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嫁大佬,娇娇一胎又一胎(125)

作者: 米团开花 阅读记录

很快百货大楼里的售货员,人人头上都扎上了发圈。

每个人头上的颜色都不一样。

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神。

本来临近端午节,来百货大楼的人就多,尤其是女同志,忍不住都问这头上扎的是什么,哪里有卖?

后面仓库此刻已经将发圈送到了前面柜台,刚好被人看到,都顾不得买其他东西了,全朝着那个柜台挤了过去。

连价格都顾不上问,就喊着:“我要那个粉色格子的!”

“我要两个,一个红的,一个绿的!”

“我要那个,那个带蝴蝶结飘带的!”

……

柜台前的那个售货员忙得满头大汗,还招呼不过来。

旁边的柜台的两个人过来帮忙,一个帮着挑选,一个开票,一个验票给货,才勉强支应住了。

等到这一批人买完走了,三个售货员几乎没瘫倒在地。

林红和许宁言站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看到这一幕,林红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虽然我知道这个发圈挺好看的,可没想到这么受欢迎!”

要知道这发圈定价可不便宜,许宁言卖给百货大楼是一毛五一个,那几个带蝴蝶结的,是一毛八一个。

而百货大楼卖出去,普通的二毛一个,带蝴蝶结的是二毛五一个。

就这样,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眼睛都不眨地买了。

看来古往今来,女人的钱都是好赚的。

中午在食堂吃饭,这发圈卖得不错的消息,就传开了,不少人都过来跟许宁言说笑夸奖了两句。

许宁言的心也放下了大半来。

到了下午,断断续续的也有不少得知了消息的女同志赶来买发圈。

到了晚上一盘账,发圈已经卖出去两百来个了。

这还是第一天,等到消息传开,估计明天会有更多人来买。

一千个发圈估计只有不够卖的。

借着这个东风,许宁言又买了五百条橡皮筋,想着回去团结大队后,可以交给陈芳芳负责,多设计出新款式来卖。

到时候那种简单的发圈大家自己就能做,可能不好卖。

可这种样式好看新奇的,肯定还是会有人买的。

第二天是星期天,林红昨日就跟她约好了,今天带她去逛逛县城。

许宁言早早的就收拾好了自己,从空间里拿出来一个军绿色绣红五角星的挎包背上出了门。

两人约在了县城最大的人民公园见面。

人民公园在县城最中心,依山而建,山下有几眼泉水,汇聚成一个小湖。

周日有不少年轻人都在公园里约会,划船。

也有老人,在树荫下看报纸,聊天,下象棋。

两人约得早,太阳刚刚挂上树梢。

因为不上班,林红穿着一身蓝色的布拉吉,头上扎着粉红色的发圈,青春洋溢,站在公园门口就吸引了不少男青年的眼神。

看到许宁言,林红拼命地招手。

走近后,林红就盯着许宁言身上的挎包移不开眼神:“这个包是哪里买的?我前天也看到有人背,可惜没得买了!”

许宁言小声的道:“我也是看到有人背,买了布请大队里的婶子们帮着做的,你要是喜欢,我回去让她们再做一个,下次来带给你。”

林红当然喜欢,连声道谢不说,还先说清楚了,这布和工钱都她来出。

许宁言就喜欢更林红这样有分寸的人交往,两人说定后,她从包里掏出两个素包子塞给了林红:“还没吃早饭吧,来,垫垫!”

林红也不客气,接过包子一边啃,一边带着许宁言往公园里走。

公园不算大,两个人转了一圈,划了船,又爬了山。

站在山顶,整个县城尽收眼底。

吹了一会子风,两人歇息够了才下山。

下山后,坐上了公交车,沿途林红指点,哪里是电影院,哪里是剧场,哪里是工人文化宫,哪里又是学校。

快到中午了,两人在国营饭店吃了个午饭后,林红开口邀请许宁言去她家坐坐。

许宁言本来有些犹豫,可看林红是诚心邀请,也就答应了。

第111章 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跟着林红上了公交车,一直到了县机械厂站下车,又跟着林红进了机械厂,许宁言才意识到,原来林红的家居然在机械厂。

林红家在机械厂的家属区,不是筒子楼,而是一个小小的院子。

院子里栽着一棵石榴树,树上石榴花开得红艳艳的,十分喜庆。

旁边开垦出了几块小菜地,种着葱姜,还有一些辣椒。

墙角牵着丝瓜和黄瓜的藤蔓,上面也挂上了果。

看上去十分有生活气息。

屋子是一间客厅,加三间房的格局,两边分别是厨房和厕所。

林红住的屋子虽然不大,可收拾得十分干净温馨。

许宁言在书桌前坐下,林红给她倒了茶,又给她端了一小碟瓜子,还洗了几个李子一并端过来。

坐在床上和她说话。

许宁言才知道,原来林红父亲都是机械厂的老员工了,林母却是在县政府上班。

她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她是最小的闺女。

一个哥哥在部队,一个哥哥考进了机械厂,唯独她年纪小,本来要下乡的。

林家父母舍不得这个小闺女,托了不少关系,才给她找了个百货大楼的工作。

林红本来以前有个玩得挺好的同学,那个同学家里没替她找工作,让她下乡当知青。

同学听说林红有了工作,心生嫉妒,偷偷给写了举报信。

幸亏林红父母担心夜长梦多,已经将林红的工作敲定了,又费了好一番力气,才将林红给留在了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