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997)+番外
关母倒是没有说非要让时典以后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她觉得时典继承家业也挺好。
而且如今他性子越发沉稳学的知识很多,都言之有物了,以后家业交到他手中,他们绝对放心。
关父都一副骄傲的样子,“那是,以前听说苏大人这边要办书院,还开设什么学童班,很多人不当回事来着。”
“可是我就觉得苏大人那就不是普通人,来了咱们河州就直接让河州好起来了。”
“咱们做生意啊,也讲究先见之明。”
“也就刚开始第一批学生入学考试可能简单一些,听说往后竞争压力就大了,很多人得知消息,都想着绞尽脑汁把人往书院送去读书。”
“可以后入学考试严了,进入书院读书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紧跟苏大人那就是对的。”
关母点头,“你看之前跟咱们一起合作的那几户人家,搬走了,如今想重新搬回河州做生意也没那么容易,别说地贵了,就是房子主宅也贵了不少。”
关母心中也是有些感慨的。
关父道:“那是因为有苏大人控制着价格,要不价格还会更贵,主要是这边繁华,做什么都方便,你看别的州那有咱们河州这样好的道路,这就是水泥路……”
关父去别的州做生意,有些道路马车很不好行驶,马车都一颠一颠的。
当然以前他还记得河州的道路,有的都坑坑洼洼的,下过雨更泥泞。
而且去乡下收东西的时候,马车都要颠簸颠簸着。
可就算是如此,关父那时候也会去收村民们织的一些布,给公道的价格,加工一下再售卖出去。
有时候也会收山货或者鸡蛋鸭蛋等东西。
其实那样挺麻烦,但他就是想着他祖父曾经也是乡下人,能帮乡下人一把就帮一把。
他能力有限,做那么一点,心里也感觉踏实一些。
哪想到就因为他行事为善,倒是让他儿子能跟苏大人和郡主的儿子一个宿舍,成为了好朋友。
这让他心里都不得不感慨了好一番。
他知道,人家苏大人和郡主开办书院,招收学生,最看重就是品德这一块了。
还有也要调查家里环境,父母也要品德好,才能入书院读书的。
所以关父庆幸他一直脚踏实地做生意。
……
郑晨周末回了趟家
当然郑晨穿的是书院发的衣服。
尤其衣服上绣的文德书院四个字,还有衣服上的绣竹边花纹,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他出自文德书院。
旁人也不敢随意冒充书院的学生。
主要是郑晨家境贫寒,他之前入书院的时候穿的都是极单薄破旧的衣服,哪怕洗的很干净,他心里其实也有些自卑怕被瞧不起。
但没想到舍友都那么好。
大家都很照顾他。
不过现在在书院里,他们都有书院发的书院服,干净整洁,冬天有冬天的书院服,秋天和夏天也有。
每一季都有两件,可以换洗着穿。
这样他就不用买衣服了。
如今开通了到村子里的马车,郑晨回家也方便。
所以他打算坐车回家一趟,来回也就两文钱。
他在书院里去食堂帮忙削土豆皮帮忙洗碗都可以赚生活费。
还有书院的助学金奖学金,足以他好好读书了。
郑晨上了马车,大家一看他身上的书院衣服,都肃然起敬。
“是文德书院。”
“这么小的年纪,肯定是学童班的人。”
“哎呀,这么小的年纪就进了文德书院,那以后读书肯定就厉害了。”
“那可不,谁家出了这样一个人才啊。”
郑晨坐在那里听着大家的讨论声,脊背都挺的很直。
他生怕给文德书院四个字丢人,他要一言一行都注意着。
不能给书院抹黑。
中途有一个老太太上马车,郑晨看着没有座位了都自动让座。
大家都一番夸赞。
嘴里都说了,不愧是文德书院出来的学生就是不一样。
郑晨家里比较远,到最后马车上就他一个人了。
在西野村停了下来。
西野村比较偏僻。
以前进出山很不方便,但如今道路开通了后,郑晨回村都很方便,道路都很宽敞,还都修了水泥路。
而且因为有了马车,回村也快了很多。
从书院到村子,一上午就到了。
郑晨回到村子的时候,正好过了晌午吃饭的时间。
村里人有的吃完饭都在门口晒太阳。
有的则去地里干活了。
虽然现在过了农忙时节,但大家也都认真摆弄着田地。
田地里的土豆还有红薯等作物都冒芽了,大家都勤快着浇地。
有人看到郑晨回来了,都主动打招呼。
热情的很。
“哎呀,是郑晨回来了!”
“这真是看着就是读书人,还是郑家兄弟会教育啊,看看郑晨教育的多好。”
“说出去都有面子,咱们村都出了这样一个文曲星。”
“你还知道文曲星啊?”
“那当然,听别的读书人说的。”
郑晨都有些不适应大家的热情,好在他们家隔着村口近,她很快就到家了。
郑晨回到家,他爹娘正好在家,他大姐大姐夫还有他侄子侄女也都在。
郑晨的爹娘看到他回来了,别提多高兴了。
郑晨都感觉他大姐夫对他大姐态度更好了,还有侄子侄女也开朗了许多。
吃过午饭,待他大姐姐夫一家回去后,郑晨的娘高兴的跟他絮叨道:“你大姐和你大姐夫商量着农闲时候在家里做点小玩具去集市上售卖也能赚点钱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