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的夸夸小夫郎(24)

作者: 不喜秋风 阅读记录

俞安耳边是应有初的心跳声,手指慢慢攥紧应有初的衣襟,一动不动,任由应有初为所欲为。

“这次怎么不主动了?”应有初呼吸中带着炙热朝俞安耳朵说着。

俞安沉默不答,腮边早已泛起红晕。

这次,应有初如愿以偿的让俞安手抖了。

翌日清晨,应财吃过早点后又急忙地到田里翻耕,俞安在院子里处理蚕丝,而应有初则是一个人在书房。

他拿出昨天从俞安那里没收过来的书,开始新的学习,毕竟这个世界和现代不同,多了一种哥儿的性别,他得先研究研究,这样以后才能保证不伤到俞安。

事实证明,俞安不出现在他眼前,他就能做到心如止水的看完整本书,甚至还细心的做了笔记。

应有初看完后,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升华了,淡然的合上书籍,将书放在书箱的最下面后,他再出门把在院子里的俞安叫过来。

“昨天说好教读书的,现在开始吧。”应有初说。

俞安略带着兴奋的点头。

应有初拿出《千字文》等用具,俞安刚启蒙,不宜一来就用毛笔,重要的是他只有一支毛笔,幸好昨天做好了五只羽毛笔。

“相公,这羽毛笔好漂亮。”俞安转动着羽毛笔道。

“上课时间,请叫我夫子。”应有初一板正经的说。

“好的,夫子。”俞安正经危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一个时辰结束,应有初宣布下课的时候,两人直挺的肩膀不约而同的放松下来。

教书果然是一件耗人心力的事情。

“千字文要全文背诵,明日我来抽查。”

不过让人全文背诵的确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俞安惊讶得瞪大眼珠子,捏着《千字文》问道:“全部都要背诵吗?”

“注解不用背,只需要背诵正文即可。”应有初揉了揉俞安的脑袋,面带慈祥的说。

俞安垂头丧气的心想,正文也有好多个字呢。

“可是相公,里面很多字我还不认识,可不可以宽限我两日。”俞安抬头可怜巴巴的说。

应有初想起现代将《千字文》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来记忆的,于是说:“亲我一下,我教你怎么背。”

俞安没有一丝犹豫的起身在应有初脸颊上来了一记响亮的亲亲。

应有初咳嗽两声清嗓:“既然死记硬背不行,就可以用唱的,听好了啊,我只唱一遍。”

应有初音色低哑有磁性,随口哼唱带着慵懒的气息,意外的好听。

俞安听得入神,被应有初轻敲额头才从歌声中缓过神来并不吝啬的夸奖道:“相公,你唱歌好好听。”

应有初被夸得脸上泛红,俞安第一次看到应有初不好意思,觉得很新奇,继续夸赞:“相公你不仅聪明,还会唱歌,你好厉害,能再唱一遍吗?”

“够了够了,再说就假了。”应有初推开凑近的俞安,“快去背书。”

俞安“哦”了声悻悻地出门,应有初一个人偷偷用手背摸了摸发热的脸颊,看来唱歌这种事他还是得少干。

缓了片刻,他拿起羽毛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开始写写画画。

昨天他仔细观察了家里的织布机,猛然想到他没穿过来前,他曾经在一处少数民族的地方旅游。

那里记载了很多关于丝绸的发展文化史,他就被其中一台改良过的织布机所吸引,现在他正尝试着仅凭记忆能否将那台改良后的织布机图形还原出来。

第14章

大越朝的织布机属于传统脚踏式织布机,想要提高织布的效率最好的方法是改变梭子穿过经线的频率。

也就是丢梭的速度影响织布的速度。

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出现飞梭,大幅度提升了织布的速度。

主要原理就是在梭子底部增加两个滑轮,就能快速的往返于经线之间,但梭子来回穿梭的动力是由两边弹簧给予的,问题是,应有初目前还没有条件制作出弹簧来。

该用什么代替弹力呢?

应有初倏然想到之前去少数民族旅游时见到的一种手拉式织布机。

在织布机上添加滑槽,滑槽两边放置两个木块并用绳索系在一起穿过头顶的横杆,这样只需要拉动绳索就能使滑槽两端的木块击打梭子,达到快速往返的目的。

他迅速的抓住灵感在空白的纸张上还原手拉式织布机的构造,但他忘了自己的美术天赋不高,画了半天,除了自己恐怕没人能看得懂。

“相公该吃饭了。”

应有初欣然搁笔,招手让俞安进来,拿出刚刚画的图纸分享给俞安看。

俞安接过画纸,全程皱着眉头努力辨认着应有初画的什么,最后通过一团歪歪扭扭的线条猜测道:“相公画的是织布机?”

“对,我画的是改良版的织布机。”应有初兴奋的说。

应有初激动的向俞安解释着该改良织布机,但俞安一脸茫然,因为单看着这张图纸,他是真的想象不出来。

“相公,要不咱还是算了吧,我现在织布速度挺快的,两天就能织出一匹布。”俞安试探的说道。

两天织出一匹布还是俞安谦虚的说法,要是不做别的事,他可以一天织一匹布。

“要是改造成功,一天就能织两匹布来。”应有初骄傲的说着。

“真有这么厉害?!相公别是骗人的吧。”俞安将信将疑,这织布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随随便便改一下就能事半功倍?

应有初拿回图纸敲在俞安头上,“等着瞧吧。”

他拿着图纸出去,给坐在饭桌上的应财看,应财接过图纸,露出和俞安一样懵逼的表情,这是啥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