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的夸夸小夫郎(292)

作者: 不喜秋风 阅读记录

应有初此时不想听寒门彭知府励志的故事,强调道,“说重点啊。”

“就是彭知府善于仿写,只要给他过目的一个人的字,他就能将这个人的字形学个七七八八,所以这次封店搜查,就算调查出账本没问题,他们也会伪造一封假的信件诬陷你们。”

在这个没有科技与狠活的时代,想要伪造证据构陷他人实在是太容易了,而他的字体在大越一直都是标新立异的存在,这事儿真闹在老皇帝面前,就算他有足够的理由全身而退,但还是会在老皇帝心里埋下一个怀疑的种子。

大理寺少卿将他知道的全盘托出,“应大人,下官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人,做不到和他们同流合污,故而将此事告知与您,还望应大人……”

应有初忙将大理寺少卿的长篇大论打住,“好好好,我知道了,你既以投诚,之前的事我便不追究了,剩下的事你和店铺的东家商议着办吧。”

大理寺少卿一愣,“东家?东家难道不是您吗?”

应有初跳下马车甩下一句,“我的东家就是我家夫郎。”

他现在要去找他的俞老板吃饭去了。

第160章

应有初飞奔上了自家的马车,俞安坐在马车里已经等候多时。

他抱住俞安就是一个大大的mua,“走,俞老板带我去一品居吃大餐。”

俞安费力地从应有初的熊抱中探出一个脑袋,“相公怎么这么高兴?是有什么喜事吗?”

“有呀,你来接我下班我怎么会不高兴,你要是天天来接我就好了。”应有初拿着大冰手探进俞安的外衣,想冰一下俞安却又舍不得,于是隔着衣服使劲儿地蹭。

俞安被蹭得发笑,但是又不躲直往应有初怀里扎,“左右无事可做,那便都来接你吧。”

应有初也就是说说而已,早春料峭,他可舍不得俞安出来挨冻。

夫夫小闹片刻,应有初说到正事,“等会儿吃完饭我们不用去大理寺了,陪我去工部上值吧。”

“为什么?”俞安不解,“怎么就不用去了?”

应有初将刚刚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不过省略了大理寺少卿和他在马车上说的那一部分。

“真的吗?相公你又升官了?也太厉害了吧。”俞安星星眼,眼里尽是崇拜。

应有初被夸得嘴角压比AJ还难压,仍然要故作正经的说,“一般般吧,也就那样,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俞安弯唇,眼里带着笑意,“如此说来,只是误会一场,那我以后还能用阿拉伯数字记账吗?”

“当然了。”应有初肯定的回答。

俞安一早便听出其中关窍,应有初前脚刚升官,后脚就有人顺水人情把店铺解封,不免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给应有初带来麻烦。

“相公,官场沉浮,你自己要多加小心,这次是误会,下次就不一定了。”应有初为官后,俞安的心始终都是揪着的,总是担忧他在官场会不会被小人构陷。

俞安其实有很多话想说的,比如想让应有初做个闲散的小官,不想像现在这样锋芒毕露,可是千言万语,他只道了一句“多加小心”。

应有初晃了晃俞安的小脑袋,“放心吧,你相公有了你和颗颗后,惜命着呢。”

俞安心里稍稍宽慰了点,应有初心里装着他们,便不会不计后果的往前冲。

朝拜后,风平浪静了一段时日,二月初,天气渐渐回暖,杨柳吐绿。老皇帝让应有初建造的战船已经竣工,准备下海。

老皇帝亲自去看了应有初建造的战船,对其很是满意,他早就组建了一小支精锐的军队,就等应有初完工下海航行。

如今战船竣工,老皇帝找张国师精挑细选了个出海吉日。谁知,还没等到出海,工部就出事了。

不是应有初出事了,而是他的上司褚大人。

褚大人奉旨在京城邻县修建的和安桥塌了,这是一座跨江大桥,全长五百多米,桥宽七米,耗时三年半才修建完工,却在开放大桥后的十多天就塌了。

所幸大桥坍塌时在深夜时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江水湍急,渡船的风险太大,浮桥又时常坍塌,老皇帝为连接两地经济,五年前便下旨修建跨江大桥,由于是大越最长的桥,光是建桥的图纸工部都打磨了一年多才动工。

历经三年终是建成和安桥,它不仅是大越最大最长的桥,还是整个周边国家都没有的跨江大桥。

因为这份独一无二,万国朝拜时,老皇帝还专门安排人带着使臣去参观正在建造的大桥,因此,老皇帝格外的重视它。

正月中旬,和安桥完工那天,老皇帝亲自去邻县揭幕,不仅如此,他还主持祭祀和当了第一个踩桥的人。

得知和安桥塌了后,老皇帝脸都气绿了,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命人彻查此事,工部尚书褚大人也被幽禁府中严加看管。

和安桥的坍塌发生百姓身边,于是迅速引起百姓的热议,街上随处可见的茶馆酒楼都在讨论和安桥坍塌的原因。

认真分析派的,认为江水过于湍急,桥梁被冲垮了。

阴谋论派的,认为皇帝拨下来修建的款被高官层层剥削,真正用来修桥的银钱所剩无几,所以才有了这座豆腐渣工程。

还有怪力乱神派的,认为修桥时,没有请求过河神,故而河神发怒毁了大桥。

当然还有应有初这个物理学派的,“你们说这和安桥会不会是被风吹塌的?”

陆景时闻言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都差点喷出来,顿时呛咳不已。姬景璃倒是很淡定,仿佛他从应有初嘴里听到什么都不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