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我家柴房有个时空门(623)
虎妮说完放下脚,茶水一喝又说道:“咱有这实力,但是得学会喊穷呀。”
这个时候还不允许他们飞的太高,都得低调一点。
不然的话直接到山寨里面搬出一箱大黄鱼去香江换个几万块钱来买车多容易。
三人一直围着买卡车的话题聊到摩托车声音呼啸而来。
回头就见门口一修长的身影搭载着徐志星从外院停车进来。
“哥,二伯。”
她瞄向自己手腕处的青蛙手表才发现竟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
这叔侄两人外出都快一整天了。
“我的老天,这腿这屁股都没知觉了,那边的路就跟石头山一样,一路只有颠簸,我这腰哟。”
徐志星夸张的半佝偻着腰,一步一挪的来到了桌子旁边。
前几天死皮赖脸的赖着小侄子让他跟着一起去,以为有多好玩呢,骨头都快散架了,那小破村子的大队长抠死了,就给他吃一个番薯干,现在肚子饿的咕咕叫。
“说了别去,你还不信。”
柚子拿个布袋放桌子上,拿起茶壶就猛的灌水。
“砖头啊,这质感邦邦硬。”
虎妮隔着布袋子用手弹了一下里头的东西。
徐志星缓过劲,让苏美美帮他弄点吃的东西来垫垫肚子,滔滔不绝的就数落石三村大队长,最后夸奖一下王大发:“想不到大发那小子还有这手艺,小时候我还带过他一起摸鱼呢。”
别的不说,这砖头质量真不错。
“村子里原有的三个砖窑洞都重新修缮,大发叔主要负责给咱村烧砖,石大队长给公家负责。”
柚子清晰简短的把话说完,拿起桌子上的点心一口接一口的吃,他好久都没这么饿肚子了。
“还有一个呢?”
虎妮没去过那里,但也听王婆子说过,那个地方因为沙土的原因,农作物产量比较少。
那个村的大队长会组织社员烧一些瓦锅或者大水缸跟办公楼换一些粮食,再加上脸皮比较厚,会经常去跟金华夏赊账欠粮食。
村子整体来说日子过得很清贫。
“第三个窑洞是私下给咱家的生产砖头的,一年两千斤粮食,八成粗粮,其他换成盐跟板油。”
砖窑厂属于公家的产业,不管是生产出来的砖头还是其他东西都得经过办公楼,虎妮也得按照规矩给钱购买,唯一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排队购买。
大家现在都不好看这个地方,主要路难走,地方还远。
从始至终,除了柚子送王家人去过之外,镇上的人都是等石大队长上来开会才下通知。
聊天之际,对讲机响声传来,原来是村里苏兴华问啥时候开灯。
虎妮没好气回道:“你们看现在的夕阳比灯亮,开起来都不知道哪个亮哪个不亮,至少得天黑吧。”
她知道大家都很期待,可这天那么亮,开起来谁知道是看夕阳还是看灯光。
其他人都莞尔一笑。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虎妮在镇外独立的电闸房内推开总闸,刹那间,一盏盏明亮的光从近至远的炸开。
虎妮交代看管闸房的苏家远房亲戚,明天四点半关灯之后就坐在摩托车上被哥哥载着从镇上往家赶。
或许他们低估了现在社员对灯的向往,车子经过镇外,路灯可照射的范围内,附近村民呼朋唤友占据最佳的地方,编筐的中年人,缝衣服做鞋的妇女,家里小孩坐在旁边写作业的,好一副热闹的场景。
虎妮嘟囔着:“这黄色的灯光伤眼睛,早知道换白色的。”
柚子莞尔一笑:“镇内的灯光更黄,能见度一般,你看这几百米处都看得清清楚楚,已经很好了。”
以往昏暗的村道,今日却与傍晚夕阳的光亮平分秋色,亮得人心暖暖的。
第494章 措手不及
呜一呜一的蝉鸣声吵的人心烦,加上初夏的烈阳让人大下午的没了胃口。
徐志国瓮声的对着各抒己见的老者说道:“叔,西瓜藤上不能结太多个,那些小的就得摘掉,不然瓜不大。”
“这巴掌大个的西瓜摘掉浪费了,留着大了也能卖钱。”
马老头觉得一个月前都已经摘过一次,再摘一次得浪费多少个?
徐志国无法沟通,质疑到理解都是得经过时间的沉淀的,就像当初他看到家里的小崽子摘掉小果,他也是心痛了好久,但不摘掉营养不均会影响到瓜的生长。
“哎,虎妮,过来。”
他看到一旁小溪道上一个苗条身影晃悠着走了过来。
摸鱼回来的虎妮走近感觉两人之间的氛围有点剑拔弩张,笑问:“大伯,马大爷,你俩干啥呢?”
马老头哼的一声道:“还不是你大伯天天看着西瓜丰产,变着法的要让我减量。”
“哎呦,别的不说,马大爷,你把这块西瓜地管理的极好,枝叶茂盛果又多,但话又说回来,这孩子多终归会有一两个营养不良,这瓜也一样,单独一个就会长得白白胖胖。”
虎妮跟个马屁精一样夸奖皱着眉的马老头,怕人觉得浪费又说:“现在这小西瓜摘出来可以拿回家腌酸,那味道不错。”
村里有那个沼气池,平常地里的叶子啥的东西都扔里面沤,这瓜已经可以加工食用。
马老头知道这些植物都是兄妹俩从外地鼓捣回来的,人又会说话,觉得话有道理,哪里像志国那小子说话干巴巴的,挥挥手不理会两人,自顾自的走进田里疏果。
走在村道上,徐志国看着侄女手中的小河虾好奇的问:“弄这玩意干嘛,又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