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间无人吹哨(72)

作者:白与胡桃公主 阅读记录

魏文续正想着,脸色一僵——

哦,对了,这个孤儿世界意志没有设立黄泉路和阴曹地府……

不过他看了看薛家三兄弟死前的愤恨与怨毒——有这方小世界的规则来压制,他们也再没有机会化成厉鬼,来找人索命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苏涵尘的10瓶营养液!小可爱么么~

第36章 顺着网线爬过去(六)

◎六◎

036.顺着网线爬过去(六)

韩晴和韩芳桂虽然是同姓,但她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即使共同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大家基本都沾亲带故的村落里,二人也没有丝毫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

因为她是被拐来的。

韩晴在村民的眼中是一个安静又柔顺的女人,很符合他们对于传统媳妇的要求。

但她刚来这里的时候,也曾哭闹过、挣扎过、逃跑过,但在一次又一次的鞭打与惩罚之中,韩晴磨掉了自己仅剩的一点点坚强,成为了现在这个又乖顺、又文静,甚至有些怯弱的女人。

但这并不能怪她,往前推上八十年,能在严刑拷打中坚持下来的人也不在多数。韩晴选择了屈服,只是作为“人”的意志在求生罢了。

我们如何苛求那些二十出头的姑娘们,个个都是“贞洁烈女”,要宁死不屈呢?

·

韩晴“嫁”到王家已经快二十年了,她的肚子争气,一连给她的丈夫生了两个儿子。

公婆们都高兴,自家男人也有面子,自知有了香火,可以传宗接代,之后对她的态度也好了起来,不再像是最开始那样,如同对待货物般非打即骂。

但两个大小伙子听着是有福分,但养起来可真是不好养。

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从小时候的衣食住行,到长大后的婚姻嫁娶,这都是需要长辈们操心的事情。

韩晴的两个儿子也是她怀胎十月一点点孕育出来的,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决不能不管儿子。

但养儿子费钱,他们家也不是什么殷实人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在土里刨食儿的乡下人。

当初王家买她回家还是抄便宜抄来的,现在又哪里来的钱置办彩礼呢?又哪里来的好姑娘,愿意嫁到这种穷乡僻壤的山沟沟里面呢?

但韩晴的丈夫却觉得——他家虽没有皇位,但香火也绝不能断!

她的那个婆婆像当初催孙子一样,现如今整日盼着重孙子的出生,盼着两个儿子娶妻生子。

似乎是想要他们家一代又一代的人,土生土长、一辈一辈地烂在这个偏僻的角落里,在这座荒山里生根发芽,贪婪地、肆无忌惮地长大。

于是韩晴在和公婆与丈夫商量后,拿出了家中的积蓄,打算先给大一点的哥哥买一个媳妇来,先解决他的婚姻大事,以后再让哥嫂帮衬帮衬弟弟。

他在陪着泉哥挑人的时候,听见了那句“媳妇嘛,打磨打磨就好了,都是好媳妇”,感觉深以为然。

当年她不也是这样过来的?

哭也哭了、闹也闹了!如今不也落得这个下场?

但是女人嘛,就是要认命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都已经是人家的人了,不也得受着吗?

那几个又漂亮,学历又好的“尖儿货”都被几家稍微富裕些的人家挑走了,但他家存款不多,也没资本计较这些东西。

韩晴只想找一个正常的女人,来给他们家传香火罢了,能生孩子能干活就行。

至于漂不漂亮……说实在的,在这种穷乡僻壤的山里面活上几年,再漂亮的女人、再精致的容貌也维持不了多久。

当年她也算是班里班花儿一样的人物,在这里磋磨了几年后,不也成了这副苍老干枯的样子吗?

于是怀着这样的心思,韩晴挑了一个身材普通、相貌清秀,但看起来挺健康的姑娘回家。

·

韩晴是在大山外受过教育的人,也不爱做那些打打杀杀、手上还沾着血,又累人的打骂。她把姑娘买回来后,连驱带赶地轰到了自家的柴房里。

因为国家不让砍树伐柴,又有人死盯着,管得严,王家也不敢顶风作案,家里的柴房现今已不怎么常用。

柴房并没有装得多好,四面都是灰扑扑的墙面,也没有窗,地上还剩着一些余柴,也不知道是哪一年留下的。

柴房里最金贵的东西,应该就是那扇焊着铁皮的木门了,上面挂着一把老式的大锁。

韩晴用铁皮脸盆接了一盆水,往地上一放,想了想,又给还在犯迷糊的姑娘强行灌了一杯水。

有了这些准备,足以让她三天之内死不了了。

她没再给她放吃的,就把人扔进柴房里,不再理会。

韩晴默默地想,那些村里的村妇们懂些什么呢?又有什么本事呢!

她这种在大山外读过书的人才知道——黑暗,恐惧与未知才是最能夺人心魄的事情。

但她往常但凡显露出自己与村里人不同的、那份属于外来者的特征,就会被人排斥,孤立、嘲笑、讥讽。

韩晴也不敢在村子里卖弄她那点所剩无几的课本知识。这下家里来了“新人”,终于能好好的一展身手,也当一回婆婆了!

她把昏昏沉沉的姑娘关进了小黑屋,仔仔细细地贴上黑色的布条,确保那些所剩无几的阳光全部挡在了外面。

她又严严实实的锁上门,往屋里走去,正看见自家两个宝贝儿子正忙着打牌。

山间没什么娱乐设施,虽前几年国家电网那边没少派人来施工交涉,也有扶贫的干部来这边考察。

但村里人心里有鬼,怕自己村里干的勾当被人发现,根本就不敢大张旗鼓的接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