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看她耍赖,玉滟无奈的说。
“就这么说定了。”玉拾笑呵呵的。
玉滟曾经听闻老小孩之类的说法,说是有人上了年纪,性子就越发像小孩子了,之前她没见过,直到遇见自家这位师姐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不过,这样也挺好,若不是生活无忧无虑,也不会这个样子。
“好吧。”玉拾心念飞转,认真的思考了一下以自己的习惯会如何,最后一脸无奈的应下。
玉拾又看一眼褚琛的样子,就见他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心里不由啧了一声,等到自家师妹走了,才打趣道,“没想到啊,我们不近女色的摄政王,也有动凡心的一天。”
褚琛只是笑笑。
“姨母,我要娶她。”他认真道。
玉拾一怔,可稍稍一想却又不觉得奇怪。
“那玉明呢?”她反问。
褚琛没说话。
玉滟自然是不愿意的。
他一步吭声,玉拾就知道意思了,顿时皱起了眉。
“你想怎么做?先说好,不能以权势压人。”她认真起来。
“所以我想请姨母帮我。”
“怎么帮?”
……
山上姨甥俩在说什么玉滟一概不知,虽然雨停了,可整个出云山都湿漉漉的,这石径也不例外,她一步步都走的很小心。
只是走到一半,她忽然想起,回头看了眼。
刚才她和褚琛是往山上走的,有林木掩映,按理说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万一呢?
玉滟忍不住担忧。
若是被师姐发现……
玉滟心事重重,连最喜欢的景致都无心去看了。
坐立不安了好一会儿,褚琛来了。
“怎么样,师姐是不是发现什么了?她问你了吗?你怎么说的?”一见着人进来,玉滟就迎了上去。
就这么怕被人知道吗?褚琛无奈,掩下心中的酸涩,轻轻握住她的手,笑着唤了声,“清清。”
玉滟收声看他,眼中带着忐忑。
“放轻松,没事的,玉拾道友就是促狭了些,她没说什么。”
“真的?”
“当然。”
褚琛说的笃定,玉滟不由的就信了大半,徐徐的吐了口气。
“那就好。”她轻声说。
第二天,说好的去踏春,玉拾早早的就来了,还是跟褚琛一起来的,叫上玉滟后,就顺着这边山上的小径下了山。
再次站到出云山角的时候,玉滟有些怔,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她在自己的家人还有沈道成的陪伴下上了出云山,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她都呆在山上,算起来,这竟是她第一次下山。
一年了。
春日万物复苏,这一点在云州似乎并不明显,山脚生着几棵桃树,眼下繁花满枝头,玉滟一身灰色道袍立于其中,分明是素净黯淡的颜色,可打眼一看,竟比那满树的繁花还要夺目。
褚琛看的失了神。
玉拾轻咳一声,褚琛笑着若无其事的收回了眼。
一个泊渊,一个玉明,在玉拾看来都是整天闷在山上的性子,所以玉拾昨天特意去叫了人准备带她们下山散散心,结果就发现了那件事——
不,不算发现,分明是褚琛这个小狐狸可以透露给她的,她就不信她到了的事情那些护卫没早早告诉他。
啧。
结果等今天下了山,玉拾才发现自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你们俩,生的太好了。”又婉拒了一波想同行的人,她看了眼玉滟和泊渊,笑着嫌弃。
“我们走偏僻点的地方吧。”玉滟也有些无奈。
玉拾自然同意。
说着几个人正要离开,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惊咦声。
“沈家嫂嫂?”远处一个女孩儿瞧见几个人,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然后就认出了玉滟来。
褚琛抬眼,背在身后把玩着葫芦的手一顿。
玉滟在云州官宦家中很是有名,似她这样的美貌实在不多见,初时还有人觉得一个商户女嫁给知州家的公子是她高攀,可见了这幅相貌后,反倒有不少人羡慕沈蕴和。便是一些千金闺秀们,也因为她的好脾气和大手笔,渐渐喜欢上了她。
玉滟面色微变,心中一惊,她之前想着云州见过她的人不多,不一定能有人认出她,但没想到竟真的遇见了一个。
“杨姑娘。”她止步含笑道,虽一年未见,但很快就忆起了对方的身份来历。
“贫道已出家入道,远离俗世,道号玉明,姑娘唤我玉明就好。”
“玉明道长。”杨姑娘怔了一下,转而换了称呼。
玉滟与她闲说几句就告了辞,一直等到人走了,杨姑娘的同伴嗔恼的拍了拍她,她才回神,想起自己原本叫住玉滟是想打听一下她身边那位俊美道长的。
“诶呀!”她懊恼的说。
“忘了忘了!”
几个女孩儿结伴一起,有人看着那几人离开的方向若有所思,道,“这两人真般配,又在上巳节同游,你们说……”
她意味深长。
“不能吧,她们都是出家人。”有人反驳。
“出家人怎么了,我听说,有些出家人可不清白。”有人嘟囔。
当朝道教兴盛,这人一多,乱七八糟的事也就多了。
坊间流传了不少关于道观的绯色传闻,据说有些道观暗地里一直做着妓馆异类的勾当。
“别瞎说!”有人不安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