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的夸夸小夫郎(271)

作者: 不喜秋风 阅读记录

他的目的就是要把桓王cue出来,让老皇帝自己把近期众大臣弹劾他的事件联系到一起。这颗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就会慢慢地在心里生根发芽。

现在目的达到了,他便顺着老皇帝的意继续干他造船的活儿。

出了皇宫,在上马车之际,应有初回头环视了一眼戒备森严的宫墙,红墙黄瓦的殿宇,残叶被秋风卷起又飘转着落地。

心中没由来的怅然起来。

自应有初从宫中出来仍然在工部继续任职,丝毫没有受到弹劾的影响,桓王那党再没动作了,不知是不是放弃对付他这个小喽啰了,还是专心搞事业去了。

不管怎么样,应有初倒是落得个清闲。

一晃三月过去了。

临近年末,大雪覆盖了整个京城,目之所及皆是白茫茫的一片。

应有初仰着头对着天哈了一口白气,这三个月发生了不少的事情,柳南成功的考上太医院,于是柳南一家便在他家附近找了一处住处,两家隔得极近,周红珠他们经常来串门,时常拖家带口的来蹭饭,应有初都怀疑这三个月以来,柳南家怕是都还没生火起灶过。

自天气转凉后,老皇帝就将三日一早朝改成十日一早朝,虽然这个决策一下来就招到了无数大臣强烈反对,其中孟阁老首当其冲,但老皇帝仍然一意孤行。

另外就是,在姬景璃暗中操作下,桓王的很多草包亲戚都做了官,当然,这些人的官职要么不大不重要,要么就是在桓王自己手下办事。

总之,姬景璃的势力没有受到一点桓王侵蚀,反而越来越稳定,如同树根一般牢牢地扎在地底下,等桓王发现不对时,姬景璃已经不是他能轻易撼动的了。

“愣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上车?”陆景时拍了下应有初,将人从回忆里拉了出来。

应有初回过神,缩了缩脖子,赶忙爬上马车。

每到这个时候,他总是很羡慕不用来上早朝的罗平,只需在暖气十足的翰林院整理整理书籍就好,不像他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凌晨就要起床上朝。

即使现在改成了十日一早朝,但也抵消不了他早起的怨气。

应有初一进车厢就抱上手炉,叹着气道,“马上又要过年了,又要忙起来了。”

一到年末各部门总有一大堆的事情要清算,他想到工部那些琐碎的公务,瞬间头都大了。

“忙倒是没什么,别出什么岔子就好。”陆景时拉过毯子盖在腿上,吩咐着小厮赶马车。

冰雪的天气里,马车走得很慢,车轱辘压过湿淋淋的青石板路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桓王王妃的亲弟弟上个月就进了户部,只希望不要在年末各部对账的时候出什么幺蛾子就好。”陆景时忧虑着。

应有初安慰道,“放心吧,桓王那边不给我们使绊子是不可能的。”

“再等等,时机快成熟了。”

这三个月以来,他们在朝堂上大气都不敢出,光看桓王搁哪儿蹦跶了。

户部尚书的女儿是桓王的侧妃,早就是桓王麾下的一员了,年末结算时少不了要捏姬景璃和九殿下那党的错处。

不过应有初还好,没有陆景时的烦恼,自他被弹劾后,因祸得福,老皇帝就给他开了小灶,只需在司礼监批红即可,年末清算时,他造船这笔支出是算在老皇帝头上的,也不用看户部的脸色。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应有初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换了个话题,“殿下呢?今日早朝也不见他来。”

“听说是去灵泽寺给陛下求长生符去了,都走了三天,说是要斋戒十五日才行。”陆景时回。

应有初不满的“啧”了声,姬景璃这哪是去斋戒了,分明是和叶煜辰风花雪月去了,把他们留在京城里看桓王上蹿下跳。

“他这个白莲花弟弟当得真是尽职尽责呀,还长生符,没的叫人恶心。”应有初哼了一声,姬景璃不愧是最了解老皇帝的人,马屁都直接拍在老皇帝心窝窝里去了。

陆景时被应有初逗笑,他们共事这么久,也逐渐习惯应有初说话的风格。

“不与你说笑了,”陆景时收起笑容,正色道,“再过一月就是万国来朝的日子,不知宁王殿下准备得如何了?”

陆景时想到姬景璃现在还在山上斋戒,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就十分操心。

“万国来朝?”应有初倏然想起还有这一重要剧情。

第149章

老皇帝年轻时征战四方,收失地,扩疆土,打得周边小国家都成了大越的附属国,每年都要向大越进贡,每三年来朝贺。

谁能想到前期这么励精图治的皇帝,到了后期却醉心于求仙问道。为了炼丹修道,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底下的官员争来斗去,老皇帝好似稳坐钓鱼台,不为所动。就此,大越朝慢慢地开始从内里腐烂了。

要说当朝大臣不知道吗?不可能不知道。

只是忠心的劝不动,不忠的巴不得老皇帝就这么昏庸下去,他们好钻空子从中捞好处。

大越的臣子都明白自己的国家再走下坡路,难道还瞒得住其他国家?

别国不可能在大越没有眼线,因此,这次的万国来朝就是为了来试探大越的,看如今的大越是不是像眼线说的那样。

应有初经陆景时这么一提醒,猛地想到原著中,就是这次万国朝贺后,不久两个邻国联合在一起攻打大越。

大越国库空虚,兵力不强,被打得节节败退,连失了好多座城池,最后还是叶家父子死守城池,才没让敌军直捣黄龙,叶煜辰的父亲就是死在这场战役中,大越为了求和割了不少地,还送两个皇子分别去了邻国当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