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军婚:听心声后,我成掌中宝(36)
“这就是不同风格而已,”俞向晚心中一转,问道,“那萧萧想不想去向别的老师学习画画?”
也不知道俞翠兰有没有跟笑笑提过这事。
陆应萧直接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给说出来了:“想,而且娘也问过我这个问题。”
俞向晚:“哦。”
两人坐下。
俞向晚摸着陆应萧的头:“那娘有没有说在哪里学?”
陆应萧:“娘都跟我说了,说是可以去哥哥那里学,就是……”
小姑娘有点苦恼。
“怎么了?”俞向晚柔声道。
【哎,我也是个知心大姐姐呢。】
陆应萧道:“娘好像怕打扰到哥哥和嫂子你们。”
“怎么会?”俞向晚第一时间否决。
她举例道:“我们前两天,还记得吗?不就是一起生活?我们生活得很愉快啊,怎么会打扰呢?”
“你回去和娘好好说说,就把嫂子今天的话说给娘听。”
陆应萧乖巧点头。
俞向晚等了几天,都没等到俞翠兰的答复。𝓍ᒝ
那估计还要想一想。
反正不急,离年后还有两个月,慢慢想。
日子眨眼到了俞向晨结婚那天。
俞向晚一大早起来,被送了两条围巾。
她稀罕地摸了摸:“哥,你可以啊,娶了媳妇,也没忘了我。”
这两条围巾,一条是红色的,另一条是蓝色的,蓝色围巾的针脚明显比红色那一条要好。
“这不会是你的练手吧?蓝色这条是你后来织的?”俞向晚猜测。
俞向晨轻咳了声:“蓝色那条是应铮织给你的。”
俞向晚:!
她不敢置信低头,看向那条围巾。
【陆应铮给我织围巾?!】
【简直是受宠若惊!】
俞向晨打趣道:“看你这反应,好像你不应该收到他的礼物一样。”
【事实上,我就不应该收到啊!】
俞向晚腹诽,但面上却笑道:“我保证嫂子收到围巾,和我的反应差不多。”
俞向晨挠挠头:“倒也是。”
俞向晚将围巾拿回房间。
【不得不说,陆应铮有时还挺贴心的。
【会主动和长辈说让我自由回家住,会把礼物给我哥,让我哥送给我。】
向红没多久就知道了俞向晚收到围巾的事情。
“你看,应铮对你多上心,你也要对应铮上心才行。”
俞向晚打空头支票:“我也对他上心啊。”
“体现在哪里呢?”向红问。
“夫妻之间也要相互经营的啊。他送你东西,你也送他东西。过年前给他寄点东西去。你做的鱼松肉松不是挺好吃的嘛。”
俞向晚:“可我们年后就要见面了。”
“年后是年后,年前是年前,能一样嘛!”向红没好气道。
“你明天既然要吃饭,今天就不用吃了?”
俞向晚没再继续斗嘴。
好吧。
装装样子。
就当作是他织围巾的回馈。
不过这不是今天的重点,东西以后再做。
今天的重点是俞向晨的婚礼。
俞向晚跟着哥哥一起去迎亲。
黎玉梅的家住在村尾,房子可以说是村里最差的,因为家里有个瘫痪的父亲,还有个不太聪明的弟弟。
“走吧,以后别再回来!”房屋里传来老人的声音。
这话……是不是有点太伤人了?
俞向晚看向黎玉梅,生怕嫂子伤心。
黎玉梅哭得稀里哗啦的。
俞翠兰给她解惑:“没事。”
“这是老黎头心疼女儿呢。”
俞向晚从记忆中没找到这件事的相关,不太理解。
俞翠兰解释:“玉梅家都是好的。玉梅这些年为了这个家,耗了太多年了。老黎头不想再拖累女儿,这才让玉梅以后别再回来,让她好好滴往前过日子。”
“唉,都是为了孩子啊。”俞翠兰感叹。
同是父母,她非常明白老黎头的感受。
这时,她的手忽然被重重握住。
“娘,”俞向晚道,“你从来不是陆应铮的负担。”✘ᒐ
想了想,俞向晚添了句:“也不是我的负担。”
“我听萧萧说了,我真的不在意和和长辈一起住,人多还热闹点。”
俞翠兰心中暖暖的。
“好,娘知道了,但娘从来不是担心这样。”
既然说到了这件事,俞翠兰也就说了下去。
她看向后山方向:“我是舍不得应铮的爹,舍不得这个家。”
“这个家,里面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有我和应铮爹的回忆。”
“我生活在这里,就好像应铮爹还在我身边。”
听着俞翠兰低沉的声音,俞向晚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种厚重的感情,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俞向晚懂了俞翠兰为什么这么纠结。
“但我也不能为了自已的私心,就让萧萧在村里蹉跎下去。”俞翠兰眼中满是慈爱。
孩子的前途好像比她的私心更重要。
俞向晚皱眉。
她在想,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娘,”俞向晚心中忽然生出一个想法,“要不,你把萧萧交给我们,你留下?”
俞翠兰微怔,而后连连摇头:“怎么行?”
话一出口,意识到话里有歧义,俞翠兰解释:“不是我信不过你们,而是萧萧是我生的,是我的责任,怎么可以让你们当哥哥嫂子承担?”
俞向晚笑了:“这有什么,一家人何必说两家人?”
【萧萧肯定不能待在村里,要不然风险太大。】
俞向晚停下,认真说服道:“娘,我觉得,一个女人,得先是她自已,才是别人的妻子、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