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念旧(292)
嗯。
真像。
“大过年的,我就说了那么一两句,你就要赶我们走是吧?”
爸爸喝了口药酒,懒得说话,外婆年纪大了也劝不住耍酒疯的舅舅,挥舞着双臂在空中抓来抓去,看起来有一丝滑稽。
“我跟你讲,你别不懂得感恩,我当初没让她去外地打工是救了你,你知道吗!”
舅舅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是刻意让躲在卧室里的妈妈听见。
周喜弥也在他骤然放大的声音里受到了惊吓,看着他的肢体越来越不受大脑控制,她拿起了一旁的弹弓对着晃荡的舅舅拉开,准备随时攻击。
“你要发疯别在我家里发疯。”爸爸扬起的音量在舅舅的衬托下冷静多了,“这顿饭你能吃就吃,不能吃就走人。”
爸爸身高一米八,比舅舅高出半颗脑袋,又因为常年从事体力活身体健硕,舅舅疯着也不敢惹他,于是转移战火到了躲在卧室的妈妈身上,苦口婆心地对着爸爸说。
“姐夫,我没有发疯,你知道之前生意都不好做,女孩子更容易被骗,她那个时候口口声非要出去赚钱,谁知道她是要用什么法子赚钱呢,如果不是我和妈拦下她了,指不定被人玩成什么样子……”
舅舅话还没说完,爸爸一个拳头猛地挥上来,一阵碗碟破碎声后又是接连几拳,舅舅的满口脏话被打成满嘴求饶,外婆跪在一旁哭天抢地地闹。
周喜弥目瞪口呆地观赏着比春晚好看一百倍的小品,保持着最后的清醒挪到了电话旁,按照老师教的知识拨打出报警电话。
她挂电话时,眼神不自觉地飘到走廊上的紧闭卧室门。
外面打得如此轰轰烈烈,卧室门却像是成了墙上的一幅画,静静着墨在那一动不动,无声无息地隔绝了与外界的交流。
直到警察来,卧室门也没有开。
第244章 软化
家事不归警察叔叔管,动起手来都不用去警察局,算是给年夜饭一点面子,警察叔叔说了些人情话,一句私了便就地开始商量。
商量的最后结果是爸爸要向舅舅赔付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总金额商量到最后直接狮子大开口,一开口就要二十万。
二十万在现在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在周喜弥小时候多值钱啊,爸妈怎么可能赔得起,更何况家里就爸爸一个劳动力,这摆明就是要占便宜。
警察都被舅舅的厚脸皮吓到了,赶忙开口问两家的关系,确定他们是一家人的事实后更加百思不得其解,公正道。
“如果你们私了是这么聊的话,那我劝你走司法程序,看伤情鉴定赔钱。”
听警察说完,爸爸心知肚明其中的深意,开口拒绝私了,坚决要走法律途径。
舅舅的伤不重,要是鉴定的话肯定要不了这么多钱,死也不肯干。
外婆在一旁左劝劝右劝劝,见爸爸不肯退让,她又一屁股坐到地上跟警察痛哭流涕地倒苦水,言外和言内之意都是想要爸爸赔钱,听得爸爸和警察的脸色皆是一片青白。
年夜饭的闹剧终结于妈妈的出场和她的被迫离场,她被拎走后听不到外面的动静,只能愤愤睡觉。
周喜弥睡醒一觉大人都散了,起床时爸妈正在客厅一脸严肃地聊天,见到她后又默契地闭嘴,顺手塞她一嘴豆浆油条。
后面具体谈了什么内容她也不知道,只知道从那以后家里穷了一段时间,没有出去工作过的妈妈都出去物色工作了。
但好消息是她再没见过讨人厌的外婆和舅舅了。
这么一来一回,她觉得挺值得,起码以后过年不烦了。
除此以外,家里还有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她妈妈和爸爸的关系好了不少,连带着妈妈对她的态度也好了点,都愿意陪她一起看动画片,愿意听她聊聊幼儿园里的“江湖恩怨”。
虽然说不上多热情,但比起之前真的好太多了。
天气好时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还可以其乐融融地聊聊天,那是周喜弥小时候少见由心开心的一段日子,完全沉溺在家庭友好的氛围里,都不跋山涉水去小七家看电视。
至于舅舅嘴里结婚的事,她很久以后,直到她在亲戚家轮住时才清楚其中的陈年旧怨。
总的故事可以归为一句话——儿女不合必定是老人缺德。
外婆外公从小娇惯舅舅,妈妈就一个照顾人的命,被欺负还不能还嘴还手,为了不招来更大的毒打她只能默默忍受,想着考上大学离开家就好了。
但想象是最容易被打破的东西,妈妈的高中落了个半途退学,打工养家的地步。
如果遭受这一切的是周喜弥,她早早就认命了,但她妈妈有格外坚强的生命力,一边打工一边自学英语,等弟弟考上大专后便提出想要去外地打工赚钱养家。
舅舅知道后教唆外公把妈妈的身份证件藏了起来,逼她去相亲嫁人。
理由是他要娶老婆花钱,她赚的钱太少了不够用,嫁了人又能给他赚钱又能嫁个好老公,老了以后有人照顾,百利而无一害怎么不好呢?
妈妈自然不愿意,又是闹又是讲理,没料到外公也会这一招,撒泼打滚撞墙逼着妈妈含泪低头。
妈妈第一个相的就是爸爸。
当时的爸爸有点存款,贷款买了房,现有工资能还房贷,人长得也精神,虽然爸爸不是众人眼中有铁饭碗的香饽饽,但这种条件在楚林小县城里算得上不错,外婆闻言非常满意。
唯一让外婆有些顾忌的是爸爸是一个孤儿,家里没啥人,还养着一个收养他的瘫痪婆婆,经济压力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