解决当下棘手的难题。”

第六百九十九章 夫妻同心

老亲王听到这儿,大概明白柳云湘说的利和义可以兼得这话了。

“皇上,将这批人送到西北,倒不如送到江南,西北山高水远的,您看不到,可放到江南,有王妃替您看管,一家人一条心,不等同于还是在您眼皮子底下,不怕他们掀起什么风浪。”

这话倒是说到皇上心坎上了,他本就爱猜疑,确实不大信陆长安。而柳云湘,鉴于对严暮的信任,对她也是有几分的。

“五万两银子,你若是准备好了,随时刻意将这些人弄走。”皇上最后松口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