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的夸夸小夫郎(36)
俞安哑口无言,坐在亭子里眼巴巴的看着应有初等人远去。
等应有初回来时,俞安正和李氏有说有笑的做着坯饼。
“聊什么呢?”应有初放下背篓问道。
“她在给我传授带孩子的经验。”俞安答。
应有初愣住,“带孩子?安安,你还小,跨度别太大,别太离谱。”
“小什么,我在俞安这个年纪都当两个孩子的娘亲了。”李氏直爽的说。
应有初生怕她教坏俞安,赶紧转移话题,扣流程,“这些青果够了吧?”
李氏点点头示意差不多了,接下来他们就将这些青果用石碾子压碎,装进坯饼中,再将坯饼放入木头中间,李二来回的甩动着巨石撞击木楔子,橄榄受到挤压,挤出来的水油混合物便从木头的另一端导口处流出。
三百斤的橄榄果挤出不到一百斤的水油混合物。
一百斤也挺重的,应有初带不走,便说:“这样,我们多加十文钱,先让青果的汁水寄放在这里一天,明日我们再来拿。”
一百斤的水油混合物,能出三十近橄榄油就不错了,将水油混合物静置一天,油就会飘在上面,即时,他只需带走上层的橄榄油就行。
放在这里一天就能多得十文钱,李氏两人欣然同意。
他们早上出来的,榨完橄榄油应有初估摸现在也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回去吃饭肯定来不及了,他决定带着俞安进城下馆子。
两人找了一家看上不错的酒楼,小二十分热情的迎着客。
小二将应有初两人引导二楼的窗户边,哈着腰询问道:“二位客官,吃点什么?”
应有初问了几个招牌菜,小二熟练的开始报菜名:“本店的招牌菜有,芙蓉鸡……”
“不要鸡。”应有初听到鸡肉条件反射的拒绝道,他现在吃鸡肉快吃出阴影了。
“还有,金齑玉脍,节节高升,蟾宫折桂,白玉金边……”
应有初扭头和俞安对视一眼,两人在对方的眼中都看到了迷茫。
“相公你点什么我吃什么。”俞安立马机智的将问题抛给应有初。
应有初硬着头皮凭着直觉点了三个菜,等小二吆喝着将菜一样一样的抬上桌。
“节节高升。”
猪排骨,还好。
“蟾宫折桂。”
桂花糕,饭后小甜点。
“白玉金边。”
应有初傻眼了,他们居然能把醋溜白菜帮子叫白玉金边?!
第21章
饭后,应有初和俞安一起去秀坊买线锭,如今织布效率的提高,俞安纺线的速度跟不上他织布的速度。
本来应有初提议说改造一下家里的纺纱机,改成珍妮纺纱机的,但俞安说他可以去绣坊买线锭,应有初一想,让俞安专心织布就好,不然他一个人又要纺线又要织布,确实忙不过来。
这珍妮纺纱机就等着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让它问世吧,反正具体制作方法他已经记在小本本上了。
回到家,已是中午两三点,应财在院子里做竹制编制品,见他们回来便问过吃饭没,听到他们吃过了,又埋头编竹篾。
“对了,今日早上,何春芳送了十个鸡蛋过来,说谢谢你们近来的照顾,你们没在,我就替你们收下了。”应财手上不停的说。
何婶现在成了寡妇,应财又是鳏夫,为保晚节,他避免和何春芳有过多的牵扯,他暂时先接下那十个鸡蛋了。
“好,我知道了。”应有初答。
他知道何春芳是在还他之前救她的人情。
反而俞安愣愣道:“何婶家都这么苦了,还送鸡蛋给我们,我们要不要也送点东西过去?”他想着大家都是邻里邻居,能帮衬就多帮衬点。
应财闷头说:“这是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决定,别问我。”
应有初瞧着应财一脸勿Q的样子,不由得轻笑出声,拉过一旁还在想回礼的俞安进屋,悄声的和他解释着。
“安安,寡妇门前是非多,爹和我都得避嫌懂吗?我们两家隔得近,稍有不慎就容易传出一些流言蜚语,所以现在回礼暂时不用送了。”
俞安没想到这茬,听后连忙听话的点头。
翌日,应有初带上两个大罐子一个人去了李记油坊,李氏还贴心的在大缸上盖了一块防尘的木盖,经过一晚上的沉淀,青绿色的油脂漂浮在上层。
应有初找李氏借了把瓢轻轻的将橄榄油舀进罐子里,此时的橄榄油属于初榨橄榄油,液体呈现不透明状。
李氏在一旁看着这青绿色的不明物一勺一勺的装进罐子,不禁发问:“大兄弟,冒昧的问一句,这东西有啥用?”
“能吃能用。”应有初简洁明了的说。
“咋吃?咋用?”
“吃的话,可以炒菜,可以拌沙拉,”应有初边小心的别着橄榄油边回答李氏的问题,“用的话,可就多了,唇膏,香皂,护肤品,说都说不完。”
李氏没听懂他后面的话,但听到可以炒菜就足以震惊她:“这,这还能炒菜?”这绿油油的东西,吃了真的不会毒死吗?
她换了个委婉的说法:“这青果又酸又涩,炒菜怕是会发酸吧?”
“不酸,要不你尝尝?”应有初将瓢递到李氏眼前,李氏连连摇头加摆手拒绝。
他收回瓢继续舀着橄榄油,很快橄榄油就装好了,不多不少,刚好两罐子。
应有初如约的付给李氏报酬,他不知道在他走后,李氏拿着他用的瓢,左右的端详着附着在瓢上面的橄榄油,心中竟然升起一股想要尝尝念头。
李氏终究敌不过好奇心,用食指沾取了一点放进嘴里,细细咂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