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如夏天般炙热(9)+番外

作者: 十三春粹 阅读记录

虽然是上自习,可由于是第一天开学,身边都是新同学,因此大部分人都很激动,纷纷与同桌或者前后桌小声交流。

梁如夏这边,曹恒一走,方悦涵就和谢翊转过了身。

“如夏,原来你英语这么好!”方悦涵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夸赞,还有几分艳羡,“那你是不是很擅长单词默写?唉,我好羡慕你。”

梁如夏被夸得有些局促。她摇摇头,回:“没有,我背单词很慢的,估计以后的单词默写少不了几百个蹲起。”

虽是这样说,方悦涵却觉得梁如夏更厉害了。

这说明她背后下了很多功夫。

方悦涵摆摆手,刚想安慰她,就听见谢翊来了一句:“那咱们四个就成立一个小组,以后一起去老曹办公室受罚。先说好了哈,谁先全对谁是狗。”

“我不同意,”方悦涵立马提出反对意见,“要是老曹出的简单,我和如夏肯定能全对,但你就不一定了,你想当狗可别拉上我们两个。”

“……”谢翊想反驳,却又没有理由。毕竟不管难还是简单,他都不会花太多时间去背单词。于是他目光转向对面正低着头的男生,本想说那他俩打赌,结果一想到他俩都不是可以背单词的人,这辈子估计都不会全对了,打赌赌也没有意义。谢翊叹一口气,接着换了话题:“放学打篮球去不?”

陈肆川写完最后一个字,撂下笔,回:“今天没空。”

“你干嘛去?”

“老刘喊我去上课。”

“化学竞赛培训班那个?”谢翊问。

陈肆川嗯一声。

“你还挺忙,那今晚上还打不打游戏?”

陈肆川原地动了动身子,接着从桌面上抽出一本篮球杂志翻来看,声音懒懒的:“不打,补觉。”

“篮球不打,游戏也不打,我今下午不得无聊死,”谢翊神色尽显落寞,装模作样地喊了一声,“川子,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另外三人:“……”

陈肆川睨他一眼,抬腿踢了下他的凳子:“少发疯。”

踢完他视线重新回到杂志上,余光中瞥到身旁的女生眉眼含笑,早已没了半小时前盯着他看的紧张不安。

似乎感觉到有人在看她,梁如夏马上敛起嘴角的笑意,双唇抿成了一条直线。

须臾,她想到什么,又慢慢弯起了唇。

风在这时从窗外吹进来,吹动了每个人的发丝,吹来了新的开始。

第5章

在海城一中,不论是高一还是高二高三,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都是数学。数学老师可以自行安排这节课,学新课、考试、讲题又或者上自习,都很常见。

这天下午,高二十三班的数学老师刘宇振走进教室。他站在讲台上拍拍手,让班里的人把早上发回去的数学练习册打开并汇总一下不会的题,一会儿他来讲。

台下的梁如夏听着,把自己买的资料放在一边,翻开了学校发的练习册。

因为暑假上了两个月的辅导班,她完全能跟得上班里的教学进度,每次作业做得也很轻松,没有多少错误。

梁如夏忽略掉那些对的题,径自找到那两道错题认真看起来。

这两道题题目很新,是课本上没有的出现过的题型,题目也比较晦涩难懂。

梁如夏当时做的时候,做到一半便不知道怎么继续往下解,最后只把会做的步骤写上了。

她用红笔在题目旁画了个问好,准备一会儿问老师。

不多时刻,刘宇振开口说:“从选择题开始讲,选择题里有不会的吗?”

“第五题!”

“第八题!”

“第十二题!”

刘宇振一边听他们说一边记下来,等台下没有声音了他才清清嗓子开口讲。

“第五题谁错了?这不是最基础的题了吗?”刘宇振叹一口气,但仍大声讲了起来。

这三道题梁如夏都对了,于是她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最后的那两道创新型题目上。

草稿纸换了两页,公式套了一遍又一遍,过程算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得不出来正确答案。

最后梁如夏心累得不行,握着水笔开始在纸上乱画。

向外划出的线,涂黑的圆和三角形,没有任何美感的花朵……

不知不觉中,这些东西就占了一页。

点完最后一个黑点,梁如夏抬起头看了一眼窗外。

阴沉沉的天气,不仅没让她紧绷着的神经放松下来,还让她的心情更加低落。

梁如夏其实明白,不会可以先空着,先去做其他的题。

但有时候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她就是不甘心。

怎么就是做不出来呢?到底是哪里错了?

不大不小的翻页声在这时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梁如夏移开视线,目光落到了另一处——她的同桌身上。

同桌这几天,梁如夏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上课的时候她全程听课,他没听一会儿就低下头去做题,速度还很快。

晚自习她在教室做着白天老师留下的作业,而他去上竞赛培训班,做着难度更大的题目。

现在呢?

她纠结那两道题纠结了快半小时,他却做着她从没见过的数学卷子,在草稿纸上演算几下就能得出答案,举止透着自信从容的气息。

“还剩十分钟,大题不知道能讲多少,算了,能讲多少算多少。”刘宇振的声音及时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

梁如夏连忙重新拿起笔,抬头看向站在讲台上的刘宇振。

“这道题有很多同学都空着没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超纲了,有些内容我们还没讲到,”刘宇振放下书转而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流畅地写了几个公式,“这题的解法很多,我一个一个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