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帝爸爸,你女儿从农村来找你了(477)

作者: 叶叉叉 阅读记录

多年努力,最终应聘到了扶摇科技。

如今工作几年下来,她为大姐在老家买了一套房,是对大姐和大姐夫当年资助她的回报。

这件事直接让父母破了防。

在电话里对她疯狂的辱骂,恨不得将她钉死在耻辱柱上。

甚至还跑到大姐家里,无赖撒泼的讨要那套房子。

好在大姐夫硬气,招呼家里人,把岳父岳母给轰走了,自那次之后,也算是断了来往。

听到电话里母亲的歇斯底里,范琳琳早已练就了铁石心肠。

“你到到了年龄,我会给你们赡养费的,就按照老家的标准。当然,我没你儿子们那么坏,每月可以给你五百块,多一分钱都别想。觉得我不孝,你们可以去法院告我,我看法院是支持你们,还是支持我。”

“现在想起我们做女儿的了?大姐被你们扣下16万彩礼的时候,你们怎么没想过她嫁过去,会被人如何戳脊梁骨?但凡你们有哪怕一点点的心疼我们,就不会只让大姐带走一床被子。”

大姐夫虽然人长得不好看,可是对大姐是真的好。

刚结婚那会儿,大姐的公婆看到媳妇的嫁妆如此寒酸,脸色别提多难看了。

直到大姐生下一对龙凤胎,那二老的态度才缓和下来。

这些年,大姐每每被娘家吸血,都是大姐夫出面解决。

否则大姐早就被敲骨吸髓的吸成人干了。

现在又想让她无怨无悔的付出?

做梦!

“你们也别想着来我公司闹事,我们公司管理严格,你们敢硬闯甚至撒泼胡闹,就要做好被警察带走的准备。”范琳琳听到母亲在那边的虚张声势,心底的那股闷气也消散很多。

她永远忘不掉,订婚时大姐闷在被子里痛苦的场景。

也忘不掉出嫁时,陪嫁只有一套被褥,彩礼一分都没给她时,那哀默心死的表情。

犹如一根沁着毒的刺,深深地扎在她的心脏深处,日夜侵蚀着她。

还有曾经的名字。

大姐原本叫招娣,而她叫盼娣。

更恐怖的是,在她身边,很多女孩子都是类似的名字。

上小四时,范琳琳求到村长那上大学的女儿面前,让她帮自己改个名字。

有对方的身份地位在,父母没拒绝,冷着一张脸带她重新改了。

当时她已经有了三个弟弟,大概也是碍于这点。

不过事后她还是遭了一顿毒打。

第419章 爽

对她动手的从来都是母亲。

可父亲的冷眼旁观,就是一种赞许和默认。

这对夫妻都让她恨到了骨子里,以至于三十多了,依旧无法治愈曾经的创伤。

她不敢结婚,害怕父母的教养模式会遗传给自己。

她厌恶自己的童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承受这份痛苦。

基因也是优胜劣汰的,她遗传到父母的血肉,还是从自己这边断了吧。

“没事别给我打电话,我没谈恋爱,没结婚,更没打算生孩子,而且我已经立好了遗嘱,将来我死亡所有的财产归国家所有。你们真的有那胆量,尽可以去报警,我看警察到时候帮谁。如果敢跑到我公司闹事,我会把你们的长相拍下来发到网上,让全国的人看看你们那丑陋的嘴脸,让你的儿子们娶不到老婆,断子绝孙。”

那端,范琳琳的母亲已经扯着嗓子撒泼尖叫了。

听到对方气急败坏的声音,范琳琳赶到无比畅快。

这大概就是孽力反噬了。

“好了,我这个‘畜生’要去用午餐了。你们这俩老畜生就跟着那三个小畜生,过你们的好日子去吧,就家里那点锅碗瓢盆的,还想着要儿子继承,我呸,真以为是一缸金子啊。不是喜欢儿子嘛,有事找你们儿子去啊,女儿不顶用的。”

挂断电话,范琳琳不理会老家那个女人会不会气死,反正她的心情很好。

如果真的气死,那再好不过了,反正她不会回家奔丧。

她也不担心大姐。

在小二十年前,大姐夫就舍得拿出16万娶大姐,婚后得知彩礼一分没带回,还能对她这么好,以后自然也不会欺负大姐。

有大姐夫在,范家那边反正是别想再占半点便宜。

不是喜欢儿子嘛,就守着那三个儿子过呗。

总不能三个儿子,养不起俩老人吧。

不然也太没用了。

“琳琳,你没报名吗?”同时看到范琳琳,询问起养老社区的事情。

范琳琳很平静的笑了笑,“我家里有弟弟,他们可以照顾父母。”

“兄弟姐妹多了也有好处,照顾父母可以帮衬着来。”

“也不一定,没看好几个儿子的,都有养不起父母的呢。”范琳琳笑道:“我羡慕你,独生子女。”

对方一听,侧头靠近道:“其实我也觉得独生子女好,不过我这么说,那些多子女的人都来反驳我,说我孤单。”

范琳琳问:“你孤单吗?”

“不孤单啊,我们家的东西都是我的,不需要谁让谁,或者是谁抢谁的。”女同事小声回答道:“是真的很爽。”

范琳琳打心底里羡慕。

“我们家五个孩子,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三个弟弟。网上有很多人说独生子女自私,但是在我身上,大方却是被动的,是不得不大方。”范琳琳夹起一只炸虾,觉得不够,又夹了一只,“我也想一个人拥有父母全部的爱。”

女同事点头,“对,孩子其实和商品一样,多了就不稀罕了。你看历史上的安明帝,他膝下就生了一个儿子,皇位的交接水到渠成。在看看后边的梁武宗,只是儿子就三十多个,那夺嫡之争,闹得腥风血雨,结果梁武帝一丝,繁盛的东梁,不到二十年被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