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不要过来啊(113)+番外
雍国的军队和楚军站成一条线,甚至不顾兖州的得失,这样的信号让渡河不敢乱动,才让蹇愿有了喘息之机。
可是现在,看似对楚国散发出善意的白未晞却在是否出兵救楚上态度模糊,很明显也是想着要看楚国能给出多少利益,潭朔江简直要吐血。
但是豫州真的是他们能拿出来的全部了,真的不能再多了。
见潭朔江已然无力招架于南涧的欲加之罪,白未晞便道: “贵使不如先回去休息,之后的事之后再说。”
潭朔江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白未晞已经十分强势地将他“请”了出去。潭朔江无法,只能不情不愿地跟随侍卫离开。
但就在他即将离开大帐的刹那,潭朔江听到于南涧的声音: “令公,若是令公愿率雍国军队讨伐不臣,天子可以正式下诏,将豫州归于雍王。”
“甚至,可以先天子下诏,雍王再出兵。”
这句话让潭朔江眼前一黑。
名义:奉天子令讨伐不臣。
好处:整个豫州,还有天子之令,名正言顺。
需要付出的:攻伐如今自顾不暇的楚国。
利益这么大,需要付出的才这么少,潭朔江只觉得,如果他是雍王,他也会选择投靠朝廷,为朝廷讨伐不臣。
潭朔江直接一口血喷了出去。
******
【冀州,安平郡,信都】
信都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它建都于周烈王时期,春秋时期是晋国的国土,战国时期被分给赵国,还短暂的成为过赵国的都城。但由于这段耀眼的日子实在是太过短暂,导致很多人都忘记了,信都也曾辉煌过。
如今,信都亦只是燕王易水的过客——燕王易水在信都扎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进攻平原郡,为他进攻临淄扫平障碍。
而如今,驻扎在信都的燕王易水接待了一位使者——一位从兖州泰山远道而来,肩负雍国中书令白未晞意志的使者。
这位使者名唤陈纠,据说还是白未晞的学生。
燕王易水亲自召见了这位使者: “先生安好?”
陈纠道: “劳烦燕王挂念,先生身体安康。”
燕王易水道: “那就好。白先生为孤送来兖州这样一份大礼,孤只恨未能亲自向先生道谢。”
在人类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陈纠已然知道这样的客套话听听就好,他甚至没接这虚假到让人忍不住翻白眼的话题,而是直奔主题: “外使此次前来,正是奉我主与先生之命,再送一份礼物与燕王。”
燕王易水来了兴趣: “贵使说来听听?”
陈纠道: “我主愿将豫州赠予燕王。”
满室一静。良久,燕王易水才问: “豫州?可是孤明明记得,豫州名义上是楚王的国土。”
“名义上”这三个字用的实在是严谨,实际上豫州现在是楚王和朝廷共同拥有的国土,谁看了不觉得是个烫手山芋。
但是这个烫手山芋是金子做的,所以还是有人忍不住问道: “贵使此言何意?”
燕王易水瞪了那人一眼,但话已出口不能收回,更何况陈纠已经顺杆子往上爬了: “楚王与窦太主均遣使者,言称愿意将豫州交付予我主。”
燕王易水思忖半晌,才问: “不知雍王是什么意思?”
雍王什么意思?
雍王的意思自然是先生的意思。
陈纠道: “既然豫州归属燕王,那么也应该是燕王的意思才对。”
燕王易水: “……”
话说到这,燕王易水也明白了。
窦太主和楚王辞都拿出豫州来交换雍王的帮助,但对雍王来说,答应哪个都差不多,因为双方都只有豫州的一半土地。不论答应哪一方,结局都是拿到豫州的一半土地,然后和另一方不死不休。
楚国的优势在于豫州的土地楚国占据的更多,但朝廷的优势却在于朝廷有着天子大义,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豫州交付给雍王,一旦楚王不满,楚国对雍国的抵抗就是违背天子之命。
虽然大家打架打的狗脑子都出来了,但天子之命还是所有诸侯王都越不过去的坎。历史上诸侯王的彻底反叛还要等到相邦窦采儿窃国之后,今上安平帝季涓流在世的时候,大家还是要不怎么乖的听话的。
如此一来,和朝廷一起讨伐楚王辞的不臣看起来才是最好的路,因为当战争打响之后,楚国必然将大量军队集中到淮水中下游的核心地带,豫州兵力空虚,好打得很。
但是,这样显而易见的好处,雍王溯为什么要将豫州送给燕国?
燕王易水问: “雍王想要什么?”
陈纠: “魏郡,赵郡,常山郡。”
魏郡,赵郡,常山郡三郡在地理位置上是在太行山东方,如果燕国要进攻太行山,必然绕不过这三郡。这么看来,雍王溯像是在担心燕国撕毁合约转头攻打山西,所以拿豫州换了这三个郡。
燕王易水思忖片刻,才道: “不如先请贵使去外界稍候,孤要与诸臣商量片刻。”
在这件事上陈纠也没有说不的权利,只能安安分分地被“请”了出去。
陈纠一走,军帐里立刻就讨论起来。
“主公,末将觉得赵郡,魏郡都可以割让给雍国,但是常山不可以!”
“韩将军说得对,一旦常山割让给雍国,那么代郡就危险了。”
“对,主公,常山不可!不若将东郡,陈留作为条件,置换常山。雍国占了大便宜,不会不同意。”
“主公……”
燕王易水听了这些人的话,只觉得额角突突地跳。
因为很显然,现在这些燕国的将军们,已经将目光放在了一旦按照雍国的想法换土,就有可能遇到危险的代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