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的夸夸小夫郎(211)
应有初又将求救的眼光投向陆景时,而后者只给他回了一个好自为之的眼神。
孤立无援的他紧抿嘴唇,执笔一咬牙一跺脚心一横开始画起来。
既然你们都不帮我,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应有初画画完全没有技巧可言,想到哪部分就画哪部分,最后画出来的成果可想而知。
他在纸上洋洋洒洒的挥墨画着,颇有一副泼墨成画的大师风范,看得皇帝连连点头。片刻,他郑重的搁笔。
旁边要拿画呈现给皇帝的小太监看到应有初的画时眼里难掩惊讶,手微微一抖,还是硬着头皮呈交给皇帝了。
拿到画的皇帝在看到的一瞬间也沉默了良久,随后用力的闭上眼睛,缓了几息,挥了挥手,“拿下去,给众位爱卿都看看。”
应有初的画先是传给两皇子过目,只有七皇子见过他的画,殿内的两位皇子还没见过,听皇帝说的话不难猜出这位新科进士的丹青技艺不佳,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会如此不佳!
两位皇子看到画的真实面貌,先是震惊了一下,之后对着应有初一阵打量。
应有初耳尖泛红,被看得不好意思的转头,害羞ing……
他的画被小太监捧着走在大臣面前供他们参观,他一个接着一个的走过大臣身边,孟老向下瞥了一眼,心道一声果然……
殿内的人除了孟老和陆景时没有太多的表情外,其他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
应有初望着自己被公开处刑的画,心中默默的流泪,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一看一个不吱声儿的。
第117章
“应卿,朕让你去上书房学习近两月,为何半点长进都没有?”皇帝揉着眉心十分头疼的问着。
应有初“噗通”一声跪下哀声道,“陛下,臣已经尽力了。”
“孟阁老,你可有什么要说的?”皇帝点名教书的孟老。
孟老和应有初一般,不过他年纪大了,只能做到缓缓跪下,“回陛下,老臣也尽力了。”说罢,他摇了摇头,一副他用心教导,可应有初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模样。
应有初暗自吐槽,你尽力个der,一个月也不见得上一次书画课。
这时,陆景时也站出来表示应有初的画技在南宁就如此,已经定性了,改不过来的。
一番话下来,应有初心中悲凉无比,经今日一事,他画技烂只怕朝中无人不知了。
最后,皇帝让陆景时画出改良的织布机图交到工部,由工部大量制造,更换织造局的织布机。
“陛下,在原来的织布机上稍加改动即可,不用大费周章的重新制造。”应有初出言提醒道。
在场的人除了陆景时知道改良织布机的样子外,其他人光凭应有初画的草图也想象不出来,都以为要重新制造织布机,现在听到应有初说可以直接改动,能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自然是好事。
皇帝对此表示很满意。
“应卿有心了,年关将至,各部事务繁忙,翰林院人手众多,改良织布机又出自你手,你择日便到工部报道,改良织布机此事由你全权负责。”皇帝淡淡的说。
应有初和工部尚书立刻行礼谢恩,在场的官员那个不是人精,纷纷附和着“陛下英明”。
他们心中都知道,皇帝说这话,明摆着等应有初干完织布机这活儿后就能名正言顺的留在工部任职,就是不知道到时候皇帝会给这位新科进士升做几品官。
年末的财政会议结束了,散场之时,应有初刚出养心殿就有不少的官员上前搭话,他都一一虚心回应着,做足了后辈该有的谦卑之态。
这时孟老也慢悠悠的径直走过来,其他官员见状皆是识趣的退下,应有初对着孟老行了一礼道,“孟阁老。”
“汝可知自己的天赋在何处了?”孟老想到之前应有初不清楚自己的天赋,从今日应有初的表现,他方能窥出他的长处在何处。
仔细想来,应有初虽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他却能做出一些实实在在利民的东西,算是个好苗子,加以培养,往后前途不可限量。
孟老正一脸慈祥的等待着应有初的回答。
“学生好像知道了。”应有初回想到自己每次得皇帝青睐都是因为一些他制作出来的实用好物,这一次的改良织布机更是让他实现了跨越阶级的晋升。
孟老双眼饱含期待,眼神鼓励着他说出来。
“学生的天赋就是,运气特别好!”应有初坚定道。总所周知,运气也是一种天赋。
孟老听到这个答案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喘着粗气指着他说,“你想了半天就想出这个来?真是…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应有初连忙上前替孟老顺气,一边拍着孟老的背,一边提醒他深呼吸。
待孟老缓过来后,应有初才出言解释道,“孟阁老,您想说什么学生其实明白,可这天赋,学生真的不敢认,我能改良织布机,往后或许还能做出别的小玩意儿来,但这些都不能算作我的天赋,”
应有初认真的看着孟老继续说,“学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罢了,就如同没有原来的织布机,学生也不能将其改良是一个道理。”
他很清楚,自己能做出这些东西来都是依赖于他在现代所学的知识,因此,他不敢居功。
孟老倒是愣了一瞬,他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见过太多一朝龙在天,凡土脚下泥的人。
其中不乏从寒门中举的学子,高中后就忘了一直供养他们读书的老母或者糟糠之妻,将自己寒窗苦读的日子视为耻辱,随后用铜臭把自己包裹起来,试图加入到“人上人”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