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军嫂种田忙(211)
两人基本上都是闲着的,要么搬着小凳子出去跟新认识的老姐妹们聊聊天。
要么就是到工厂里面逛逛,当然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食堂后厨,那里有很多跟两人年纪相仿的老太太。
在见到厂长的亲妈和亲婆婆过来,食堂的员工们当然不能让人跟着他们一起干活。
每次都客客气气地搬了凳子,但是顾母和林母都是闲不住的人,有时会帮着一起择菜,有时会坐着帮忙看火。
边干活边聊天,两人跟这些员工们相处得很好。
“两位老嫂子,等你们搬过来之后要不要在厂里谋个闲职,每天轻轻松松的,还有工资拿。”
“说实话,我们有这个打算,不然在家里云溪也不让我们干活,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跟你们在一起上班,每天还能聊聊天。”
顾母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语气中带着炫耀。
林母也立马搭话道:“对啊,云溪说给我亲家母各买一栋小洋楼住着,我们早上过来也方便。”
“而且云溪还说把全套的家电也给我们配上,说是能让机器代替的就不想让我们劳累。”
她们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她们家云溪是多么好,多么孝顺。
这么好的儿媳妇儿/闺女干嘛要藏着掖着,可不得好好说出来让大家羡慕羡慕。
正如两人所想,这话一出,后厨立马响起一片片抽气声。
“天哪,两位老嫂子,你们的命真好,有这么孝顺和闺女和儿媳妇儿。”
“看看,这才是人生赢家,不像我辛辛苦苦把几个孩子养大,结果到头来没有一个孝顺的。”
“还好我自己手脚麻利,能被选中到厂里工作,每个月的工资除了养活自己之外,还能存下点儿养老钱。”
......
“老嫂子,你跟儿媳妇儿相处/把女儿培养得这么好的秘诀是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听着大家的羡慕,顾母和林母骄傲地昂着头,脸上挂着淡然的微笑。
“咱们年轻的时候或多或少被婆婆蹉跎过,我那时候就在心里发誓,以后绝对不会这么对待我的儿媳妇儿。”
“现在看来效果很好,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把儿媳妇儿当女儿看待,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感受到了,自然会对咱们好的。”
在听了顾母的婆媳相处之道后,一部分人嗤之以鼻,怎么也不愿意放下身段讨好家里的儿媳。
还有一部分人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回家后主动关心儿媳。
平日子嘴边一老挂着的骂人的话被硬生生的忍下了,这让家里的儿媳妇儿们都受宠若惊。
第221章 提高幸福感
最典型的就是牛婶子和张淑芬婆媳俩,自从听了厂长婆婆传授的婆媳之道后。
她深信不疑,立马就改掉了自己从前的做派,说话做事之前,站在儿媳妇儿的角度想事情。
这么一来,她还真发现自己以前身上存在的问题。
有很多时候,她都是高高在上,只顾着立威,不顾儿媳的感受,命令她做这做那,一个稍不称心。
就开始骂人骂街,搞得儿子夹在中间很不好做。
渐渐地,婆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家庭关系也搞得很紧张。
而在按照顾大姐传授的经验,照着做之后,她还真的发现自己跟儿媳妇儿之间的关系好了不止一点。
家里再没了往日的吵闹,日子顺心了,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利,睡眠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以前必须要自己一再地说,儿媳妇儿才会去做的家务。
现在根本不用提醒,两人谁看到了,就会随手干了。
最近,儿媳妇儿每次到河边洗衣服,都会过来问问二老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她一块拿去洗了。
其实张淑芬并不懒,相反在娘家的时候是村里最勤快的姑娘。
但是自从嫁到了婆家,婆婆经常对小两口的生活指手画脚了,自己做什么婆婆都不满意。
她干脆撂担子不干了,心想你既然什么都不满意,那就自己做。
直到有一天,婆婆下班回来后,一反常态地没有骂这个骂那个。
而且还关心她白天上工累了,直接从厂里食堂给她打回来了一份饭菜。
张淑芬瞬间感动加委屈的情绪堆积在一起,差点就哭了出来,这是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过的待遇。
婆婆带回来的饭菜只有公公、丈夫和小叔子的份儿,她连一口都分不上。
还好丈夫是个会疼人的,往往都会藏上一半的肉夹给她。
哪里像现在这样,自己能够吃上一整份的肉菜。
饭后婆婆还跟自己掏心掏肺说了一会话,说她以前想岔了,以后会把自己当成亲生闺女一样。
最后也果真如婆婆说的那样,自己在婆家的日子好了不止一点,地位也提高了。
最让牛婶子满意的是,儿媳妇儿在外面闲聊的时候,遇人就夸自己这个做婆婆的好,可让她开心了好一阵儿。
俗话说亏妻百财不入,善妻财源不断。
她儿子辍学后便跟着师傅学习了打柜子的手艺,这两年已经出师了,在家里自己接活。
就在前几天,突然就经人介绍,接了四五个单子,全部算下来能挣上不少呢。
自从家里和睦了,日子是越过越好。
从此之后,牛婶子把顾母说的话当成圣旨一样,照做照办,在单位宣扬自己家里的例子。
毕竟有真实案例摆在面前,不得不信,大部分人回家后都开始善待自己儿媳妇儿。
导致那段时间顾母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小媳妇儿,亲热地叫她婶子,往她怀里塞一些瓜果蔬菜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