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退婚后开食馆逆袭了(71)

作者: 三夏长乐 阅读记录

这问句花晴早已经熟稔在心了,这群暗戳戳买着琴心爱喝的桃胶汤的贵妇,是不喜在这小愿食馆露脸的。

那女郎冷哼一声,便是默许。

这边柳晨便急忙将锅里的热乎的桃胶汤盛了一碗,放在竹罐里,用纸袋装好。

“便是这种东西罢。”那贵族女郎冷哼一声,接着突然将这桃胶汤往地上一摔,一时间这桃胶汤里的桃胶、银耳、皂角米、红枣在小愿食馆门前流淌,那玫瑰酱散发出的香味更是扑鼻,蔓延得四周都是。

四周开始逐渐聚集起了看热闹的人群。

“哟,我怎想这今天这始作俑者,老板娘慕容小婉出现了!”那贵族女子扬着眉毛,盯着慕容小婉大声说道。

慕容小婉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贵客有何事?为何将鄙店的东西如此摔砸?”

那贵族女郎冷哼一声,大声呼道:“你这店的桃胶汤,桂花葡萄粥.......可真是引着人浪荡呢!”

周围的人开始窃窃私语,本想偷摸地买着这琴心的养颜圣方的贵妇少女们不禁心里一紧。

“哟,这里怎么有好戏看了。”

这声音……

慕容小婉定睛一看,在脑海了回忆了一下。

这是寇长侯之女寇静。

真是盛媛还没走,又来寇静。

慕容小婉不禁抬头望天。

说来这寇静,因为曾经心悦的男子屈易曾经被原身调戏过,便是心里对原身结下了梁子。

直到寇静好不容易和那屈易结缡了,更是得意地忘了形,成天便是到原身前冷嘲热讽一通。

只见那寇静长相平常,但身着兰花拽地金丝长裙,戴着那烁目的金簪,生生给那庸人相貌填了几分华丽。

寇静温文尔雅地端庄缓行过来,用金线绸帕捂着嘴角说:“这不是给事郎杨得的夫人杨夫人么?”

这时候杨夫人这身后的婢女上前,气势汹汹道:“我家郎主,不知是上了什么蛊,老是遣人从你这买这什么桃花胶、桂花葡萄粥,之后我们夫人派人来查,才知道这郎主买了都是给他的外室去!”

“我家郎主本可是出了名的贤德之人,今儿怎么会莫名其妙地便有这出外室来!”杨夫人这下再也忍不住,低声抽泣道。

外室?

慕容小婉愣是没反应过来自己的东西和他家郎君出轨有什么关系,那杨夫人又尖声说道:“这妖物本就是极乐馆花魁琴心所喝的。如今,保不准你、琴心,和一群妖女有什么勾当!”

接着,这杨夫人对着这众人大声喝到:“这里头,保不准是极乐馆琴心和这慕容小婉合着下了什么蛊!专门做这种迷惑男人的污秽之事!”

寇静眯起眼儿,不敢置信地颤声道:“天哪,给事郎怎会做出这类伤风败俗之事!这桃胶汤,还真是魅惑之物啊!”

周围喝过桃胶汤的贵妇少女们心下不禁有些五味杂陈。

自己不就冲着这迷魂的效果来买的吗?

怎的别人喝的桃胶汤都那么效果......

没喝过桃胶汤的人们一副“凡小愿食馆之物必有妖”的先知神情,纷纷嗤笑道:“嘿,慕容小婉风流成性,琴心又是极乐馆花魁,这桃胶汤不好说啊,搞不好真是邪乎,带着妖气!”

“喝着喝着,你这妖气不如她俩的,你家郎君便被她们后头的姐妹魅惑了去!”

“……”有些女子浑身一颤,“自己妖气不足?”

“哟,吓死人,难怪感觉这小愿食馆桃胶汤一出,那里便妖风阵阵......”

慕容小婉一听这越说越离谱,咬着牙浑身发颤。

那花晴和柳晨更是气得眼泪都出来了。

慕容小婉见着这两个小丫头的模样,不得不强迫自己先冷静下来。

接着慕容小婉思忖了会,缓缓说道:“你说你偷摸着跟着给事郎买这桃胶汤,之后便寻着了他去找他的外室?”

那女郎眯起眼儿,勾了勾嘴角:“正是。”

“那么那些天你一定记忆犹新吧。”慕容小婉冷声道。

“当然,那些日我此生难忘!我可是茶饭不思,夜不成寐,整日以泪洗面,”杨夫人滴出几滴眼泪,浑身颤抖着,“我家郎君却和你们那群妖女在外头风流快活!”

“那些天你此生难忘......”慕容小婉缓声道,“那日子时辰、给事郎买的何物想必你也是铭刻心骨罢!保不准还把那给事郎的婢女打了个满地儿的牙!”

“这.......”那杨夫人突然惊了一惊。

那刚才大声呵斥的婢女也慌忙看了杨夫人一眼。杨夫人赶忙看了寇静一眼。

寇静使了个眼色,示意杨夫人镇定。

“花晴柳晨!”慕容小婉喝道,“所有账簿拿过来,我们核对一下!”

花晴柳晨急忙点点头,转身便回食馆内拿出账簿,递给慕容小婉。

慕容小婉拿着账簿一扬,高声说:“小愿食馆从开店至今,所有的账目,都清清楚楚一笔一划地写在这账簿上,若是杨夫人所言此生难忘,那账本便肯定能对上!”

杨夫人眼眸一转,低声给婢女说了些什么,那婢女便点点头。

那婢女说道:“四月十五、十六、十七的酉时 ,桃胶汤和葡萄桂花粥各一份。”

慕容小婉不由得心里冷哼一声,这是拿着常见的押答案呢。

慕容小婉翻开那账簿几页,仔细查看了会儿,便高声一字一句说道:“四月十五酉时,售出桃胶汤三份。四月十六的酉时,售出桃胶汤和葡萄桂花粥各两份。四月十七的酉时,售出桃胶汤和葡萄桂花粥......”

那杨夫人眼睛微眯,便盯着慕容小婉的嘴。

上一篇: 我在厂公眼皮下谋生存 下一篇: 燕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