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岛不见旧时风(50)

作者: 林子周 阅读记录

泳柔停住脚步。

这时,周予也走到了巷口。

她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总算找到机会,从街对面挤过了游行队伍,然后,便看见方泳柔走入了一条窄窄的巷子。

她向她走去,正要问她:你喜欢蜜桃多,还是鲜橙多?

可她发现方泳柔神情奇怪,憋着气,紧张兮兮,生怕她开口说话似的。

拐角处响起男孩的声音:“什么怎么表示?”

……怎的又在偷听人说话。周予无奈地看看泳柔。

“你别装!我说,情人节,你打算怎么跟小奇表示?”“表示什么?”

那边厢的两个来回打着太极,这边厢偷听的两个各自靠着一边水泥墙面面相觑。

“你不说是吧?随你!不过,姐还是劝你一句,别抱太大希望了,你跟小奇是一路人吗?你想她那学校,闭着眼睛都能考上重点大学,你呢?你考个大专都悬……”

泳柔用嘴型说:你怎么在这儿?

周予用嘴型说:你要哪个?

她俩一边偷听,一边瓜分起饮料来。

后巷的男孩沉默了一阵,烦躁地嘟囔道:“烦不烦?”

“怎么样?你跟我说说呗?”

“说什么?”

女孩说:“说,你对她,到底是什么感觉?”

周予与泳柔看着对方。

周予用很低很低的声音问泳柔:“那你呢?”

外头的锣鼓声与炮仗声仍不止不休,这条小巷就像世界的一道小小裂缝,被撕扯开了,她们掉进来,忽然发现是条死路,那个“问题”就是横亘的墙,就这么挡在她们面前,令她们避无可避了。

锣三声,鼓六声,两声强,四声弱,周予听得一清二楚,她的感官本是不敏的,此刻却发达得不得了,她以为那是她神经跳动的节奏,是她心脏跳动的节奏。

她在等泳柔回答,尽管她知道泳柔并不会回答。

学期末的考试好像还未结束,摆在她们面前的卷子上,仍有一道题是空白的——

我对她,到底是什么感觉?

/

“神经病!我回去了。”

方光耀忽然窜出来,方泳柔吓得倒退一步,踩了周予的脚。

“方泳柔?你在这里干嘛?”他回头看一眼,意识到她可能听去了他们的对话,顿时大为光火,“你偷听人说话?喂!你丢不丢人?”

他指着她的鼻子骂人,正欲接着发作,周予忽然拉住方泳柔的手腕,冷淡地截住了他的话头,“我想去看唱戏。”她对泳柔说,“你带我去。”

她们将方光耀甩在身后,走出窄巷,游神的队伍已往前走了,早看不见小奇的身影。

那道仍空白的题,到底该怎样答呢?

泳柔望着那已望不见的背影,想,或许距离更远些,便能找到答案吧。

而周予垂眼偷瞧着泳柔衣领两侧的白色绒毛小球,想的是,若挨得更近些呢?

她问:“你在学校,都和谁一起吃早饭?”

泳柔心不在焉地应:“嗯?早饭?跟室友还有心田……有时跟小奇一起。”

周予说:“下学期,我们一起吃早饭吧。”

13-2

用方言唱的本土戏曲,没有几个年轻人爱听,九曲十八弯的咿呀腔调与大量非日常语,对于讲惯了普通话的年轻一辈来说与外星语言无异,庙会的戏台子底下,除了周予与泳柔,再没有别的年轻面孔,她俩站在一众阿公阿嫲的座位后头,肩并肩仰头看,看着演员的水袖从戏台子的左侧甩到了右侧,又从右侧甩到左侧,一旁的乐团奏着乐:咚咚锵、咚咚锵。两个人各自想着心事,半句都没听明白。

站了半晌,周予问:“这是演到哪里了?”

台上花旦小生簪花佩玉的,也不知都是些什么戏中人,泳柔瞎猜道:“不知道,可能是在进京赶考吧?”

前排一个阿公扭过头来,“什么进京赶考?你们这些后生仔,家乡话不会听不会讲,怎么都没点浪漫情调了?这一出是《荔镜记》,”阿公拿手指戳来点去,讲给她们听,“你看他们两个,男才女貌,在这个灯会上一见钟情,这个男的呢,折扇丢了,给这个女的捡了去……”

阿公说起书来比听戏更起劲,逮住她们两个大说特说,她俩谁也不好意思打断人家,被迫听了足足三幕,没能聊上几句话。泳柔问周予怎么忽然来,是来给杂志拍素材吗?周予眼望着台上出神,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刚才喝的饮料太甜,残留在嘴唇上的糖分好像黏住了她的嘴,静滞几秒,她才终于嗯了一声。

回程的时候,周予特意打电话让小朱阿姨来接她,好给小朱寻个开车出门的由头。家里原就有两辆车,阿妈开走一辆,阿爸另有一辆公家的,因此总有一辆空闲,小朱欢天喜地,把车开过海来接她。

泳柔挥手与周予道别。

她记性好,一眼认得,来接周予的车,不是去年她们一家来吃海鲜时开的那辆。她猜想,是换车了?还是本就有两辆?开车的人也不是周予的母亲,周予说,那是她们家里的钟点工阿姨。

脱下校服,她跟周予各自归位,一个仍搁浅在滩涂的淤泥里,一个则住在遥远的云端。

不过好在,云端居民也是需要吃早饭的。这样想来,她离云端好像也没那么远。

到了正月十一,年味淡了许多,但寒假还未过完,村里孩子的烟花也就还未打完,泳柔近来对这些呼朋引伴的活动缺乏兴致,也许因为上高中了,也许因为她在学校接触了太多“外面世界”来的孩子,她愈发觉得村野间的同伴们幼稚、粗鲁,尤以方光耀为首,成天聚在一起就爱说些屎屁尿笑话,近来她每每听见,都完全笑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