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公主的觉醒(52)
“他们与历任太守交好,行贿请客自不必说,况且函守关有一半多的赋税都是飞云阁贡献的,哪怕知道他们背后不干净,太守们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师爷顿了顿道,“穆太守上任后见他们权势滔天,也想过管束,无奈积重难返,实在是力不从心。”
王景贤自小有个行军梦,听了穆元正的事迹,不免心生敬佩,“穆太守领军西南,可有援手?”
师爷叹口气道,“并无援手。”
王景贤惊讶的张了张嘴巴,“那他会不会有危险啊?”
叶青脑海中忽然闪回了一段记忆,那一天父亲脸色很难看,独自在园子里喝闷酒,他问道,“可是为南城旱灾的事情烦心?”
父亲摇了摇头,叹道,“函守关太守没了,当年的那些熟面孔啊,一个个都远去了。”
叶青心神一凛,忙问师爷道,“你说穆太守试图约束飞云阁,大概在什么时候,可有起冲突?”
师爷转着眼珠想了想,“大概在今年年初,飞云阁邀请穆太守赴宴,只是赴宴归来时,穆太守的脸色并不好看。”
想来是拉拢不成,飞云阁起了害人的心思,趁此机会还能嫁祸给沙匪。
叶青神色紧张的看向萧嫱,“穆太守有危险,需要立刻出兵接应。”
王景贤和兵部尚书之子沈誉一同站起身来,“算我一个!”
“那可是战场啊,不是闹着玩的。”师爷冷汗涔涔的看向三位稚气未脱的小公子,不忍心看他们因一时冲动弄丢性命。
萧嫱的心也抖了一下,哪怕知道叶青武艺高强,她还是不放心,手紧紧握着公主令玉牌,迟迟不肯下令。
叶青恳切地看着她,“殿下,请相信叶青,定会平安归来。”
萧嫱又看了眼王景贤和沈誉,皱起了眉头。
王景贤连忙跪在地上,“行军打仗护佑大齐,乃是臣之所愿,请殿下准行。”
沈誉也跟着跪下,“王兄之所愿,也是臣之所想,请殿下准行。”
“可是本宫许诺过,要带着你们平安回京。”
这次就连叶青也跪下了,“臣等定不会让殿下失诺。”
萧嫱终是亮出了那枚公主令,“见公主令如见陛下,本宫宣旨,暂任叶青为主将,可随意调遣军士,暂任王景贤、沈誉为左右副将,全力助叶青主将接应穆太守。”
三人恭敬一拜,“臣领命!”
师爷在心里啧啧称奇,皇太女和她的枕书院当真是藏龙卧虎啊,册立皇太女看似荒唐,却有其道理可言。
--------------------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
师爷带着叶青等人来到函守关军营调兵遣将,除却穆太守带出去的两千人,以及在外巡边的一千人,军中可差遣的还剩两千人。
曹参军和王参军对三个少年人没有信心,提议要跟着一起去,被叶青拦下了,“御林军此行的唯一任务是保护殿下,大营空防,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因此次行动殿下将指挥权全部交给叶青,曹、王二人没有法子,只好从命。叶青从军帐中走出来的时候,换上了一身战甲,除却腰间佩剑,另挑了一把称手的长|枪。
王景贤和沈誉也换上戎装,各自持剑相视一笑,披肩戴甲的那一刻,沉甸甸的责任落在了二人身上,燃起了心中的向往,少年当仗剑天涯,被京城繁华束缚的自由之灵,终于有机会畅游天地。
三人当中,叶青年纪虽小,却是最从容的那一个,戎装加身之后,气度不输常年领兵的将帅,沉着坚毅的眉眼迅速扫过军中兵士,带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儿。
就连曹参军和王参军都为之一震,心道不愧是叶家军的后人,见他从容不迫的排兵布阵,确定行进方向,两位参军不禁有些汗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王景贤和沈誉在一旁边听边点头,先前见萧嫱将指挥权交给年纪最小的叶青,他们心里还有些不服,可是听完叶青的行军计划,那点不满就烟消云散了。
交代完毕后,叶青三人纵身上马,率领一千人向西南方向行进。
不远处,萧嫱携枕书院众人为他们送行,叶青朝她挥了挥手,纵马奔向远处。
马踏飞燕,沙路扬尘,少年人乘风而去,在大漠里留下一片剪影。
世家子弟目送他们远去,心情有些沉重,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吧,李允攥紧了拳头,“早知道我也好好练武,至少能帮一点忙。”
其他人听到这句话也纷纷垂下头,为自己帮不上忙而内疚,萧嫱见状安慰道,“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大家都是国之栋梁,各有所长,不必因一时的无措而否定自我。”
国之栋梁应当是这群公子哥儿听过的最高的评价,他们重新抬起头来思虑殿下的话,普天之下,也只有东宫有此魄力,愿意启用他们这些羽翼未丰的少年郎。
叶青还留下了一千驻军,与御林军一同守护萧嫱,回到穆府,萧嫱沉着脸看向师爷,“偌大的函守关,只有五千驻军?”
师爷连忙回道,“原本是有一万驻军两个副将,只是这些年来疲于剿匪,损失甚多,慢慢的就只剩下五千人了,副将亦是换了一拨又一拨。”
“为何不上报朝廷?”萧嫱不是没看过穆元正的折子,折子上写的多是些零碎小事和风土人情,倘若他坦明难处,无论是她还是父皇都不会坐视不理。
师爷欲言又止起来,“这……小的怕冒犯殿下……”
“本宫恕你无罪。”
“其实,穆太守三年前就上过折子,请陛下增派函守关的驻军,陛下刚开始的确有调兵过来,但是后来递上去的折子都被陛下驳回了,穆太守从此不敢再提了。”