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不要过来啊(72)+番外
而想要摆脱这种阶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这些地方的人进入朝廷的中枢,利用乡党情谊向这些人传达“大家都是雍国人”的中心思想。
但现在权力中枢没有这么多的位置,现在雍国使用的还是郡国的官制。很显然,这套草台班子的官制已经不再适用于地盘越来越大的雍国了。
游溯道: “当初先生为孤献上《强国九论》,其中一论便是《官制论》,详细解释了各种官制的利处与弊处,孤想了许久,决定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加上内阁,先生以为如何?”
你搁这叠buff呢?还挺会整活。
白未晞沉默半天,才说出来一句: “主公是怎么想的?”
游溯解释道: “三省六部不够集权,帝王容易被架空。内阁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帝王的权利,孤一度很是欣赏。但是转念一想,在这种制度下,若是遇到庸主,又当如何?”
白未晞沉默: “……”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若是遇上只知道玩乐的帝王还好,大不了学学摆宗,二十四年不上朝。
但是遇到一个人菜瘾大的,碰上皇帝权力这样大的制度,岂不是就是下一个堡宗?
白未晞: “主公说的有道理。”
游溯: “所以孤觉得,不如就在三省六部的制度之下加上内阁,三省草拟,审核,执行,内阁就作为补充,也就是皇帝的眼和手,先生觉得如何?”
这是真把内阁当秘书来用?
白未晞挑眉: “主公的意思是,政事还是交给三省,但在票拟的时候,交给内阁?”
游溯点头: “对,就是这个意思。”
白未晞恨不得为游溯喝彩——游溯这是将内阁当成司礼监来用啊。
司礼监是内阁制度下的平衡部门,游溯便将内阁当成三省六部制下的平衡部门。该说不愧是天生的皇帝吗?制衡玩的贼六,只怕别看这货平日里天天叨叨“暴秦”,实际上私下里没少看《韩非子》。
白未晞道: “内阁可以,但是能不能换个名称,不要叫首辅,次辅?”
游溯一愣: “为什么?”
白未晞淡淡道: “因为臣觉得绿竹璧不是一个老头子。”
游溯: “……”
游溯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最终,三省六部加上内阁这么个缝合怪就在游溯和白未晞不太靠谱的对话中形成了。
三省分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最后任何奏疏都交给内阁票拟批红。
安平二年的春天,第一个惊雷炸响在雍国。
————————
从聚贤楼回来的那天夜里,游溯抓着白未晞的手问: “绿竹璧的手很好摸是吗?”
白未晞眼角通红,哭着摇头: “没有,没有你的好摸。”
游溯又问他: “那你为什么抓着他手不放?”
白未晞哭哭啼啼: “我没有抓着他,真的没有。”
“我都看到了。”游溯说的委委屈屈, “你们那样亲密。”
白未晞哭诉: “再也不敢了,真的,没有下次了。”
游溯这才满意地说: “那好吧,我原谅你了。”
白未晞哭着问他: “那你能不能拿走?”
游溯眨眨眼: “当然不行,你的手他能摸,为什么我不能摸?”
白未晞: “……呜呜呜呜呜,你的太大了。”
(手大,审核别误会)
******
第32章
终南何有
新官制的诞生意味着新一轮的分猪肉,如何将猪肉分好,便是考验一个统治者能力的时候。
正所谓为官做宰,这个“宰”指的就是古时年终分祭肉时,做“宰”的人要将祭肉分的合情合理,让每个人都不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不愉快。
如果这个祭肉分的不好嘛……当年孔子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鲁定公的祭肉而离开鲁国的。
最真实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一块祭肉,而是因为祭肉代表着国君对孔子的态度。
孔子主张堕三都,却最终因为反抗势力太过顽强与齐国的插手而功败垂成,不送祭肉这件事便寓意着鲁定公对孔子失去了信任,孔子自知留在鲁国再没有任何用处,因此便开启了周游列国的时代。
一块祭肉便足以让君臣离心,更何况游溯现在分的不是一块除了象征意义之外没有任何用处的祭肉,而是真真实实的利益。
如何让司凉二州的人都满意游雍分下来的官制,靠的就是游溯自己的能力了。
三省之中,中书省负责草拟,中书令一位游溯交给了白未晞。白未晞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接受了游溯送来的金印紫绶。
门下省负责审议,游溯十分不负责任地将门下侍中的位置交给了游洄,意思是“孤不需要你们瞎逼逼”。游洄挠着头接受了这份金印紫绶,觉得自己回去就可以睡大觉了。
尚书令的位置游溯给了崇云考,这意味着他还是最信赖自己的凉州班底。但为了平衡司凉二州的势力,尚书右仆射的位置他给了杜望,这表示司州豪右也可以进入雍国的权力中枢,只要肯听话。
尚书左仆射的位置暂时空闲,明眼人都知道,游溯要将尚书左仆射的位置留给新人。
而新组建的内阁看似就是个人形卡戳机,偏偏游溯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交给了绿竹璧——经白未晞的再三反对,再加上游溯也觉得作为票拟批红,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权的内阁没必要非要分出三六九等,于是统统将内阁成员封为大学士。
这样一个看似没有实权,实际上却能知道雍国内部所有动态的位置,游溯为什么要交给一个刚刚来投效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