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落荒岛被美人鱼捡回家后(108)+番外

作者: 天在水 阅读记录

衣服的作用是保温,而不是产生温度。

至此,云溪彻底确认,人鱼是像蛇那样的变温动物,喜暖畏冷畏热,寒冷时身体能量无法维持产生热意,依靠环境改变自身的温度,比如,冬天晒太阳升温,夏天泡到冰凉的水中降温,当然,冬天靠近人也可以升温……

因而,过去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的时候,电视上,时不时会出现一两则关于蛇跑人被窝取暖的新闻报道。

云溪忍不住怀疑,是不是今年的冬天,有了自己的存在,有了火堆的存在,所以沧月才不冬眠。

就像在现代社会的养蛇场中,人工干预养殖温度,蛇也可以一年四季活动着,并非必需冬眠。

且动物冬眠也有醒不过来的风险,冬眠期,稍不注意,就容易被其他掠食动物猎杀。

这也苦了云溪。

沧月睡觉从不穿衣服,云溪夏天那会儿也不穿,且彼此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沧月只用尾巴绕在她的腿边,睡成一个钩状,上半身不会靠她太近。

如今,彼此关系更近一步,每天晚上,沧月都会紧紧挨着她睡觉,整个上半身贴着她,尾巴圈住她的腿,贪婪地汲取她身上的每一寸温度,喉咙里还会发出一长串的咕噜咕噜声,表示自己很舒服。

云溪听了,不是很想回应。

她不是很舒服。

每天晚上都像是被一条冰冷的蛇缠着,缠到彼此温度一致,沧月才会松开她一点。

好在她是体热体质,一到冬天,身体就像个暖炉那般,摸上去暖暖烫烫的。

因为沧月喜欢贴近她的缘故,她特意去穿上了衣服。

夏天的那件衬衫,成了她的睡衣。

隔着薄薄的一件衬衫,依然能感受到对方身体的柔软,云溪只好背过身去。

可背过了身,依旧会被对方翻转回来,对方一会儿咕噜咕噜的,一会儿用人类的语言嘟嘟囔囔:“要面对面……”

她教会了沧月说“面对面”这个词汇。

被迫面对面睡觉,云溪感受着对方的柔软,咬了咬下唇,脸颊越来越红,身体越来越烫,像一只被烤熟的虾。

第41章

*

身体贴得太近, 云溪忍不住伸手推开了一些。

“我分了很多温度给你,你身上够暖了。”她和沧月说。

沧月睁开眼睛看着云溪,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像是疑惑,在问她为什么要推开自己。

云溪语气淡淡的,解释说:“够暖了, 靠太近, 我不习惯, 我会睡不着。”

沧月还是咕噜咕噜的, 她听不懂云溪的解释,继续靠近, 贴着云溪的身体。

彼此的距离越近,云溪越觉得惶恐不安。

不是担心被对方吃掉或者伤害,那种来自身体本能反应的不安感,而是来自心理的一种, 不上不下的惶恐感。

云溪觉得,自己又开始犯病了……

她这个人,有点排斥建立亲密关系。

曾经这种心理现象会更严重些, 导致她无法结交亲密的朋友, 无法坦诚表达内心的感受,整个人别别扭扭, 拧巴憋屈,明明想靠近对方,但真的靠近了,又很想逃离。

学生时代, 就曾有一位陌不相识的女同学,主动接近她, 想和她交个朋友,她一开始也能展现出温和友好的一面,并且是发自内心的友善和亲密,而并未是伪善。

但再近一步,当两人的关系,从同学变为密友时,她就感到万分的不自在,并伴随着莫名的恐慌心理。

于是,她有意识地去疏远那位女同学。

对方并没有做错什么,莫名其妙遭受到她若即地疏远,乃至最后断崖式的冷漠对待和断交。

自那之后,云溪一度以为自己有病,字面意义上的“有病”,不适合交友,不适合谈恋爱。

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是独来独往的状态。

直到后来,她有了一些心理学知识的储备,她谈了恋爱,真正建立起一段亲密关系后,才隐约醒悟过来——

她有回避型的倾向,虽不至于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但习惯封闭自我,压抑自我,无法接受太强烈的情感表达,会下意识排斥别人的热情,排斥建立一段亲密关系。

云溪有了这个自我认知,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尝试过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并自认为调节得差不多。

多年后,她找到当年的那位女同学,心怀愧疚地道歉。

对方一开始不接受她的道歉,但两人有缘就职于同一家公司,有些工作业务上的往来,一来二去,就重新成为了朋友。

她唯一的朋友。

她家的两只猫,至今还被那位朋友养着。

如今,云溪察觉到,她和沧月的关系在逐渐靠近。

于是,她又产生了那种,想主动把对方推开的不安感。

越靠近越想推开,大概也是从小形成的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

不靠近她的人,便永远伤害不到她。

她这样的人,其实一点也不适合当密友、当伴侣,和她在一起,会感受到很多的痛苦。

可沧月全然不觉。

她不懂文字,也不懂心理学,更听不懂云溪的解释,她就像一只黏人的小猫咪,被人推开后,委屈地咕噜一声,再度贴过来。

云溪推了几次,便懒得推了。

沧月是真的听不懂……

七月份那会儿,被云溪推开之后,沧月还会谨慎地保持距离,不再靠近;如今,大概是摸准了云溪推开之后也不会有什么举动,于是,锲而不舍地、热情主动地,继续黏过来。

人类会被云溪的语言所拒绝,所迷惑,这条人鱼,恰恰不太能听懂她拒绝的语言,不太能理解人类的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