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改嫁前夫上司(248)

作者:温暖的宅 阅读记录

信里,童大娘说童大柱也上前线了,她很担心儿子,可还是得送他上前线。

她说,没有这些军人,又让谁保家卫国呢。

她甚至都做好了儿子可能会牺牲在前线的准备。

她还劝玲珑不要太忧心了,想开一些。

看了童大娘的信,玲珑都有些惭愧。

郝春蕾的信,是遗憾她没有上前线的机会。

现在上大学的大学生,还有外头已经工作的不少年轻人,都一个个热血地想参军去前线帮忙呢,他们这些就在部队里的军人,又哪能不想去呢。

除了极少数胆小畏战的,其他人都争先恐后地请缨呢。

只是上前线这事,可不是你想去就去的,还得听从上头的统一安排。

还有李洁,作为文艺兵,李洁当然更没有去前线的机会。

不过她很乐观,说整日都和战友们认真排练,等待着慰问战士们演出的时候。

看到这几封来信,玲珑的心态变了许多。

以前,她太囿于自己的小家了。

处在这个时代,似乎人人都有种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拼搏的精神。

这是后世经济发展起来,物欲横流以后普遍不能比的一种精神。

心沉淀下来,她依旧关心前线的消息,也为丈夫和其他战士们祈祷祝福,可也没忘了自己的责任。

好好学习,好好吃饭睡觉,回大院的时候,她就努力做好一个儿媳妇和嫂子。

除了这些,她还写了东西投稿。

这次的事,也是对她心态的一种磨炼。

前线,郑天森下完命令,疲倦地靠在椅子上,从怀里掏出照片,爱怜地抚摸起来。

其实当时调配人员的时候,他也是有不来前线的机会的。

只是他还是和其他团的人争了起来。

他是一位军人,碰到战事,又哪能退缩,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责任。

而且,他内心也是想上战场的。

离去前,他在心里默默对妻子抱歉。

不过没留消息,他确实不是故意的。

部队离开的仓促,且一开始确实不能透露行踪。

他作为一名军人,还是领着不少士兵的团长,自然不能做出违反纪律的事。

还是等后来到了前线,打了几场以后,有一次他回去汇报,请示过后才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他不知道战事多会结束,但他期待着自己回去的那一天,因为他太想见到照片上让他思念的人。

第214章 那些人

郑天森团里的人,都知道他很爱媳妇。

他对媳妇好,在他们团,甚至整个师都是出了名的。

不知道有多少军嫂因此羡慕玲珑,当然男人们也很羡慕他,羡慕他娶了一个好看又做饭好吃,贤惠还能考上大学的媳妇。

两个人的组合在旁人眼里那就是般配的金童玉女。

以前,还有人觉得玲珑是乡下来的,还有刘宝根那档子事,配不上郑天森。

可等玲珑考上大学后,就很少有人再这样觉得了。

可见,自身有本事才是最有用的。

抚摸了一会照片,他小心翼翼地收好,抓紧时间休息。

玲珑写得文章,有一篇顺利过稿发表了。

一通知她,她就变得兴奋起来。

稿费没有多少,关键是这件事代表的意义,让她成就感很足。

文章她是以一名军属的身份写的,文章主要写了她这样的诸多军属的体验感受,也表达了对在前线作战,乃至守卫在后方的军人们的支持鼓舞。

其实玲珑觉得自己的文笔没有特别好,可能是这文章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太强,才让她顺利过稿。

刊登着她文章的报纸一出来,她就花钱买了好多张。

有要留作纪念的,也有要带给亲人朋友看的。

反正她的几个舍友是一个没落下。

等她带着报纸回了大院,看到报纸的郑家人就都高兴夸赞起她来。

“玲珑,好样的,你给咱们军属争光了。”曾瑜满脸笑容。

“嫂子,你真厉害,你怎么想起写文章的?”郑天欣一脸好奇。

郑天宝话不多,只竖起大拇指。

带报纸回来的时候,玲珑只想着和家人们分享好消息。

现在被各种夸,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面对郑天欣的询问,她回道:“我就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想来想去的,就写文章了。”

她也不知道做什么能帮到前线的人,也就只能写文章鼓舞士气了吧。

“这样呀,那我也想写了。”郑天欣跃跃欲试。

郑父回来,看完登载着儿媳妇文章的报纸,表面平静,只简单夸了玲珑一句,后头就把一份报纸带去了工作的地方,那是逢人就说。

之前也有不少人不能理解郑家为什么给郑天森这个现在就算是郑家长子,身在部队目测要接替郑家的儿子娶玲珑这样一个看着不太门当户对的媳妇。

可随着玲珑考上好大学,现在文章还登报了,郑父那叫一个扬眉吐气。

大家只能夸赞他有眼光。

娶了门当户对的儿媳妇,也不一定能多家里产生多少助力。

反而是玲珑这样的,在重要报纸上发表文章,还是以代表军属的身份,无形之中能给郑家带来不少好处。

其实玲珑压根就没想过这些,她只是想做一些有用的事。

但如果能给婆家甚至丈夫带来好处的话,她也是愿意的。

郑天森在前线作战,当然没空看报纸,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这件事,这也是后话了。

因着玲珑以军属的身份文章登报,在前线打仗的情况下,就很特殊了,学校里引以为荣,还宣传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