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听到继女心声后,炮灰后娘和离虐全家(73)

作者: 东风识我 阅读记录

刘牙人自然是不知道梁锦玉话里的意思,反而拍着胸口得意说:“买卖房子的事情交给我刘牙人绝对没错,对了,修缮房子的工匠玉娘找到没有,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个人?”

梁锦玉被他坑过一次,已经不大信他了。

“不用了,我有认识的人。”

从粮铺出来之后,梁锦玉就打算去趟东街,那边多是一些杂货铺,想来也能找到合适的泥瓦匠。

“姑娘!姑娘等等!”

身后传来焦急的喊声。

梁锦玉起先没注意,可走了半天那人还在喊,她这才停下脚步好奇回头。

“姑娘你等等我。”

喊话的是个中年男人,挑着两担米,跑的气喘吁吁。

“阿姐,是前两天的那个人。”梁定方提醒。

梁锦玉也记起来了,那天他的米袋被定方一脚踹开,散落一地。

后来梁锦玉就索性出钱把米都买了下来。

男人一跑到两人跟前,立刻就放下了扁担,累的像是要站不住一样。

“姑娘,总算找到你了,这是你买的米。”男人喘息着说。

梁锦玉打开米袋,都是干净雪白的圆粒精米。

“这不是我上次买的那批吧?”梁锦玉问。

男人从容不迫的解释说:“之前那些米都被人踩脏了,所以我又给你重新换了一批,你放心,这些都是干净的,而且绝对足称。”

话说着,男人竟然从背后拿出一杆秤和秤砣出来。

男人当着梁锦玉的面让她检查了秤砣,然后咬着牙垫着脚将两袋米都重新称了一遍。

“扣除袋子的重量,两边加起来是八十六斤三两,你看。”男人唯恐梁锦玉不信,将秤杆上的刻度递给她看。

梁锦玉扫了眼,笑说:“当时我应该跟你说过,那些米我不要了。”

梁锦玉要买的是被定方弄脏的那些,当时急着赶回家,所以干脆米也没要,毕竟她可没时间一粒粒的去捡。

“做买卖讲的是诚信,既然姑娘出了钱,我就该给你货。”男人说着,将两袋米提到梁锦玉面前,“这样我们就算是银货两讫了,我也能回家睡个安心觉。”

梁锦玉打量着男人,见他模样端正,态度恭谨,做事干脆利落,俨然不是一般的农家汉。

“大哥怎么称呼?”梁锦玉微笑问。

男人拱手道:“免贵姓唐,单名一个贤字。”

梁锦玉微微颔首:“我姓梁,这位是我弟弟。”

唐贤朝梁定方笑着点了点头,并没有因为对方年纪小就轻视他。

“今日天气不错,唐大哥不介意的话,一起去喝杯茶怎么样?”梁锦玉看向旁边的茶楼。

唐贤心中好奇,但他素来性子沉稳,所以并未当街问缘由,而是挑着米跟姐弟俩去了茶楼。

第六十三章 行宫

待选了个位置坐下之后,梁锦玉亲自斟了杯茶,递给唐贤。

唐贤忙起身双手接过,不卑不亢道:“多谢。”

“客气。”梁锦玉微笑着。

唐贤将茶杯放在手边,并未直接喝,而是问:“姑娘邀我至此,定是有事相商吧?”

梁锦玉点头,道:“我也不兜圈子了,我见唐大哥为人实诚,行事谨慎,所以好奇想问问你目前是做什么的?”

提及这个,唐贤面露苦涩:“说来惭愧,我原是富盛钱庄的二掌柜,但因为与大掌柜有些误会,所以就被辞退了,目前是闲散人一个。”

梁锦玉这些日经常往城里跑,倒是见过富盛钱庄,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谢家的产业。

如今大周商业繁荣,商帮众多。

其中尤以伶舟谢家,乐清楚家以及琅沧元家三家为首,虽主营领域和行商方式各不相同。

但也有共同之处,例如各家都有家徽,且都会印在店铺或马车之上,以作区分。

谢家的家徽是首尾相连的三只长尾雀,金光闪闪,隔着一条街都能注意到。

见梁锦玉半天没说话,唐贤主动道:“姑娘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梁锦玉略微思索,问:“如今的米价这么低,唐大哥却依旧去粮铺卖米,且数量也不多,所以我猜测唐大哥应该是遇着什么难处了吧?”

唐贤无奈摇头:“让姑娘笑话了,其实是家父旧疾复发,不得已只能出此下策。”

“我听说米价最近有上涨之势,唐大哥对此怎么看?”梁锦玉说完,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

唐贤是聪明人,几番交谈之下已经察觉到面前的姑娘是在考察自己,虽不知道对方什么身份,但如果能争取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沉吟片刻之后,唐贤认真说道:“城中的粮价之所以上涨主要是因为谢、楚两家在竞相收购精米。物以稀为贵,精米数量减少价格自然就上涨,而精米价格的上涨也连带着将粗粮和面粉的价格都带了上去。”

“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预计三个月之后粮价就会稳定下来。”

说到这里,唐贤又补充了一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

梁锦玉好奇问:“为什么是三个月?”

“原因有三,一则,三个月的时间,足够粮商从外地采购新米回来;二则,谢、楚两家总有‘吃饱’的时候,三个月足以;三则嘛,三个月后已经是春分了。”

梁锦玉挑眉,唐贤分析的都没错,这也是大家普遍的看法。

“那你说的特殊情况又是指什么?”

“天灾人祸,都有可能影响粮价,万事无绝对。”

“那依唐大哥所见,怎么做比较好?”

唐贤想了想,回答的很是谨慎:“那就得问姑娘你想要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