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之子拒绝走剧情(69)
只可惜沉寂了五年,但沉寂五年之后他变得更强了。
十五岁的解元……
这是新朝建立之后的第一位这么年轻的解元吧。
但他们隐隐觉得赵沐安要是参加明年的会试说不定,新朝最年轻的会元也是他。
状元……
等等,先别想那么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唉,有的人五十岁都没考上,但有的十五岁就成了举人了,这已经是可以授官的级别了。
沐洪山和沐氏赵树江商量狠狠热闹了一番。
热闹过后,沐氏和赵树江就把家里的事给安排给了赵树河和赵树海,让他们照看,因为他们要带着盘缠跟儿子进京了。
不知道京城的花费是如何,但沐氏和赵树江是带着全家的家产一起过去的。
无论如何不能委屈了儿子。
以后家里的收入就是酒馆和镇上杂货铺的分成了。
沐洪山给了一千两银子,沐家人没说什么,毕竟他们这个小外甥小表弟还会更上一层的,这钱给的不亏。
不止不亏,他们还嫌少又凑了一千两出来。
有了这两千两,沐氏和赵树江也算是能够安心去京城了,不然无依无靠的,手里没有银子还真没有底气。
在他们上船的时候,赵沐涵掐着船开走的临界点扔了一个包裹过去,他有些羞涩: “这是我爹娘三叔三婶准备的,大伯大伯娘不要嫌少。”
赵树江眼睛一热: “你这孩子……”
但是扔也扔不回去了,只能拿着。
赵沐涵挥手送他们一家三口离开,之后就回酒馆继续看着。
现在他成了掌柜,万万不能把酒馆给搞砸了,毕竟不止赵家有人,沐氏也有人,他要是照看不好,沐氏那边有的是掌柜的接手。
这是他的考验。
赵沐安没想到赵家人也会送银子,送的还不少,有两百两,这次也是大出血了。
赵树江和沐氏叹了口气: “拿着吧。”
到了京城之后,赵沐安没有住到会馆里去,毕竟他也不好把爹娘扔下,自己一个人跑去会馆住。
赵树江认识的人多,早早的就写信让之前的朋友给自己找了一个房子先租着。
沐氏看着租银有些咂舌: “老爷,这怎么这么贵?都抵上大半年商铺的价格了。”
“这毕竟是京城,寸土寸金。”
“唉,幸好咱们带的银子多。”
赵沐安也在赚钱,现在离会试还有大几个月的时间,坐吃山空要不得。
他爹娘是闲不住的,他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爹娘为了养活自己奔波。
所以他整理了自己乡试的笔迹和经验,去会馆找了府城的同窗们,一起出了本书。
名字就叫《五年秀才,三年举人》。
整理的全是真题,还附上了赵沐安的解读,他这个解元的名号还挺好用的。
出书还算顺利,有同窗家里有书店,就直接在他们店印刷卖就好。
每本的定价是一百两,赵沐安分五十两,剩下的五十两分书店和其他同窗们。
即使这样,大家都不敢有怨言,反而觉得是天上掉馅饼了。
跟着赵沐安一起出书,不仅把之前学的知识温故一遍,更有解元这位天才为自己讲题写解析,这些他们都觉得赚大了。
书店一开始觉得自家少爷胡闹,但是听完他们计划之后,跟主家商量了一下,就随他们胡闹了。
少爷说了,全当是对赵沐安这位解元亲自讲题的谢礼了。
等到书出的时候,赵沐安开始了闭关,他要做最后的冲刺了。
果然此书一出就售罄,印刷都赶不上大家买的速度。
沐氏和赵树江从书店掌柜接过分的银子的时候都有些恍惚。
怪不得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好家伙,他们儿子这直接发了。
这期间还有不少请赵沐安参加文会的人,都被赵树江和沐氏打发了。
这是儿子让他们做的,现在安安要专心学习。
于是,在大家都在讨论《五年秀才,三年举人》的作者是谁的时候,赵沐安低调的上了考场。
监考的大人是知道些风声的,特意去看了看赵沐安长什么样,看了眼对方顿时有些心塞。
这年龄才刚刚十五吧,果然英雄出少年。
他们真的是嫉妒都嫉妒不过来。
就看看这小子能考成什么样吧。
赵沐安考完试才真正的放松下来,这次他病了一场。
考试的时候春寒料峭,赵沐安最后两夜被冻着了,幸好他提前把题给写好了,吸着鼻子把答案眷抄一下就好。
等到出来的时候,已经头重脚轻了,看到他爹就双腿一软靠在他爹背上,把赵树江和沐氏吓得不轻。
赵树江赶紧背着儿子往家里赶,大夫在家等着呢。
他们买了一个三进的宅子,本来是谈不下来的,毕竟这京城的房子也不是说有钱就能买的,也要靠关系。
但自从有人知道他们儿子是五年秀才,三年科举的作者之后,买房就顺理成章了,也没有被要高价。
在赵沐安进去考试这几天,沐氏和赵树江也完成了搬家,把之前的房子给退了。
房子被退掉之后价钱立马翻了几番。
大家都想沾沾文气。
————————
马上完结,因为个人原因,第三个快穿故事就不写了,以后有灵感会另外开一本,抱歉
第37章
科举文里的大嫂之子(完)
赵沐安好了之后,文会儿的邀约就没办法再拒绝了。
这个时候会试的卷子还在批改,距离张榜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赵沐安推不了就去宣传自己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