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642)+番外

作者: 红锦鱼 阅读记录

沈月瑶道:“大哥,我估计皇上可能会重用苏家,你武功好,当年也都有带兵练兵的经验,爹的能力可能也都教给你了。”

“或许皇上会安排你做别的事。”

“现在皇上正是用人的时候,用苏家人他比较放心。”

苏修野愣了愣道:“若是皇上直接用我,朝臣们会有意见的吧?”

沈月瑶道:“这个大哥不用担心,皇上若真的想用一个人啊,有的是办法堵住朝臣的嘴。”

沈月瑶想到皇上想封她诰命的时候,就早就想办法当场怼了朝臣,让百官都没法说别的话来。

她都忍不住要给他们这位皇上竖大拇指。

苏修野想到年少时的皇上,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爹还有爷爷还在的时候,都对当时还是皇子的皇上很是夸赞。

觉的他有一颗仁善之心。

而且皇上从小就很聪明,也能看懂局势,懂得藏拙保护自己。

沈月瑶道:“大哥最早在军营里的时候可是立了不少功劳,后来去剿匪也立功了,如今这些功劳没人敢冒名顶替给你抹去,有这些功劳,皇上启用大哥也有理由。”

“而且咱们大燕朝确实需要良将。”

苏老夫人道:“当年太宗皇帝和先皇因为忌惮一些人功高盖主,杀了很多将领。”

“当年最出名的便是卫将军和萧侯爷。”

说起这个来,苏老夫人心中都有些不忍。

那都是为保护大燕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不过 好在皇上登基后,大赦天下,该帮平反的帮平反了,大家也不再用背负骂名了。

苏修野在学问上跟他三弟可能没法比较,但他擅用兵擅练兵,而且从小熟读兵书,对兵书军事感兴趣。

在这方面,苏修野颇有才华。

当初的苏老爷子和苏老爷也将能力都教给了苏修野。

再就是之前沈月瑶为了给大宝二宝启蒙,给他们画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漫画书。

两宝很喜欢看。

平日也会在院子里用沙土进行推演。

苏修野有一次看到了后,简直都震惊住了。

这样的兵法书他从未看过也从未见过。

里面的计谋每一个故事带给他的震撼不能用言语描述。

苏修野想到这里,道:“那个,弟妹,你那里还有兵书吗,你给大宝二宝的那个三十六计的漫画书,我不小心看到了,觉的极好。”

“那样的书,以前苏家藏书楼都没有,皇宫也不会有这样的书。”

若是让人知道了,足以引起轰动。

沈月瑶很淡然的道:“这个画出来就是给家里人看的啊,大哥喜欢看拿着看就行。”

“至于别的兵书,还有《练兵实记》《三国志》等书,回头我给你写出来。”

“弟妹你太厉害了。”

苏修野觉的自己弟妹简直全能啊。

连兵书都知晓。

当然此时的苏修野脑海里甚至都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弟妹如果练兵打仗是不是会比他厉害。

而且三弟妹的武功可不比他弱。

不过光是一想,苏修野就不敢去想,因为三弟那么疼三弟妹,绝对舍不得她去打仗。

苏老夫人开口道:“修野,若是皇上要用你,你就好好为皇上做事。”

苏修野点头道:“娘,我明白!”

苏家受皇上庇护,自然也要一心效忠皇帝,再就是大燕国不允许任何人踏破边关。

当年父亲和祖父教导他一身能力,也是想着他能保家卫国。

这么长时间没见,一家人有很多话要说。

沈月瑶还将自己得了诰命的事情跟家里人说了。

苏老夫人和苏修野都震住了。

他们知道诰命有多不容易拿到,皇上直接就封诰命了。

他们都惊呆了。

沈月瑶没有说魏国公府还有安平公主府的事情,只说了高产粮食土豆和红薯以及水车的事情。

苏老夫人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那土豆红薯,比普通粮食产量高处三四倍来,这可是一个非常震惊的数。”

苏老夫人还记得村民们收获土豆的时候,直接就惊呆了,村里那时候都跟过节一样,大家兴奋的很,每天都很高兴。

冬天那段时间,家家户户都流行吃土豆。

而且土豆炒菜炖汤炖鸡都非常好吃。

现在外面一些人来买土豆,不是亲戚的,大家都不卖,这可是好东西,大家都想着留着自家吃,再就是每一样都给亲戚留一些。

苏修野道:“关键这还是两季食物,一年可以收获两季,土地都不会浪费了。”

两季食物意味着什么,苏老夫人和苏修野都清楚的很。

苏修野就想着,这样的粮食如果能推广出去,到时候百姓们都能吃饱饭了。

军营里的士兵们粮饷肯定也就足够了,大家也都能吃饱饭。

而且土豆和红薯只是煮着吃都好吃。

军营里的人不会做饭只需要将土豆煮一煮就好,哪怕烤着吃也一样吃。

很垫肚子。

还有水车,自从有了水车,春耕的时候,大家都不用天天挑水浇地了。

下雨了还好,若是没下雨,就要挑水浇地,就很辛苦。

现在各村就是府城那边的村子都派人来学建水车。

柳河村开春后越发热闹了。

苏老夫人道:“咱们皇上真是明君,记得你爷爷说过,他年少时就想着能让更多的百姓吃饱饭。”

苏修野点头道:“我记得,有一年有的地方出现灾荒,难民很多都涌入京城这边。”

“当时治安都混乱了,皇上当时还是皇子的时候都跟着偷偷跑出去,看苏家人施粥,他看到了那些难民的样子,都很是不忍,也很难受,他就知道粮食对老百姓来说有多重要,吃饱饭意味着大燕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