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福女:手握千亿物资带全家躺赢(437)

作者: 花见月 阅读记录

王海月猜测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

看来这里的处理手段比他想的还要凌厉狠辣。

不过,他不怕这些人交代,因为他们家人的命,都捏在他的手里。

他直接骑着马,一挥手,就要进大门。

大门守卫长枪伸出,将队伍拦住。

“大人,入寨请下马解剑。”

“我家大人乃是御史中丞王大人,骑马进寨理所当然,你们乜阳营地也太傲慢了吧。”

王海月身边一名贴身随从厉声道。

“好笑,哪里来的道理,御史中丞不过是四品官,我们长官是皇上亲封的郡主,犹如王亲的嫡女,营地里还有豫王府世子,王大人竟然骑马带剑入营地,这是大不敬。”守卫不放人,执意挡着。

“郡主?”王海月笑了一声:“你们郡主做了大逆不道的事情,本官正是来处理这件事情,现在永乐郡主已经是嫌疑人,本官还要对她行大礼不成?”

“什么嫌疑人?我们郡主清清白白,还请王大人不要乱说。”

守卫一听脸上来了怒意。

正要发作,孟璃和陆慕走过来了。

陆慕神色如冰,寂静之中带着凌人的威压。

孟璃面带微笑,稳操胜券。

“什么事啊,吵吵闹闹的。”

王海月扫了一眼她的大肚子,女人本来是弱者,一个女人怀孕了,更是让他轻视,觉得可以轻易拿捏。

至于陆慕,现在都还回不去豫王府,一个人形单影只在这里,他怕什么。

“郡主好生轻松悠闲,难道不知道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

第三百八十章 变相承认是污蔑

听到王海月的质问,孟璃笑了:“请问是什么弥天大祸呢,我怎么不知道。”

王海月见她这样云淡风轻的态度,只觉得刺眼。

哼了一声:“本官接到消息,说是郡主这里搜查出了一封谋逆书信,是由郡主亲笔书写,郡主难道想不认?”

孟璃一副恍然的态度。

“正好,这里有人污蔑我,仿了我的笔迹,伪造了大逆不道的信件,说要报给朝廷,营地及时把他们控制起来,正在严刑拷打,要问出他们受了何人指示,难道大人指的是同一件事?”

“正是此事。”王海月颔首:“郡主口口声声伪造,仿了你的笔迹,可真会先发制人,那封信件是不是真是你写的,你作为一个嫌疑人,不能私下定论,还得拿到大理寺和刑部去,再由皇上定夺。”

“王大人,我觉得奇怪。”孟璃脸上的笑意,带上了一抹咄咄逼人的冷意。

“郡主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王海月依旧是很傲慢的姿态。

“就是被绑着的这些人,从其他士兵的军营里搜出了信件之后,他们立刻被扣押了下来,这里也被封锁得严严实实的,一个人都没有离开过。”

“我就想问大人,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王海月被问得噎了一下,随即皱起了眉头:“郡主怀疑我在乱说,这么大的事情,总会有消息泄露出去。”

“泄露出去也要有口耳相传,我们的人已经查出来,当时事发的时候,王大人在三百里开外,这里又进行了封锁,方圆三十里之内没有民居,没有别人,就算有私底下的议论,又怎么会传到三百里之外去呢。”

“难道消息自己长了腿长了脚,飞去了那么远的地方。”

王海月被问住了,脸上带上了不妙的神色。

他嘴硬说道:“就是有人将消息传到本官的耳朵里,你们这么大一个营地弄出,这么大的一件事情,还想瞒得死死的,这可能吗?”

“那么,那个人是谁?大人应该留着做人证吧,请他出来对质。”

孟璃一句话,又让王海月脸色一变。

这就是安排好的流程,哪里有什么人证。

说话都有点结巴。

“本官,本官知道消息就来了,想要将嫌疑人捉拿归案,毕竟这里发生了谋逆犯上的事情,是大事,耽误不得。”

“那大人知道消息就来,和留下一个人证,不算什么冲突的事情吧,怎么偏偏就没有人证,难道是耳边飘来一些没有考证的风言风语,大人就来过问,那未免让人觉得,大人做事糊涂,没有头脑,枉为御史中丞。”

“你!”王海月的脸都白了。

“又或者说——”孟璃仍然是气定神闲的口吻,可是眼里却是冰冷锋藏。

语气陡然一厉。

“大人的耳朵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消息,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人证,是大人觉得时候到了,马上带着人赶来。”

“大人,真的会安排呢。”

王海月瞪大了眼睛:“你这是什么意思。”

陆慕手一挥。

立刻有一队人马过来,加上孟璃留在这里的一百人护卫团,差不多两百号人,把这些人团团围住。

对方的人都变了脸,拔出剑来做防御姿态。

“世子,郡主,本官来查案子,你们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这样对待本官。”王海月怒道:“还不快让这些人退下,要不然,本官在皇上的面前可不会留情面。”

“王海月,你安排了人进来,里通外合,伪造谋逆的信件,以下犯上污蔑本郡主,然后迫不及待带人赶来,就算没有收到消息,连个人证也没有,这也未免太明显了。”

“你太过心急,或者说,太过于小瞧我,甚至都不愿意把戏演得全面,以为这点上不得台面的伎俩,就可以置本郡主于死地。”

青松上前一步,冷冷说道。

“皇上派你到南国巡游,对你委以重任,这是信赖你,可你却这般卑鄙无耻,明目张胆诬陷郡主,看来这需要到大理寺和刑部的跟前好好查一查,看一看王大人是受了谁的指示,好还郡主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