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流落荒岛被美人鱼捡回家后(214)+番外

作者: 天在水 阅读记录

她很想制作一些木板,但没有趁手的工具,只好多多利用树叶和泥土。

搭建泥窑炉的灵感还是来自农村的灶头,用水和过的黏土垒砌一个“n”字形的底座,长约一米,宽约二十多厘米,一圈一圈垒砌。垒到二十多厘米以后,一头作为柴火进口处的灶门,灶门下方需要留出孔隙作为灰室;另一头垒砌起圆柱形的烟囱。

这样就成了一个“L”形的泥灶,如果寻常的灶台,需要在平面上切一个与锅等大的圆形,然后放入一块大铁锅;但她搭建这口灶是想形成高温烧制的效果,所以平面上没有孔洞,只在侧面开了一个口,方便放入陶器。

泥窑炉初具雏形后,云溪火烧加固,然后阳光暴晒。

风干泥窑炉的间隙,她试着用黏土捏了一个酒坛状的罐子。

第一次捏罐子的时候,没有经验,捏成型的罐子,底部粘连在石块上,根本拿不起来,她不得不推到重做。

第二次做的时候,她想到包饺子时,饺皮太黏,可以在手上抹些面粉,以此类推,她在自己的手上和石块上撒了些草木灰,果然能够防止底部黏土粘连在石块上。

她把罐子从侧面放进泥窑炉中,侧门再抹上黏土,完全封闭起来,然后点火,开始烧制。

云溪只记得要高温才能烧出陶器,但具体不知道要多少度的高温,更不清楚要烧制多长时间。

从清晨到傍晚,她守在泥窑炉旁,一边看着火,一边用草木灰水处理动物的皮毛。

不停地添火、扫灰、再添火,直至傍晚时分,才停止烧制。

云溪没有急着取出来,让泥窑炉中的余温,继续烘烤那个泥罐。

第二天起来,她挖开侧门,用木棍捅了捅罐子,试探性伸手摸了摸,拿出来一看,确实有了陶罐的感觉,虽然不太好看,但硬度也足够

可惜,被她烧裂了。

或许是温度太高,或许是烧制的时间太长,或许是捏制过程中留下了气孔或者裂纹……

她并不气馁,打算今天继续尝试。

烧裂了的陶罐,云溪没舍得丢,虽然无法用来盛水、煮水,但也可以当作一个容器,储存一些物品,比如,晒干的野果。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烧废的陶器,在洞口堆积成了一个小山堆。

这天,云溪去瀑布边取水时,看见水面结了一层冰,瀑布水流也变得很小。

她用石块砸开水面上的冰,心想:冬天马上来临,要是水潭这里都被冻住,那沧月是不是只能去海里游泳了?

正出神思考,不期然听见了天空中一声鸟鸣。

云溪抬头一看,看见一群乌泱泱的黑鸟飞过上空。

那是去年沧月捕食过的黑翅鸟。

云溪记得这种鸟的模样。

它们成群结队地盘桓在水潭上空,数量越来越多,云溪看了几秒,连忙跑回了山洞。

她缩在山洞口,露出了一个脑袋。

这里可以望见瀑布的位置。

她看见空中那群黑翅鸟扑棱着翅膀落下,落在水潭边,像是在啄饮潭水。

虽然云溪知道它们处于沧月食物链的下放,但现在,沧月不在她身边。

它们在高空,越聚越多,看上去有几百只,每只下来啄一口,也能把她身上的肉啄光,就算不啄她,她也十分担心那个小水潭里的水,会不会被这群鸟喝光?

第92章

*

空气中弥漫着冷意, 清晨的风裹挟着刀子似的寒意,云溪望着那群乌泱泱的鸟群,打了个哆嗦。

沧月和淼淼天刚亮就外出捕猎去了, 还没回来。

洞前的灌木丛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响。落地饮水的黑翅鸟听见动静,纷纷看了过来。

有些候鸟似乎会在白昼休息觅食, 夜间迁徙。

它们不会是看中了这块地盘, 想在这里休憩吧?

云溪把头缩了回去, 关上窗, 躲在山洞里面,不敢出来。

她在灌木丛的外围埋了一圈尖锐的木矛, 又围了一圈荆棘,勉强能挡住一些走兽,但不能挡住这些飞禽。

不一会儿,她就听见了鸟群扑棱着翅膀飞过来的动静。

不好!

云溪心下一沉。

洞口还晒着一地的果干, 要是几百只鸟都涌过来,还不够它们一只吃一口的!

那可是她过冬的食物!

护食心切,云溪裹紧身上的衣服, 扯下墙上挂着的一块动物皮, 包住脑袋,压下心中的恐惧, 左手抄起一根木矛,用手拿过一根松油浸泡过的火把,走到洞外,点燃火把, 嘴里发出呵斥声,驱赶那些飞禽。

落在前头的一只鸟看见明火, 惊慌失措地逃离。

其余的飞鸟看见火光袭来,四处逃窜,发出尖锐刺耳的鸣叫。

云溪抄着木矛和火把,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直立猿,嘴里发出“嗬嗬嚯嚯”的驱赶声,木矛朝黑翅鸟身上戳去,火把在手中挥来挥去。她甚至想学猩猩捶胸顿足的模样,发出怒吼声,恐吓它们离开,离开她的栖息地!离开她的食物和水源!

她手中的木矛没有戳中一只鸟,但鸟群怕火,纷纷躲避,不敢冲过来,退回到了水潭边,戒备地盯着山洞的方向。

地上有三个固定的篝火堆,起初山洞还没搭建土墙、山洞外围还没围上荆棘丛的时候,夜晚她就会点燃起三堆篝火,驱赶野兽。

如今为了驱赶这些黑翅鸟,云溪头一回在青天白日里点起了三堆篝火。

洞口烈火熊熊燃烧,云溪守在晾晒的野果旁,一面心疼柴火,一面盯着那群飞禽。

它们不敢靠近,徘徊在瀑布边,或啄饮潭水,或梳理羽毛,或戒备地盯着山洞这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