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952)+番外
所以他们考虑要不要搬到京城去。
“但是无论以后苏大人是不是回京城,文德书院还有女子书院都在这里,这个不会改变。”
“也是。”
“而且如今皇上提拔了很多官员,都是能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官员,以后就算是安排来河州的知府肯定也是好官。”
“对,现在有问题的官员都被皇帝给撤职了。”
“还是咱们皇帝好,是明君。”
“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科考。”
“也是,以前夫子都不太管咱们科考成绩,如今夫子就希望咱们能考好能出仕。”
“因为夫子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有明君有能臣,有明君的时代,意味着能臣辈出。”
大家说着讨论着,说起京城来,大家想到一件事。
“听说京城那边,燕宁公主在外城建了商业街,也会建图书馆。”
“真的假的啊?”
这要是真的,他们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意味着去京城的图书馆也能看各种书。
“而且不是书院的书,是对外开放的图书馆。”
“不过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
“那我们先在河州待一段时间,之后再去京城看一看。”
“我打算初秋的时候,参加文德书院的入学考核,一定要挤进文德书院读书。”
“听说很多读书人都有这个想法,到时候竞争就激烈了。”
“所以这段时间也要巩固学问,多学一些知识,好能通过入学考核。”
……
时间一晃过的很快,三月初的时候,河州各县衙的人按照苏雪衣的安排将土豆红薯发了下去。
各村都领到了规定数量的土豆红薯。
此时的藤山庄也都发下了土豆红薯。
马家村的里正带着村里人推着小推车亲自去推给他们村的土豆红薯。
马家村的里正是马顺,他儿子马大平。
当初他们便是得知河州消息,早早从逃荒回来的人。
他们还记得最初回来时候,心情那个紧张忐忑。
哪想到回来后,衙门都将他们安置妥当,给他们化了地块做村子,还划了田地。
每家都有两亩地。
苏大人 还鼓励开荒,开荒后的田地也是他们自己的田地。
所以大家开荒的热情高涨。
趁着去年那段时间,大家努力开荒,几乎每家都能多出一亩地来。
马大平道:“爹,没想到苏大人真的给咱们发放土豆红薯啊,我在外面听说了,说是只有皇庄才种植了这样的作物,一亩地确实产量很高,东西还好吃,北边云州就有红薯,说是烤着吃特别甜。”
马大平之前去码头做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外面来的客商,听他们说一些话的时候听到了一些消息,所以有些了解。
马顺道:“那是肯定了,苏大人和郡主都为咱们老百姓考虑。”
“这些土豆红薯好用来春耕,到时候秋季就能收获了。”
“有了这些作物,一亩地都可以当好几亩地用。”
他们马家村的人一听说去领土豆红薯,都激动的很。
“还有这小推车真好用,推东西方便还轻快。”
“听说最早郡主找到了那什么石家工匠,教他们做很多东西,还教他们做小推车,大家知道了这种小推车觉得好用,这才找工匠定做。”
虽然说一个小推车一二百文钱,但大家觉得合算。
因为小推车很好用。
不过如今他们还舍不得买牛。
马顺带着村里几个壮劳力推着小推车去了集合的地方。
是在藤山庄这边。
附近很多村里的里正也都来了。
庄子负责人还包括衙门的人将东西都弄好了,让大家称重带回去。
当然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教导大家耕种的人给讲解了土豆红薯都如何耕种。
尤其土豆的耕种方法更是独特。
大家都认真听了,都是干农活的人了,一听就明白了。
他们回去再教给村里人。
把土豆红薯搬到小推车上,大家推着回去。
路上马大平都感慨着道:“爹,原来这就是土豆红薯啊,长在地底下的食物。”
马顺道:“甭管是什么,回去先跟村里人说一下如何耕种,让大家早早准备春耕。”
“不过按照户来分土豆红薯,一家大概能种半亩地,其他土地还是要种水稻花生等作物。”
马大平道:“爹,这个不用操心,土豆红薯产量那么高,那衙门的人都说了,到时候大家收的土豆红薯多了,想多种植就可以多种植。”
虽然他们也好奇土豆红薯什么味道,但也没人舍得去吃土豆红薯。
一想到这么一块可以种出很多食物来,他们一块都舍不得尝。
不过待收获了后,他们就可以尝一尝土豆红薯的味道了。
听说土豆可以炒菜吃,炖鸡肉吃特别好吃。
他们都忍不住在脑海里想象一下食物的味道。
第626章 牛车马车
马顺和马大平他们也将如何种植土豆红薯的方法跟大家都说了。
然后把土豆红薯给每户都分一分。
几乎每户能种半亩地的土豆红薯。
按照一亩地一千多斤的产量,半亩地都至少能有五百多斤。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萧月瑶报这个数目也是保险起见的斤数。
也是为了防止有些土地不太好,别土地不够肥沃或者一些荒地,种植土豆红薯受影响。
正常来说,一亩地好的情况都有两千多斤产量。
别忘了土豆红薯都是她空间出产的作物,经过空间灵气滋养,产量自然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