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不要过来啊(122)+番外
白未晞沉默了一瞬,才说: “会的,一定会的。”
按照历史的走向,安平帝季涓流会在安平四年的春天死去,然后是相邦窦采儿以共和行政的名义篡权,引发长达十年的“采莲之乱”。
“采莲之乱”前几年还算勉强可以,共和行政确实忽悠不少士子,他们坚信这位心怀大义的“棠公”会选择出一位垂拱而治的圣王,为天下带来和平。
可是一年又一年,圣王的面没见到,天下却在窦采儿的一系列改革之下越来越乱。最终,在窦采儿搞出一出“禅让”之后,季氏皇族彻底炸了锅。
燕王易水第一个竖起反旗,蜀王锦紧随其后,之后姓季的,不姓季的纷纷割据,天下比现在这个季氏诸侯搞内乱的时候还要乱。
如果可以,白未晞也希望,将这一切阻止在“采莲之乱”前。大晋已经乱了七十余年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了上位者的野心白白送命。
白未晞想,哪怕这个世界早和平一年,也会有很多人避免死亡,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有意义的。
白未晞忽然间就笑了: “主公,当初你和录公猜臣是墨者,臣忽然发现,臣和墨者还真的有些相同之处。”
游溯笑着问: “是都能在攻城器械上搞出新花样吗?”
白未晞摇摇头: “主公还记得,墨者三派之中的相里氏之墨为何而入秦吗?”
游溯一愣: “因为他们觉得,秦国当时的制度最符合墨者想象中的天下。”
秦的军功爵制度让普通黔首也有了晋升的通道,彻底打碎了“世卿世禄”的虚拟梦幻,让普通秦吏也能驾驭公卿之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从黔首起家的武安君公孙起。
这一点上,最符合墨者“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白未晞道: “子墨子提倡‘兼爱’‘非攻’,但当相里氏之墨看到秦的制度最符合他们心中的‘乐土’的时候,他们却选择帮助秦完成统一大业来以战止战。臣自夸一句,臣很像当年的秦墨啊。”
白未晞指了指自己: “都希望自己亲手参与创建的国家,成为天下人的乐土。”
————————
第46章
驷驖孔阜
【安平三年夏,扶风郡,陈仓】
陈仓地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区,从关中到汉中的四道之一“陈仓道”就在这里。
关中到汉中一共有四条路:
第一条,陈仓道,相对易于行军,秦晋交接之时,高祖率兵出汉中时走的就是这条路;
第二条,褒斜道,秦惠文王时司马错远征巴蜀走的就是这条路;
第三条,子午道,连接巴蜀和长安之间最短的路;
第四条,傥骆道,是山中小路,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
若想从关中至汉中,傥骆道无法行走,子午道最适合大军通行,意味着蜀国必然派重兵把守,所以,游溯曾经在陈仓道和褒斜道之间纠结。
现在游雍大军集结陈仓,便是游溯有自己的选择。不过他的选择不是其中的任何一条路,而是水路嘉陵江。
安平二年,白未晞用豫州从燕国手中换了赵郡,魏郡,东郡,陈留四郡,目的就是为了魏郡,东郡之间夹杂的黄河河道——他要用这段河道来训练一支水军。
当这支水军能用的时候,就是发兵巴蜀之时。
游溯分兵四路,其中三路分别走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从陆路进攻汉中,游溯则亲率水军从嘉陵江直奔巴蜀腹地。
这是一条十分冒险的路线,因为顺着嘉陵江直入巴蜀腹地,一旦三路陆军没能拖住汉中的驻军,让汉中驻军及时回援,游溯与他所率领的水军就会彻底陷入巴蜀大军的包围,插上翅膀都跑不了。
而更要命的是,白未晞也被游溯拉上了船。
在船上晕得恨不得吐得昏天暗地的白未晞怎么想都没想明白,为什么游溯要拉着他一起上船。
这合理吗?
白未晞虚弱地扶住船舷,不解地问: “主公,这支水军可是奇兵,你让臣随军?”
游溯心疼地拍了拍白未晞的后背,却没松口让白未晞下船,只是说道: “很快就到葭萌关了,等打下葭萌关,你就能好好休息了。”
葭萌关地处蜀地,是金牛道上的要塞。
先秦之时,巴蜀盆地上存在两个国家。
西边的是蜀国,地处巴蜀盆地中的平原地带,盛产粮食,水网密布,制作出的蜀锦天下闻名。
东边的则是巴国,巴地多山,嶙峋的山地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让巴国盛名一时的食盐, “盐巴”中的“巴”字就是来源于古巴国。
先秦之时,诸夏所控地域的极西便是八百里秦川,那时的巴蜀盆地想要和诸夏沟通,便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通过陆路走汉中到关中,另一条路则是从三峡顺着长江顺流而下直入洞庭湖平原。
而先秦时期巴蜀到汉中再到关中的陆路全部都是极难行走的崇山峻岭的小路,洞庭湖平原这个后世十分富饶的地方也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因此早年的巴蜀“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秦惠文王时期,惠文王眼馋巴蜀的富饶之地,便派遣使者游说蜀王,言称秦国境内有一头“神牛”,吃是的草,排出来的却是金子,秦惠文王愿意将这头神牛送给蜀王做礼物。
蜀王信了,派出蜀国的大力士亲自开辟了一条从巴蜀到汉中的路,这条路就被称为“金牛道”,这便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当然,最终蜀王没能等到传闻中能够屎金的金牛,他等到的是假借助蜀伐巴之名,对着巴,蜀二国都毫不留情地开炮的秦锐士。从此,巴蜀并入中原诸夏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