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的夸夸小夫郎(11)

作者: 不喜秋风 阅读记录

“不挑给你挑给谁?我又没别的相好,可不紧着你一个儿疼。”应有初情话张嘴就来。

羞得俞安的脸颊一直红到吃完面都没消下来。

俞安食量小,夹了两筷子的面给应有初,他才勉强吃饱了肚子。

休整片刻,俞安轻车熟路的找到要采买的糖和盐后,看见一个猪肉摊问道:“相公,要买些猪肉吗?”

如今这个天气,猪肉放一天就变质了,买回去的话只能下午自家吃,再说了,俞安家大伯曾经对俞安不好,休想让他买猪肉便宜给俞安家大伯,应有初思忖片刻说:“买一斤回去我们吃就行。”

俞安乖巧的点点头,挑了块猪肉买了放进应有初背着的竹筐里。

应有初说什么,俞安就听什么,他好笑的逗问:“回门礼我都舍不得买猪肉给你的亲戚,你不觉得我很扣吗?”

俞安摇头真诚的说:“相公,你一点也不扣,你是天底下对我最好的人了。”

“夹几片肉给你就天下最好了?那可是花的你的钱。”

“我的就是相公的。”俞安反驳。

这么乖巧可爱的夫郎,应有初不忍心再逗他,路过一个书肆,俞安驻步不前,他忆起应有初的墨锭已经用得只剩一小截,都不好磨墨了。

“相公,还得买些你读书的用具。”

应有初颔首,确实该采买些纸回去,这个时代的纸张偏薄,墨水很容易浸透到背面,他想双面使用都难,用毛笔写的字也偏大,纸张简直就是读书人的第一大的消耗品。

两人踏进店铺,只有一个掌柜的在柜台专心的打着算盘,连他们进门都没注意到,嘴里嘀咕着:“《四书大全》共七本,一本售价一两七百文,那一共就是……”掌柜的拨动这手上的算盘。

“十一两九百文。”应有初不假思索道。

掌柜的抬眼,见两人一身窄袖短打,就知道是乡下来的,不屑地撇嘴低头继续算刚才的账目,过了一会儿,掌柜拨算盘的手一顿。

还真是十一两九百文。

别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吧,掌柜的又道:“这《五经大全》共四本,一本二两五十文……”

“八两二百文。”应有初脱口而出。

掌柜一算,还真是。

“你们是来买书的?”掌柜这才拿正眼瞧他们。

“敢问掌柜的,你刚才说的这两本书是……”应有初问,他只听说过四书五经,难道在这个朝代,四书五经变成大全了?

“这可是今年翰林院编著出来的新书,里面除了四书五经外还囊括了各个大儒的注解,是科考必买书籍,这全是印刷出来的,字迹清晰,纸张也是上好,怎么样,你要买吗?”

应有初了然,说这么多,直白点就是官方教材而已。

他将书从掌柜手中借过来翻看,确实有名家大儒的注解,买一本回去看倒也不亏。

俞安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听着,心里暗想,今年新出的?那相公肯定没有,买!

“掌柜的,你说的这两本书各拿一本,还要两寻纸,一个墨锭,别的我再看看。”俞安豪气的说完,四处观看着店内商品,想着相公还缺些什么。

掌柜一听来精神了,本以为是两个乡下人,没想到是两个大客户,顿时喜笑颜开,眼角的都笑出好几个褶子,“哎,哎,二位客官请随便挑选。”

俞安一开口,四两多银子就没了,应有初要不是知道家里的真实经济情况,不然真觉得自己不差钱儿。

应有初立马和掌柜的说,先买一本就够了。

在他和掌柜的讨论好只要一本《四书大全》的抄写本就行时,另一边,俞安已经怀里抱着一方砚台,一块镇纸,一个笔架了。

应有初傻眼,这是要干嘛,差生文具多吗?

他连忙按住俞安拿搁笔的笔枕道:“安安,撒手,听话,咱该省省,该花花。”边说边抽俞安怀里的东西。

俞安看着被应有初拿走的砚台说:“相公,你砚台旧了,该换新的了。”

“还能用。”应有初没有一丝犹豫的将砚台放回原位。

又被抽走镇纸的俞安撅嘴,“相公你都没有镇纸的。”

“爹用剩下的木头块儿我用着很趁手。”

俞安紧紧握着最后的笔架不松手,委屈巴巴的望着相公,“这个可以用来悬笔,很方便的。”

应有初冲俞安咧嘴一笑,然后毫不留情拿走笔架放在桌上,“就一支笔,悬什么悬。”

俞安两眼放光,“那买两只毛笔?”

应有初屈起食指,在俞安的额头上轻弹一下,留下一句“不买”。

最后掌柜含笑送走两位顾客,等他们走远后瞬间垮起个批脸。

还以为是个大客户,结果就买了两寻纸,一个墨锭,一本书,书还是手抄版的,价钱要便宜一半呢!

医馆内,应有初向馆中学徒描述他要买的石灰粉,最后说到是石头烧制后磨练而成的粉末学徒才恍然大悟。

学徒转去后院拿出一包白色粉末递给应有初查看,得到应有初肯定回答后,“早说是石头烧出来的粉末不就行了,这叫散灰,你要多少?”

“两百斤。”应有初拍了拍沾有石灰粉的手,轻飘飘的说着。

学徒目瞪口呆,“多少?!”

应有初又耐心的回答一遍,学徒摆手:“我们这里没这么多的散灰,只有半袋,十斤左右要不要?”

如今一没疫病二没战乱,医馆购置散灰也就用来日常消毒罢了,没有这么多的存货卖给他们。

“你是用散灰建房吗?”学徒好奇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