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军嫂种田忙(172)
她同样分到了一栋小洋楼,目前和儿子儿媳妇儿和孙子孙女一家住在里面,整天乐呵呵的。
这可是苦了姜康平了,老婆孩子以及孙子孙女们全部都在制药厂这边,只留下他孤孤单单一个人在省城。
但是没办法,他年纪还不打算大,手里的事儿很多,能力也很强,上面不会轻易让他退休。
当然了,姜康平自己也没有退休的准备,他还得在岗位上多待几年,为儿子所在的制药厂保驾护航。
也得多为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们多积攒一些人脉和不动产,这样他们老两口就再也没了后顾之忧,之后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姜康平是一省之长,虽然平时很忙,但是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每个月都能抽几天时间过来军区这边团聚。
或者是姜晏他们得空了,到省城玩上几天,住在军区大院里面。
尽管这样,姜康平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对于新药的研发,林云溪代表制药厂承诺,如果可以顺利通过临床试验。
参与人员按照参与程度都有三百到五百块的现金奖励,主要负责人再额外奖励一千五百元。
其实在新药被送去进行临床试验之前,林念就已经全部过了眼了,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七十年代的两千块钱相当于后世的三十万到五十万的购买力,这可是相当大的一笔奖励。
消息一经传出,整栋实验楼经常大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的。
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想要尽快完成手里的项目,拿到高额的奖金,为此经常忙得饭都来不及吃。
因此,林云溪特意吩咐食堂每天晚上派两个人,准时准点去给实验楼送去饭菜和滋补的汤。
厂里的优惠政策也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句话:在制药厂里,努力是绝对有回报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林云溪在安顿好所有教授后,便回到了家属院。
她给自己放了一周的假期,想要趁着这个时间好好休息一下。
如果厂里有什么紧急的文件,就让惠惠带回来家属院找她签字,反正距离不是很远。
睡完午觉起来,林云溪准备复制一下在京市吃到的烤鸭,让顾峥他们也能尝一尝。
她关上院门,来到空间里面,从畜牧场内挑选了五只五斤左右重量的鸭子,发动意念,将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林云溪将收拾干净的鸭子放到木案上,自小腿关节上切去两个鸭掌,再切断食管和支气管。
紧接着,她拿出气泵,将气嘴插入颈腔,按记忆中的手法,使气体填满鸭身各处后,挂起来。
用100°C的沸水在鸭皮上浇烫,使皮肤毛孔缩紧表皮蛋白凝结,皮下气体最大限度地膨胀,肌肤高密度绷起,光亮光洁,便于烤制。
随后,放进添加了果木炭的烤炉中,左右翻转循环系统地烤,一直到上色均匀且成熟为止。
这样,一道香喷喷的北京烤鸭就制作完成了,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还带着浅浅的果木清香。
烤鸭做好了,林云溪接着开始和面做鸭饼,她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压扁并涂抹上油酥。
再用擀面杖擀成透明的面皮,将其放入平底锅里稍微烙制变色,再翻面烙制五秒钟即可。
这样做出来的鸭饼又软又筋道,是几近透明的薄,林云溪直接烙了五个烤鸭的量。
接着她切好细细的葱丝,调制好烤鸭专用的甜面酱,这才大功告成。
烤鸭还是现烤出来的好吃,外皮酥脆,鸭肉细嫩。
林云溪拿了一只出来,直接片好后,放进盘子里,端着来到了周婶儿家。
另外还带上了给两位老人买的礼物,还没进门,就听到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出的高昂笑声。
周婶儿就坐在门外,边择豆角,边笑着看几个孩子玩耍,还时不时还要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周婶儿,这么早就开始准备晚饭了吗?”
孙秀英听到声音,猛地转过头,脸上立马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云溪,你来了!”接着她赶紧进院里搬了个凳子出来。
“快坐,怎么不在家多休息一会儿,我还想着等四五点钟的时候,去叫你过来吃晚饭呢。”
林云溪这才注意到,院子里的水井旁放着一个木桶,桶里装着活蹦乱跳的鲤鱼。
桶边还放着几个盛满各类海鲜的盆子,正放着吐沙,厨房门口挂着的篮子里有两只已经收拾干净的大公鸡。
第178章 吃烤鸭
周婶儿手边的篮子里是这个季节常见的蔬菜:豆角、韭菜、西红柿、茄子、黄瓜等等。
由此可见,今天这顿晚饭的丰盛程度。
林云溪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坐到小凳子上。
“谢谢婶儿,昨天回去的太晚了,所以我就想着今天来看看您。”
“这是我刚才在家做的北京烤鸭,您尝尝味道怎么样。”
孙秀英虽然是首长夫人,但是结婚这么多年都待在军区里相夫教子。
她听说过北京烤鸭这道经典名菜,但是从未吃过,今天倒是借云溪光,能尝上一尝。
林云溪的手是干净的,她拿起一片鸭饼,夹起两块鸭肉,沾上甜面酱,最后再放上葱丝和黄瓜条卷好。
小心地喂到周婶儿的嘴里,她问道:“味道怎么样?”
孙秀英下意识地咬了一口,内心很喜欢云溪的这种亲昵的动作。
她试着咀嚼起来,鸭皮色泽金黄,脆而不烂,皮下肥而不腻,鸭肉嫩而不柴,肉质鲜美,滋味醇厚。
再配上葱丝和黄瓜条,给烤鸭增添了一丝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