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公你不要过来啊(81)+番外

作者: 纵风流 阅读记录

“当世第一剑”,这话说的着实猖狂,但游溯觉得,这把剑配得上。

游溯当即道: “仲牧,陪孤练练剑。”

游洄当即拔出自己的佩剑来。

白未晞还未来得及阻止,一旁的铁匠便开口说道: “主公,将军,不可!”

游洄反问: “为何?”

铁匠解释道: “主公此剑百炼成钢,锋利异常,我等试剑之时,已用此剑斩断过不知道多少把佩剑。将军的剑再好,只怕也不是此剑的一合之敌。”

铁匠的话没有打断游洄的跃跃欲试,反而让游洄更加兴奋了: “无妨,若是这把剑当真能把本将军的剑斩断,本将军只会高兴。”

他看向游溯,摆好了进攻的姿势: “阿兄,来!”

游溯充满战意,对着游洄就挥出了手中的长剑。

“铛——”

两剑相撞,发出刺耳的尖锐爆鸣。下一秒,游洄的佩剑就在对峙中一分为二。

铁匠没有说谎,确实至于要一次对战,就足以证明其他的剑都是渣渣。

游洄的脸上也确实没有任何愠色,只是对游溯说道: “阿兄,你斩断了我的剑,得赔我一把。”

游溯笑着点头。

游溯看着手中经历了一场战斗却依旧光滑如新的长剑,忽然道: “就叫它‘六月’。”

白未晞一顿。

游洄问: “是因为它诞生在六月吗?阿兄,你起名也太随便了吧。”

游溯笑笑,却没有解释。

白未晞抿了抿唇。

游溯叫这把剑“六月”,当然不会是因为这把剑出生在六月这样离谱的理由。相反,白未晞只一瞬,便猜到了游溯为何叫这把剑“六月”。

如果白未晞没有猜错, “六月”的典故应该是来自于《诗经》中《小雅》的一篇《六月》。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游溯已有战意。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不巧,总之,白未晞之所以献上这把剑,也是有着劝战的意思。

白未晞道: “主公可知在‘六月’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什么?”

游溯道: “请先生解惑。”

白未晞: “是石涅。”

游溯一愣: “石涅?”

白未晞点头。

所谓石涅,指的就是煤。而提起煤,自然离不开山西。

白未晞道: “战国时期,韩国弱国寡民而称七雄,所依赖者,韩劲弩也。韩弩之所以举世无双,除了更先进的图纸之外,便是因为韩国的宜阳不但有铁矿,还盛产涅石。而只有用涅石替代木炭作为燃料,才能制作出这样尖锐的武器。”

简单来说,铁想百炼成钢,就需要温度更高的燃料,不论是木头还是木头的衍生品木炭,都达不到冶铁的要求,所以炼出来的铁器不堪一击。

如果用石涅代替,达到了冶铁所需要的温度,那么百炼成钢便有了可能。

只是……

“现在雍国境内的石涅不足以覆盖如此大的需求,形成了偌大的缺口。”白未晞道, “而石涅最多的地方,在山西。”

游溯沉思许久,才道: “白先生的意思是,现在要对山西用兵?”

白未晞很想摇头,但是此时此刻,他点了头: “是的,而且要尽快。”

铁匠早已离开,此时,不大的山洞里只有游溯,游洄与白未晞三人。

白未晞席地而坐,不在乎地上的泥土弄脏了他的衣衫。他随手在地上画了一幅不怎么标准的地图,说道: “主公请看,这里是山西。”

白未晞口中的山西是一个地理概念,其大致看上去,像是一个竖长横窄的长方形,西方是黄河“几”字右边的“竖弯钩”与吕梁山,传闻太公望在和武王发一起骑兵反商前,便是来自于吕梁山中的吕国,故以“吕”为氏。

山西的东方便是被称为“华夏屋脊”的太行山, “山西”这个概念的命名便是“太行山以西”。

而在山西的东方,便是太行山以东的土地,被称为……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那片土地。

晋国的政治分部中,不久之前,差不多就在汉王执政司州的时候,山西并上河北,这块在战国时属于赵国的土地,在大晋也被一位赵王所占据。

但在差不多汉王被鬼面军杀死的同时期,赵王殿下也作了一次大死——他看上了当时的燕王世子,并邀请老燕王到邯郸一叙。在招待老燕王的宴会上,赵王问老燕王: “世子风姿绰约,孤欲娶之,燕王可许?”

当时喝的醉醺醺的老燕王一开始还以为赵王要娶的人是他的女儿,便说道: “赵王或许不知,小女已许嫁齐国执政,此乃亡妻许定之约,孤不欲改之。”

赵王一听便知燕王听错了,又重复了一遍: “孤说的不是燕王之女,而是燕王世子。”

老燕王: “???”

老燕王一下子就酒醒了。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不然怎么会听到这么离谱的事?

老燕王不可置信: “赵王说什么?”

赵王此时的耐性已经有一点告罄了,但是他还是耐住脾气说: “孤说,孤欲娶世子为王后,请燕王许之。”

这一次听清了赵王需求的燕王直接破口大骂了: “竖子敢尔!”

紧接着就是一段正史上都记录了几百字的国骂,直骂的赵王狗血喷头眼冒金星。

当时,赵国与燕国的关系承袭了战国之时——赵强而燕弱,而且差距还不是一点半点。

因为地缘关系的缘故,赵国占据了山西和河北两个膏腴之地,兵强而马壮;燕国苦寒,只能在边疆之地哭唧唧地喊娘。

以至于当时燕赵的关系,被人戏称为“赵地慷慨,燕地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