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听到继女心声后,炮灰后娘和离虐全家(61)

作者: 东风识我 阅读记录

“来福哥对你多好啊,女人要惜福,反正春娘都不在了,你还有什么可闹的。”

“......”

大家都劝说梁锦玉跟着陈来福回去,说陈来福人老实又疼媳妇,说她能找到这样的男人要珍惜。

梁锦玉等她们说够了,才摇着头道:“如果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好,大妮娘怎么会年纪轻轻就去世,春娘怎么会跟别人跑了?你们瞧瞧我这脸,还肿着呢,就是陈来福打的!他还威胁我,说要杀了我呢!”

“不会吧?来福兄弟,这真的假的?”

陈来福脸色难看至极,喝道:“你胡说什么,你怎么不说你弟弟也打我了?”

“他为什么打你,还不是因为你先动手了?”梁锦玉反驳,又道,“总之不管是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一年两年,我都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跟你和离。今天在场这么多人就当给我个见证,我梁锦玉若是还跟你回去,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大家听着心里一悚,话都说的这么绝了,看来是真不打算再回陈家。

先前那些还劝和的人,这会儿都没了声音。

梁锦玉也不给陈来福啰嗦的机会,直接拉着梁定方回了屋子。

“砰”的一声关了大门。

屋外闹哄哄的吵了好久,等太阳落山,天都快黑了外面才安静下来。

“阿姐,人都走了。”梁定方透过门缝观察了一会儿,又补充说,“姓陈的也走了。”

梁锦玉不在意的应了声,将包裹拿到床上摊开。

她和定方的行李就只有两身衣服,多的什么也没有。

“阿姐,你哪来这么多银子?”

梁定方进来,一眼就看到了床上的碎银,估计得有三两多。

梁锦玉小声说了银子的来源,分了大妮一半,她还有二十几两,后来又给了粮铺老板二十两,如今就剩这么多了。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陈家,竟也有这么多积蓄。”梁定方感叹说。

梁锦玉收起银子,摇头道:“虽然这些够首付了,但接下来还有尾款,那才是大头。”

梁定方终于问出了多日的疑惑:“阿姐,你为什么买那么多粮食?”

如果没买粮食,这些银子足够他们生活好久了。

“我在赌。”

“赌什么?”

“赌粮价会上涨,到时候我再把那些粮食卖掉,这一买一卖不就挣了差价。”

梁定方皱眉,认真思索着:“话是这么说,可阿姐你怎么确定粮食一定涨价?如今边关稳定,近两年南北风调雨顺,粮价就算上浮也不会变化太大。”

“那可不一定,我之前去城里,粮食就已经在涨价了。你等着,最迟明年开春,粮价一定会大涨。”梁锦玉说的信誓旦旦。

梁定方仍觉得这事悬得很,种地都是靠天吃饭,他阿姐再有本事,还能知道老天爷的心思不成?

...

离开陈家的第一个晚上,姐弟俩拿出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就这样又饿又冷的熬了一宿。

次日。

天还没亮,梁锦玉就给饿醒了。

她里里外外找了个遍,硬是一粒米都没找到。

不得已,她只能厚着脸皮去找栓子娘借米。

这会儿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没出来,白雾笼罩着村庄,十步开外都看不清人影。

梁锦玉裹紧了袄子,隐约看到前面好像站着个人,那人还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因为雾气太大,也看不清对方模样。

梁锦玉觉得古怪,也不敢再往前走了,而是寻了个草垛躲了起来。

等了好一会儿,那人既没有离开,也没有往这边过来。

梁锦玉越发觉得蹊跷,正想着,就听有人问道:“谁在那里?”

“老乡别误会,我是来找人的。这雾太大了,我又人生地不熟,迷路了。”对方应道。

梁锦玉这才松了口气,探头往外看。

问话的是陈家老三,手里拿着斧头,旁边跟着陈家老二,看来两人是打算去山里砍树。

“找人?这大早上的你要找谁?”陈老三问。

对方应说:“是我们府里的一个车夫,姓陈,叫陈友顺。”

第五十三章 花街回来的姑娘

兄弟俩都愣了下,旋即谨慎问:“你找他有什么事?”

来人很是和善,耐心解释:“今天上午有个重要的事情是早就跟他约好的,谁知道他昨天招呼也没打就跑回来了。上头又催得紧,这不,没办法我只能亲自过来找人了。”

听说是周府的活计,兄弟俩也就没再多问,给对方指了个方向。

等人都走了,梁锦玉才从草垛出来。

她想起昨天陈老头说自己犯错了,这么巧,今天周府就有人亲自上门。

这事情看来没那么简单。

梁锦玉回想着上一世,她已经不记得是否有人去过陈家。

但她记得腊八节的那天陈老头带了不少糕点糖果回家,还说都是东家赏的。

这样一看,他又不像是犯了事的样子。

梁锦玉胡思乱想着,走到岔路口却遇上了熟人。

说是遇上,其实是刚好经过人家大门口,对方一开门就看到她了。

“梁姑娘?”姚天赐喊道,有些惊喜。

梁锦玉抬头,却注意到姚天赐身后跟着个年轻的姑娘。

那姑娘约莫十六七岁,模样虽不是非常出挑,但身材极好,眉眼间都透着一股别样的风情。

“看什么看?没见过女人啊?”对方翻了个白眼,很不友好。

“姚杳,不许没礼貌。”姚天赐训斥,语气却不严肃。

姚杳?

这名字有些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